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室火焰筒掺混进气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619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烧室火焰筒掺混进气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其中,所述掺混进气结构包括:设置为柱状壳体式结构的掺混主体,包括设置于所述柱状壳体一端的掺混孔、掺混腔体和设置于另一端的连通孔;掺混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掺混主体,用于将所述掺混主体与所述火焰筒相连;其中,所述掺混孔所处平面与所述连通孔所处平面设有一夹角α,用于控制所述掺混空气的射流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向外延伸的掺混进气结构避免了结构受到高温燃气的冲刷,同时向外延伸的带有分装式安装结构的火焰筒增强了掺混可调性。可调性。可调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室火焰筒掺混进气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室火焰筒掺混进气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代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正向高温升、高可靠性和低污染的方向发展,其中低污染燃烧室设计技术主要包括贫油直接混合/喷射燃烧技术(LDM/LDI)、富油燃烧-淬熄-贫油燃烧技术(RQL)、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技术(LPP)以及可变几何燃烧技术(VGC)。在RQL燃烧技术中,高效、充分的淬熄设计是燃烧室实现低污染排放的关键点之一,随着燃烧室的温升越来越高,燃烧所需空气量逐渐增多而掺混空气量逐渐减少,为了实现高效充分的掺混,以满足涡轮对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的要求,提高燃烧室和涡轮的使用寿命,需要更先进的掺混设计。在可变几何燃烧技术中,为了实现火焰筒上的进气孔几何可调,需要更便捷、可变的火焰筒进气孔结构。目前掺混孔的进气主要采用平面孔、翻边孔和进气斗的结构形式,其中平面孔在现代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上应用较多,但在燃烧室进气条件较差、气量较少时难以形成足够深度的掺混射流,也难以达到较好的掺混效果,往往需要反复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室(3)火焰筒(33)掺混进气结构(500),用于为发动机(0)的燃烧室(3)的火焰筒(33)通入掺混空气,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混进气结构(500)包括:设置为柱状壳体式结构的掺混主体(510),包括设置于所述柱状壳体一端的掺混孔(511)、掺混腔体(512)和设置于所述柱状壳体另一端的连通孔(513);掺混安装座(520),固定连接所述掺混主体(510),用于将所述掺混主体(510)与所述火焰筒(33)相连;其中,所述掺混孔(511)所处平面与所述连通孔(513)所处平面设有一夹角α,用于控制所述掺混空气的射流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混进气结构(5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混进气结构(500)还包括布设在所述掺混孔(511)周边的若干冷却小孔(514),和/或设置于所述掺混主体(510)周向侧面的若干冷却小孔(5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混进气结构(5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混空气进气方向垂直于所述掺混孔(511)所处平面,设为G;所述连通孔(513)的周向的掺混主体(510)上正对所述掺混空气进气方向G的一侧设有倒斜角(515),用于避免所述掺混进气结构(500)内部局部结构对掺混空气的干扰,并促进掺混空气沿掺混空气进气方向G流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混进气结构(5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混进气结构(500)还包括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分装式结构;其中,分装式结构具体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燃烧室(3)的火焰筒外环(331)的外环进气安装座(3311)和多个设置于所述燃烧室(3)的火焰筒内环(332)的内环进气安装座(3321);多个所述外环进气安装座(3311)沿所述火焰筒外环(331)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内环进气安装座(3321)沿所述火焰筒内环(332)的周向均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掺混进气结构(500),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外环进气安装座(3311)的掺混进气结构(500)的掺混空气进气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设置于所述内环进气安装座(3321)的掺混进气结构(500)的掺混空气进气方向为逆时针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掺混进气结构(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整装式结构;其中,整装式结构具体包括与火焰筒外环(331)配合安装的外环安装环(3312)和与火焰筒内环(332)配合安装的内环安装环(3322);所述外环安装环(3312)与所述火焰筒外环(331)固定连接;所述内环安装环(3322)与所述火焰筒内环(332)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掺混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良陈剑江立军邬俊郎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