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充电车电池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612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充电车电池柜,充电车包括车厢,电池柜包括若干设置在车厢内的柜体,柜体内从上至下设置有若干电池,柜体包括底座、柜顶、侧板和背板,底座、柜顶、侧板和背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侧板包括主板,主板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容纳槽,容纳槽的槽底设置有限位槽,容纳槽内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有分隔块,分隔块的一端位于容纳槽外,分隔块的另一端和限位槽的上侧壁抵接;电池之间形成散热气道,电池远离背板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翻边,主板设置有和散热气道连通的气孔,车厢的前端设置有进气口,车厢的后端设置有出气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散热性好的移动充电车电池柜。电车电池柜。电车电池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充电车电池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柜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充电车电池柜。

技术介绍

[0002]充电车用于给用电设备应急供电,如新能源车的道路救援。其包括车厢和位于车厢内的电池柜。现有技术中,当电池在运行时,电池发热加热车厢内空气。车厢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结构,散热性较差,当车厢内温度较高时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散热性差的缺点,提出一种散热性好的移动充电车电池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充电车电池柜,充电车包括车厢,电池柜包括若干设置在车厢内的柜体,柜体内从上至下设置有若干电池,从车厢的前侧至后侧,柜体依次设置且相互抵接,柜体包括底座、柜顶、侧板和背板,每个柜体的侧板的数量为两个,背板设置在侧板之间且设置在柜顶和底座之间,底座、柜顶、侧板和背板之间形成开口背向背板的且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纳空间,侧板包括主板,主板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容纳槽,容纳槽的槽底设置有限位槽,容纳槽内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有分隔块,分隔块沿水平向延伸,分隔块的一端位于容纳槽外,分隔块的另一端和限位槽的上侧壁抵接,分隔块在主板的内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并和电池间隔设置;电池之间形成散热气道,电池远离背板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翻边,上下相邻的电池的密封翻边相互抵接以将容纳空间的开口封闭,主板设置有和散热气道连通的气孔,相邻两个柜体的散热气道通过气孔连通,车厢的前端设置有进气口,车厢的后端设置有出气口,最靠近车厢的前侧的气孔和进气口连通,最靠近车厢的后侧的气孔和出气口连通。
[0005]进一步的,容纳槽的宽度为c,分隔块的宽度为d,c小于d,容纳槽和分隔块之间形成透气口,气孔通过透气口和散热气道连通。
[0006]进一步的,转轴穿过分隔块,分隔块的上侧面和转轴的轴线的距离为a,分隔块的下侧面和转轴的轴线的距离为b,a小于b。
[0007]进一步的,转轴至容纳槽的槽口的距离为e,b等于e。
[0008]进一步的,最靠近车厢的前侧的主板固定连接有第一集风罩,最靠近车厢的后侧的主板固定连接有第二集风罩,进气口设置在车厢的上侧,且进气口和第一集风罩连通,出气口和第二集风罩连通,进气口的上侧设置有导风板,从车厢的前侧至后侧,导风板之间向下倾斜并和车厢转动连接,车厢设置有用于驱动导风板转动的驱动装置。
[0009]进一步的,驱动装置包括和车厢的上侧固定连接的第一电缸,导风板远离进气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把手和第一电缸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和把手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和第一电缸铰接。
[0010]进一步的,从车厢的内侧至外侧,出气口逐渐向下倾斜。
[0011]进一步的,第二集风罩通过沿水平向延伸的风管和出气口连通,第二集风罩内设置有第二电缸,第二电缸包括缸体和输出轴,缸体和对应的主板固定连接,第二电缸的输出轴朝向风管并固定连接有活塞,活塞设置有若干过孔,活塞远离缸体的一侧设置有胶片,胶片的一端和活塞连接,且胶片盖在过孔远离缸体的一侧。
[0012]进一步的,电池远离背板的一端的固定连接有固定翻边,固定翻边通过螺丝和主板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柜顶的上侧和车厢的上侧内壁抵接。
[0014]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电池在使用时发热时,散热气道内的空气变热,密封翻边防止容纳空间内的热量排至车厢内,气孔将相邻的柜体的散热气道连通,进气口的空气依次经过柜体的散热气道后从出气口离开,从而将散热气道内的热量排入大气,进而降低电池的温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图2的A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单个柜体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图4的B

B剖视图。
[0020]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分隔块位于容纳槽内时的侧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2]为了清楚描述本技术方案,定义如图1所示的车厢21的前侧和后侧。参见图1至图6,一种移动充电车电池柜,充电车包括车厢21,电池柜包括若干设置在车厢21内的柜体11,柜体11内从上至下设置有若干电池31,从车厢21的前侧至后侧,柜体11依次设置且相互抵接,从而增加柜体11之间的稳定性,柜体11包括底座111、柜顶112、侧板113和背板114,每个柜体11的侧板113的数量为两个,背板114设置在侧板113之间且设置在柜顶112和底座111之间,底座111、柜顶112、侧板113和背板114之间形成开口背向背板114的且用于容纳电池31的容纳空间,侧板113包括主板1131,主板1131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容纳槽1131a,容纳槽1131a的槽底设置有限位槽1131b,容纳槽1131a内固定连接有转轴1131c,转轴1131c转动连接有分隔块1131d,分隔块1131d沿水平向延伸,分隔块1131d的一端位于容纳槽1131a外,分隔块1131d的另一端和限位槽1131b的上侧壁抵接,分隔块1131d在主板1131的内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并和电池31间隔设置。
[0023]安装柜体11时,先将底座111安装在车厢21的底部,然后再将侧板113和背板114安装至底座111,最后安装柜顶112,所需要安装的零部件数量少,安装速度大大加快。其中,侧板113自带分隔块1131d,即分隔块1131d在出厂前已预先安装在主板1131上,现场无需对分隔块1131d进行逐个安装。分隔块1131d起到分隔电池31的作用。侧板113在未安装时,分隔块1131d位于容纳槽1131a内,减小侧板113的体积,进而便于存储。当柜体11安装完毕时,分
隔块1131d沿水平向延伸,且分隔块1131d的一端和限位槽1131b的上侧壁抵接,当电池31放入容纳空间时,分隔块1131d支撑电池31的下侧,参见图2和图3。
[0024]电池31之间形成散热气道115,电池31远离背板114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翻边311,上下相邻的电池31的密封翻边311相互抵接以将容纳空间的开口封闭,主板1131设置有和散热气道115连通的气孔1131e,相邻两个柜体11的散热气道115通过气孔1131e连通,车厢21的前端设置有进气口211,车厢21的后端设置有出气口212,最靠近车厢21的前侧的气孔1131e和进气口211连通,最靠近车厢21的后侧的气孔1131e和出气口212连通。
[0025]电池31在使用时发热时,散热气道115内的空气变热,密封翻边311防止容纳空间内的热量排至车厢21内,气孔1131e将相邻的柜体11的散热气道115连通,进气口211的空气依次经过柜体11的散热气道115后从出气口212离开,从而将散热气道115内的热量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充电车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车包括车厢,所述电池柜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车厢内的柜体,所述柜体内从上至下设置有若干电池,从所述车厢的前侧至后侧,所述柜体依次设置且相互抵接,所述柜体包括底座、柜顶、侧板和背板,每个柜体的侧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侧板之间且设置在所述柜顶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底座、所述柜顶、所述侧板和所述背板之间形成开口背向所述背板的且用于容纳所述电池的容纳空间,所述侧板包括主板,所述主板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容纳槽内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有分隔块,所述分隔块沿水平向延伸,所述分隔块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槽外,所述分隔块的另一端和所述限位槽的上侧壁抵接,所述分隔块在主板的内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并和所述电池间隔设置;所述电池之间形成散热气道,所述电池远离所述背板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翻边,上下相邻的电池的密封翻边相互抵接以将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封闭,所述主板设置有和所述散热气道连通的气孔,相邻两个柜体的散热气道通过所述气孔连通,所述车厢的前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车厢的后端设置有出气口,最靠近所述车厢的前侧的气孔和所述进气口连通,最靠近所述车厢的后侧的气孔和所述出气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充电车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宽度为c,所述分隔块的宽度为d,所述c小于所述d,所述容纳槽和所述分隔块之间形成透气口,所述气孔通过所述透气口和所述散热气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充电车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分隔块,所述分隔块的上侧面和所述转轴的轴线的距离为a,所述分隔块的下侧面和所述转轴的轴线的距离为b,所述a小于所述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胜喜孙红晓张堡余清琴余云刚李长宁邵彬汪源赵周武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淳安县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