一种除湿方法、系统及待除湿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735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湿方法、系统及待除湿设备,涉及除湿控制领域,针对待除湿设备,基于其内部环境的第一温度及相对湿度可确定内部环境的空气露点温度,判断其内壁的第二温度与空气露点温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0且不大于预设最小加热阈值,若是,说明当前已经接近空气露点温度而即将结露,于是,在结露前引入干预,即控制预先设置于内壁上的加热模块发热,以加热构成该内壁的板材,随着内壁本身温度的升高,破坏了凝露的形成条件,凝露将无法产生,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加热空气除湿的方式,从凝露的产生条件入手,使得待除湿设备始终处于不满足产生凝露的条件之下,从根本上解决了待除湿设备内壁凝露的问题,提高了预装式变电站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安全可靠性。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湿方法、系统及待除湿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除湿控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除湿方法、系统及待除湿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预装式变电站作为一种户外电气设备,受限于我国地理和气候环境多样,尤其是在南方沿海地区、湖泊及河畔等高湿环境下,非常存在除湿的必要,以保证其能够安全运行。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预装式变电站的除湿工作,采用的方式为在该变电站中增设空气加热器,以在变电站内部环境的湿度超标时,对所述内部环境的空气进行加热,以期实现除湿。但预装式变电站因防尘的需要,通常是封闭的,如防护等级需要达到四级及以上,而空气的成分可看作由绝干空气、水汽和尘埃构成,在空气被加热后,空气中的水分子受限于所述封闭环境无法排出,尤其是在如秋冬季节等温差较大情况下,依托于该种方式,使得预装式变电站在进行空气加热后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以及导热系数较高的、构成该变电站内壁的板材之间的温差均很大,所述水分子将在变电站的内壁(包括顶盖内壁)形成凝露,而在该高湿条件下,即使依靠其他除湿设备、将变电站抬高等措施,在实际应用中也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凝露进一步凝结成水珠滴落,严重威胁着预装式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甚至可能造成线路短路及爆炸,威胁人身安全,带来巨大损失。
[0004]因此,如何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实现预装式变电站的除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湿方法、系统及待除湿设备,从凝露的产生条件入手,使得待除湿设备始终处于不满足产生凝露的条件之下,从根本上解决了待除湿设备内壁凝露的问题,提高了预装式变电站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湿方法,包括:
[0007]获取待除湿设备的内部环境的第一温度及相对湿度;
[0008]获取所述待除湿设备的内壁的第二温度;
[0009]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及所述相对湿度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空气露点温度;
[0010]判断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空气露点温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0且不大于预设最小加热阈值;
[0011]若是,控制预先设置于所述内壁上的加热模块发热,以加热构成所述内壁的板材。
[0012]优选的,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及所述相对湿度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空气露点温度,包括:
[0013]基于所述第一温度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饱和水蒸气压;
[0014]基于所述饱和水蒸气压及所述相对湿度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水蒸气压;
[0015]基于所述水蒸气压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空气露点温度。
[0016]优选的,基于所述第一温度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饱和水蒸气压,包括:
[0017]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及第一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饱和水蒸气压;
[0018]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为:
[0019]E
s
=E
o
*10(a*t/b+t)
[0020]其中,E
s
为所述饱和水蒸气压,E
o
为所述内部环境的空气温度为0摄氏度时的预设饱和水蒸气压,a为第一参数,b为第二参数,t为所述第一温度。
[0021]优选的,基于所述饱和水蒸气压及所述相对湿度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水蒸气压,包括:
[0022]基于所述饱和水蒸气压、所述相对湿度及第二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水蒸气压;
[0023]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为:
[0024]E=f*E
s
[0025]其中,E为所述水蒸气压,E
s
为所述饱和水蒸气压,f为所述相对湿度。
[0026]优选的,基于所述水蒸气压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空气露点温度,包括:
[0027]基于所述水蒸气压及第三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空气露点温度;
[0028]所述第三预设关系式为:
[0029]T
d
=b/[a/lg(E/E
o
)

1][0030]其中,T
d
为所述空气露点温度,E
o
为所述内部环境的空气温度为0摄氏度时的预设饱和水蒸气压,a为第一参数,b为第二参数,E为所述水蒸气压。
[0031]优选的,控制预先设置于所述内壁上的加热模块发热之后,还包括:
[0032]更新所述第二温度及所述空气露点温度;
[0033]判断更新后的第二温度与空气露点温度之间的差值是否不小于预设最大加热阈值;
[0034]若是,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停止发热。
[0035]优选的,所述加热模块为硅橡胶加热板。
[0036]优选的,还包括:
[0037]判断所述湿度是否不小于预设湿度阈值;
[0038]若是,控制预先设置于所述待除湿设备中的除湿模块工作。
[003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除湿系统,包括:
[0040]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除湿设备的内部环境的第一温度及相对湿度;
[0041]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待除湿设备的内壁的第二温度;
[0042]空气露点温度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及所述相对湿度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空气露点温度;
[0043]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空气露点温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0且不大于预设最小加热阈值;若是,触发第一控制单元;
[0044]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预先设置于所述内壁上的加热模块发热,以加热构成所述内壁的板材。
[004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待除湿设备,包括:
[0046]控制模块;
[0047]存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0048]设置于自身内壁上的加热模块,还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0049]环境温湿度采集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采集自身的内部环境的第一温度及相对湿度;
[0050]设置于所述内壁上的内壁温度采集模块,还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内壁的第二温度;
[0051]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执行如上述所述的除湿方法的步骤。
[005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除湿方法、系统及待除湿设备,针对待除湿设备,获取其内部环境的第一温度及相对湿度,获取其内壁的第二温度,于是基于第一温度及相对湿度可确定内部环境的空气露点温度,进而判断第二温度与空气露点温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0且不大于预设最小加热阈值,若是,说明当前已经接近空气露点温度而即将结露,于是,在结露前引入干预,即控制预先设置于内壁上的加热模块发热,以加热构成该内壁的板材,随着内壁本身温度的升高,破坏了凝露的形成条件,凝露将无法产生,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加热空气除湿的方式,从凝露的产生条件入手,使得待除湿设备始终处于不满足产生凝露的条件之下,从根本上解决了待除湿设备内壁凝露的问题,提高了预装式变电站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待除湿设备的内部环境的第一温度及相对湿度;获取所述待除湿设备的内壁的第二温度;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及所述相对湿度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空气露点温度;判断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空气露点温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0且不大于预设最小加热阈值;若是,控制预先设置于所述内壁上的加热模块发热,以加热构成所述内壁的板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及所述相对湿度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空气露点温度,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温度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饱和水蒸气压;基于所述饱和水蒸气压及所述相对湿度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水蒸气压;基于所述水蒸气压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空气露点温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温度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饱和水蒸气压,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及第一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饱和水蒸气压;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为:E
s
=E
o
*10(a*t/b+t)其中,E
s
为所述饱和水蒸气压,E
o
为所述内部环境的空气温度为0摄氏度时的预设饱和水蒸气压,a为第一参数,b为第二参数,t为所述第一温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饱和水蒸气压及所述相对湿度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水蒸气压,包括:基于所述饱和水蒸气压、所述相对湿度及第二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水蒸气压;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为:E=f*E
s
其中,E为所述水蒸气压,E
s
为所述饱和水蒸气压,f为所述相对湿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水蒸气压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空气露点温度,包括:基于所述水蒸气压及第三预设关系式确定所述内部环境的空气露点温度;所述第三预设关系式为:T
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占泉王萍李永新唐明珠刘建华范啸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集团张家港变压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