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介质3D贴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717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6
本申请涉及贴膜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流体介质3D贴合设备,一种流体介质3D贴合设备包括上治具组件、胶囊底座和夹持组件,上治具组件具有用于固定3D盖板的固定压合面;胶囊底座内设置有胶囊,胶囊内填充流体介质,使得胶囊的上表面提供一个突出于胶囊底座的可变压合面;夹持组件以夹持方式使得柔性面板(OLED)位于上治具组件与胶囊底座之间;将3D盖板与柔性面板位置对齐固定后,胶囊底座中的胶囊与上治具组件相夹合,胶囊的可变压合面顺从于固定压合面的形状产生形变,使得柔性面板由中间向四周贴合在3D盖板上,从而实现凸面OLED产品的贴合生产。贴合生产。贴合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介质3D贴合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贴合
,尤其是涉及一种流体介质3D贴合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显示器屏幕用到的多为LCM产品,但随着OLED半导体显示行业的快速发展,显示器屏幕也得到了改进,显示器屏幕从传统的LCM产品更换为了OLED半导体产品,但是由于LCM屏幕形态和材料特性与OLED屏的差异巨大,传统的LCM产品的贴合设备不适用于新型OLED产品的贴合生产。
[0003]相关技术中的真空贴合装置包括上腔体、上治具组件、下腔体、夹持组件和顶压结构,上治具组件位于上腔体内,用于吸附固定3D盖板,夹持组件夹持柔性面板并改变柔性面板的形状,在柔性面板的拱形形状与3D盖板相适配后,顶压结构中的升降组件推动下腔体朝向上腔体的方向运动,使得上腔体与下腔体拼合形成真空腔室,位于下腔体内硅胶PAD组件推动的柔性面板脱离夹持组件,使得柔性面板从中间向四周方向逐步与3D盖板相贴合,从而实现OLED产品的贴合生产。但是相关技术的真空贴合装置中的硅胶PAD组件形变较小,使得该真空贴合装置只适用于凹面的3D盖板与柔性面板的贴合,不适用于凸面的3D盖板与柔性面板的贴合。
[0004]因此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真空贴合装置,存在有不适用于凸面OLED产品的贴合生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便于凸面OLED产品的贴合生产,本申请提供一种流体介质3D贴合设备。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流体介质3D贴合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流体介质3D贴合设备,包括:
[0008]机台,具有上机台以及下机台;
[0009]上治具组件,可移动的设置在上机台上,所述上治具组件具有用于固定3D盖板的固定压合面;
[0010]胶囊底座,可移动的设置在下机台上,所述胶囊底座上设置有胶囊,所述胶囊内填充流体介质,使得所述胶囊的上表面提供一个突出于所述胶囊底座的可变压合面;
[0011]夹持组件,安装于机台两侧,所述夹持组件以夹持方式使得柔性面板位于所述上治具组件与所述胶囊底座之间;
[0012]所述上治具组件与所述胶囊底座相互夹合,所述可变压合面顺从于所述固定压合面的形状产生形变,使得柔性面板由中间向四周贴合在所述3D盖板上。
[001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3D盖板固定在上治具组件的固定压合面上,夹持组件以夹持方式将柔性面板固定在上治具组件和胶囊底座之间,通过上治具组件和胶囊底座的夹合使得柔性面板与3D盖板贴合;上治具组件与胶囊底座的夹合是通过在胶囊底座内放置填充流体介质的胶囊来实现的,流体介质的填充使得胶囊的上表面突出有一个可变压合面,由于
流体介质的流动性较强,在胶囊的可变压合面与上治具组件的固定压合面相夹合时,可变压合面顺从固定压合面的形状产生形变,使得柔性面板随着可变压合面的形变而产生形变,柔性面板形变后的形状与3D盖板相适配;由于3D盖板由四周向中间逐渐凸起,柔性面板会由中间向四周逐渐贴合,从而实现凸面OLED产品的贴合生产。
[0014]优选的,所述胶囊的面积不小于所述柔性面板的面积以使胶囊挤压固定压合面时,胶囊的外侧形成凸起部包覆住所述柔性面板的外边缘。
[001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胶囊在与上治具组件挤压时,由于挤压力使得胶囊向外侧突出有凸起部,由于胶囊的面积大于柔性面板的面积,胶囊的凸起部将柔性面板的边缘全部包裹,使得柔性面板与3D盖板的边缘也能紧紧贴合。
[0016]优选的,所述胶囊底座包括底座和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压板与所述底座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从下至上宽度逐步减小,所述胶囊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001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压板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置槽,胶囊放置在容置槽内,在胶囊与上治具组件挤压时压板可固定住胶囊,防止胶囊脱离容置槽,容置槽的宽度从下至上逐步减小,便于胶囊与上治具组件挤压形成凸起部。
[0018]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胶囊向下突出设置有连通管道,所述连通管道穿设于所述通孔。
[001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孔与连通管道相适配,在压板和底座将胶囊固定后,可直接通过连通管道将流体介质填充进入胶囊内。
[0020]优选的,所述柔性面板与所述胶囊之间设置有承载膜,所述承载膜贴合在所述柔性面板上,所述夹持组件夹持所述承载膜的两端。
[002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柔性面板放置在承载膜上,承载膜的两端由夹持组件夹持,可避免夹持组件直接夹持柔性面板对其造成损伤,同时也防止胶囊与3D盖板挤压时柔性面板造成损伤。
[0022]优选的,所述上机台中设置有第一安装台,所述第一安装台内开设有第一腔体,所述上治具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下机台中设置有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二安装台内开设有第二腔体,所述胶囊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安装台与所述第二安装台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台与所述第二安装台能够合并使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形成真空腔;
[0023]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夹持座,两个所述夹持座相对胶囊底座对称设置,所述夹持座滑移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台上,所述夹持座上还设置有夹子升降驱动组件,所述夹子升降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夹持座升降;所述夹持座上连接有夹爪,所述夹爪用于夹持所述承载膜;所述第二安装台上设置有导轨和第一气缸,所述夹爪滑移连接在所述导轨上,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夹爪升降。
[002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整夹持座使得柔性面板与3D盖板的位置相对齐,再将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合并成真空腔,驱动胶囊与上治具组件相夹合使得承载膜和柔性面板与3D盖板相贴合;由于柔性面板的形状会随着3D盖板的形状而发生改变,柔性面板的两端向上与3D盖板贴合时,柔性面板的水平横向宽度减小,导轨便于夹爪水平横向滑移;在柔性面板的两端向上与3D盖板贴合时,夹子升降驱动组件驱动夹持座带动承载膜和柔性面板上升,第一气缸驱动夹爪上升从而松开承载膜,避免对柔性面板与3D盖板的贴合产生阻碍。
[0025]优选的,所述上治具组件包括真空平台和第二气缸,所述真空平台与第二气缸均安装在第一腔体内,均用于固定3D盖板;所述第二气缸设置有四个,分别位于3D盖板的四角,每个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夹片,所述固定夹片用于夹持3D盖板。
[002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未合并时,真空平台吸附固定3D盖板,在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合并成真空腔后,第二气缸驱动固定夹片夹持固定3D盖板的四角,使得3D盖板的位置稳定,方便柔性面板与3D盖板贴合。
[0027]优选的,所述流体介质3D贴合设备还包括视觉拍照机构,所述视觉拍照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腔体内的3D盖板和所述承载膜上的柔性面板进行拍照定位,并形成3D盖板与柔性面板的位置偏差信息;
[0028]所述流体介质3D贴合设备还包括校正机构,所述校正机构用于接收3D盖板与柔性面板的位置偏差信息,并对柔性面板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其与3D盖板的位置相对齐;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介质3D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10),具有上机台(11)以及下机台(12);上治具组件(20),可移动的设置在上机台(11)上,所述上治具组件(20)具有用于固定3D盖板(52)的固定压合面(21);胶囊底座(40),可移动的设置在下机台(12)上,所述胶囊底座(40)上设置有胶囊(41),所述胶囊(41)内填充流体介质,使得所述胶囊(41)的上表面提供一个突出于所述胶囊底座(40)的可变压合面(42);夹持组件(30),安装于机台(10)两侧,所述夹持组件(30)以夹持方式使得柔性面板(51)位于所述上治具组件(20)与所述胶囊底座(40)之间;所述上治具组件(20)与所述胶囊底座(40)相互夹合,所述可变压合面(42)顺从于所述固定压合面(21)的形状产生形变,使得柔性面板(51)由中间向四周贴合在所述3D盖板(5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介质3D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41)的面积不小于所述柔性面板(51)的面积以使胶囊(41)挤压固定压合面(21)时,胶囊(41)的外侧形成凸起部(411)包覆住所述柔性面板(51)的外边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介质3D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底座(40)包括底座(43)和压板(44),所述压板(44)与所述底座(43)固定连接,所述压板(44)与所述底座(43)形成容置槽(45),所述容置槽(45)从下至上宽度逐步减小,所述胶囊(41)置于所述容置槽(45)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介质3D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3)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胶囊(41)向下突出设置有连通管道(47),所述连通管道(47)穿设于所述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介质3D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面板(51)与所述胶囊(41)之间设置有承载膜(50),所述承载膜(50)贴合在所述柔性面板(51)上,所述夹持组件(30)夹持所述承载膜(50)的两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介质3D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台(11)中设置有第一安装台(13),所述第一安装台(13)内开设有第一腔体(131),所述上治具组件(20)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131)内;所述下机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甲兵杨秋泓黄午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九天中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