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批量碳碳保温工件生产装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655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大批量碳碳保温工件生产装夹装置,涉及碳碳保温工件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呈一端开口圆筒结构状的工件,工件上方设置机架,机架下方设置的装夹部能够向下伸入工件内部并对工件进行装夹操作,装夹部上方且于机架顶板下部设置用于将工件提升输送至输送部上的提升运送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科学,使用方便,能够对碳碳保温工件进行装夹和转运操作,取代传统的人工搬运的操作方式,只需要一个企业员工即可以实现装夹和转运操作,极大的降低劳动强度,避免企业员工在搬运时受伤,在大批量的碳碳保温工件生产过程中,操作效率提升至少一倍,装夹效果好,转运输送效率高,降低人工成本,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批量碳碳保温工件生产装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碳保温工件生产
,具体为一种大批量碳碳保温工件生产装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碳复合材料是以碳(或石墨)纤维及其织物为增强材料,以碳(或石墨)为基体,通过加工处理和碳化处理制成的全碳质复合材料。
[0003]现有的碳碳保温筒在成型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在大批量的碳碳保温工件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碳碳保温工件通过输送装置输送到指定工位处进行后续的打磨抛光操作,需要企业员工将碳碳保温工件从地面抬起送到输送装置的输送带上,至少需要1

2个企业员工进行抬升操作,在大批量、连续化的实际加工操作过程中,企业员工的劳动强度大,需要克服碳碳保温工件自身的重力抬起工件,圆筒状的工件弧形面也不易于员工进行抬起操作,整个抬升过程中很容易扭到腰部,且转运的效率低下;2、如果采用常规的吊顶行车进行吊起操作,则存在前期投入成本大,需要车间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满足吊顶行车装置的需求,吊装的效率低下,吊装过程中,需要用绳索或者另行设计夹具来夹住碳碳保温工件,且还要避免吊装的碳碳保温工件发生晃动,性价比不高,难以满足企业对大批量的碳碳保温工件装夹和转运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大批量碳碳保温工件生产装夹装置,它设计科学,使用方便,能够对碳碳保温工件进行装夹和转运操作,取代传统的人工搬运的操作方式,只需要一个企业员工即可以实现装夹和转运操作,极大的降低劳动强度,避免企业员工在搬运时受伤,在大批量的碳碳保温工件生产过程中,操作效率提升至少一倍,装夹效果好,转运输送效率高,降低人工成本,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批量碳碳保温工件生产装夹装置,包括呈一端开口圆筒结构状的工件,工件上方设置机架,机架下方设置的装夹部能够向下伸入工件内部并对工件进行装夹操作,装夹部上方且于机架顶板下部设置用于将工件提升输送至输送部上的提升运送部。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装夹部包括与工件内壁匹配的弧形板,弧形板外壁上固定设置橡胶垫,弧形板内侧设置的活动板与液压缸输出轴端的撑板连接,液压缸设置于支撑柱上。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支撑柱顶部连接升降座下表面,支撑柱上的第一导杆水平穿过活动板上的导筒,第一导杆的端部设置限位板。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活动板上端的第二滑块匹配设置于升降座下表面的第二滑块上。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提升运送部包括间距设置于升降座上的吊座,吊座上
设置的吊索一端连接在第二转轴上,且吊索与第二转轴连接位置处对称设置侧边板。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第二转轴转动设置于运送座下部的连接座上,运送座下表面的第二导杆向下穿过升降座,第二转轴中部设置的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一转轴上的主动皮带轮传动连接,第一转轴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端。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运送座上的丝杆螺母匹配设置于丝杆上,运送座顶部的第一滑块匹配设置于机架下表面的第一导轨上,丝杆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机输出轴端。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输送部包括旋转设置的输送辊,输送辊外表面输送设置输送带,输送带侧部对称设置挡板,输送带设置于机架的下方。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批量碳碳保温工件生产装夹装置,设计科学,使用方便,能够对碳碳保温工件进行装夹和转运操作,取代传统的人工搬运的操作方式,只需要一个企业员工即可以实现装夹和转运操作,极大的降低劳动强度,避免企业员工在搬运时受伤,在大批量的碳碳保温工件生产过程中,操作效率提升至少一倍,装夹效果好,转运输送效率高,降低人工成本,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装夹部未装夹工件时的状态。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提升运送部位置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装夹部位置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装夹部未进行装夹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图1中的A

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机架;2、提升运送部;3、装夹部;4、工件;5、输送部;201、第一滑块;202、丝杆螺母;203、运送座;204、第一导轨;205、丝杆;206、皮带;207、主动皮带轮;208、第一转轴;209、第一电机;210、第二转轴;211、第二电机;212、连接座;213、侧边板;214、吊索;215、吊座;216、从动皮带轮;301、第二滑块;302、第二导轨;303、升降座;304、活动板;305、第一导杆;306、限位板;307、导筒;308、撑板;309、橡胶垫;310、弧形板;311、液压缸;312、第二导杆;313、支撑柱;501、输送辊;502、输送带;50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2]如图1

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为:一种大批量碳碳保温工件生产装夹装置,包括呈一端开口圆筒结构状的工件4,工件4上方设置机架1,机架1下方设置的装夹部3能够向下伸入工件4内部并对工件4进行装夹操作,装夹部3上方且于机架1顶板下部设置用于将工件4提升输送至输送部5上的提升运送部2,更具体的是,机架1起到支撑作用,且满足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2003要求,装夹部3起到对工件4的装夹作用,提升运送部2起到将装夹好工件4的装夹部3吊起并且输送至输送部5上,输送部5用于将工件4进行水平输送,本专利技术中的螺栓结构满足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

91的要求,其中的
焊接结构满足碳钢焊条GB/T5117

95的要求。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具体的一个实施例,为了有利于实现对工件4进行装夹操作,装夹部3包括与工件4内壁匹配的弧形板310,弧形板310外壁上固定设置橡胶垫309,弧形板310内侧设置的活动板304与液压缸311输出轴端的撑板308连接,液压缸311设置于支撑柱313上,驱动液压缸311,液压缸311输出轴端带动活动板304和弧形板310靠近工件4内壁,弧形板310外壁上固定设置橡胶垫309触压工件4内壁,增大弧形板310与工件4内壁之间的摩擦力,撑开的弧形板310夹紧工件4,为后续的提升和输送操作提供基础。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具体的一个实施例,为了有利于实现对工件4进行装夹操作,支撑柱313顶部连接升降座303下表面,支撑柱313上的第一导杆305水平穿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批量碳碳保温工件生产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一端开口圆筒结构状的工件(4),工件(4)上方设置机架(1),机架(1)下方设置的装夹部(3)能够向下伸入工件(4)内部并对工件(4)进行装夹操作,装夹部(3)上方且于机架(1)顶板下部设置用于将工件(4)提升输送至输送部(5)上的提升运送部(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批量碳碳保温工件生产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部(3)包括与工件(4)内壁匹配的弧形板(310),弧形板(310)外壁上固定设置橡胶垫(309),弧形板(310)内侧设置的活动板(304)与液压缸(311)输出轴端的撑板(308)连接,液压缸(311)设置于支撑柱(31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批量碳碳保温工件生产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13)顶部连接升降座(303)下表面,支撑柱(313)上的第一导杆(305)水平穿过活动板(304)上的导筒(307),第一导杆(305)的端部设置限位板(30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批量碳碳保温工件生产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304)上端的第二滑块(301)匹配设置于升降座(303)下表面的第二滑块(30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批量碳碳保温工件生产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运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锋王雄熊赢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碳谷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