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油田井下落物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536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井打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油田井下落物打捞装置。所述新型油田井下落物打捞装置包括连接杆头,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杆头底部的打捞筒;所述打捞筒的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侧腔,以及套设有弹性褶皱气囊,所述打捞筒的内底壁上固定嵌合有叠氮化钠块,且所述打捞筒内设置有用于触发叠氮化钠块分解成气体的触发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油田井下落物打捞装置通过触发部件使得弹性褶皱气囊膨胀构成一个承接盘状结构,可以很好的上拉掉落的物件,由于弹性褶皱气囊膨胀后抵合在油田井筒中,因此也可以避免落物在打捞过程中出现二次坠落。免落物在打捞过程中出现二次坠落。免落物在打捞过程中出现二次坠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油田井下落物打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井打捞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油田井下落物打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油和天然气埋藏在地下几十米到至几千米的油气层中,要把它开采出来,需要在地面和地下油气层之间建立一条油气通道,这条通道就是油田井,油田井中由于缺少遮挡物,使得井中会落入物体,为了不妨碍油田井的正常工作,需要对落入物进行打捞。
[0003]目前常用的打捞设备设计比较传统,对于块状物体打捞起来效率不高,依靠绳索配备外钩状打捞装置亦无法高效地勾住落物,操作十分麻烦,其容易造成打捞过程中出现二次坠落的分险。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新型油田井下落物打捞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油田井下落物打捞装置。
[0006]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油田井下落物打捞装置包括:
[0007]连接杆头,以及
[0008]活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杆头底部的打捞筒;
[0009]所述打捞筒的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侧腔,以及套设有弹性褶皱气囊,所述打捞筒的内底壁上固定嵌合有叠氮化钠块,且所述打捞筒内设置有用于触发叠氮化钠块分解成气体的触发部件;
[0010]所述触发部件包括冲击锤头,所述冲击锤头通过压缩的弹簧A吊装在打捞筒的内顶壁上并与内顶壁弹性连接,且所述冲击锤头的上表面通过熔断丝与打捞筒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弹性褶皱气囊两侧的套接口分别固定嵌合在打捞筒的两侧壁,且所述弹性褶皱气囊通过侧腔与打捞筒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熔断丝与内设在打捞筒中的蓄电池电性连接,且所述熔断丝上固定嵌合有电阻丝,蓄电池上设置有控制开关。
[0013]优选的,所述打捞筒的底部安装有底撑部件,所述底撑部件包括吊杆,且所述吊杆固定嵌合在打捞筒的底部,且所述吊杆的底部固定嵌合有锥形块,所述吊杆上套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盘,且所述滑动盘上安装有若干根环形分布的转动板,若干根所述转动板的另一端分别与弹性褶皱气囊下囊壁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底撑部件还包括弹簧B,所述弹簧B套设在吊杆上,所述弹簧B的一端与锥形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弹簧B的另一端与打捞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弹性褶皱气囊与转动板连接的囊壁通过粘合剂与打捞筒粘合。
[0016]优选的,所述打捞筒的顶部固定嵌合有螺纹杆,且所述螺纹杆插设至连接杆头底部开设的螺纹孔内并与螺纹孔螺纹固定连接。
[001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油田井下落物打捞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通过触发部件使得弹性褶皱气囊膨胀构成一个承接盘状结构,可以很好的上拉掉落的物件,由于弹性褶皱气囊膨胀后抵合在油田井筒中,因此也可以避免落物在打捞过程中出现二次坠落;
[0019]2、本技术在弹性褶皱气囊膨胀时使得粘合在打捞筒边侧的弹性褶皱气囊脱离打捞筒,随后在弹性褶皱气囊的进一步膨胀以及弹簧B的弹力作用,使得转动板张开的同时滑动盘沿着吊杆上滑,从而各个转动板张开并与膨胀后的弹性褶皱气囊底部相抵,使其对弹性褶皱气囊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张开的转动板构成伞状对弹性褶皱气囊也有向上的提升力。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油田井下落物打捞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打捞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所示打捞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2所示底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号:1、连接杆头;2、打捞筒;3、侧腔;4、螺纹杆;5、叠氮化钠块;6、触发部件;61、冲击锤头;62、弹簧A;63、熔断丝;7、弹性褶皱气囊;8、底撑部件;81、吊杆;82、锥形块;83、滑动盘;84、弹簧B;85、转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7]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油田井下落物打捞装置,所述新型油田井下落物打捞装置包括:连接杆头1、打捞筒2、弹性褶皱气囊7和底撑部件8。
[002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连接杆头1底部活动安装有打捞筒2,具体是,所述打捞筒2的顶部固定嵌合有螺纹杆4,且所述螺纹杆4插设至连接杆头1底部开设的螺纹孔内并与螺纹孔螺纹固定连接,而所述打捞筒2的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侧腔3以及套设有弹性褶皱气囊7,所述弹性褶皱气囊7两侧的套接口分别固定嵌合在打捞筒2的两侧壁,且所述弹性褶皱气囊7通过侧腔3与打捞筒2连通,而所述打捞筒2的内底壁上固定嵌合有叠氮化钠块5;
[0029]所述打捞筒2内设置有用于触发叠氮化钠块5分解成气体的触发部件6,所述触发部件6包括冲击锤头61,所述冲击锤头61通过压缩的弹簧A62吊装在打捞筒2的内顶壁上并与内顶壁弹性连接,且所述冲击锤头61的上表面通过熔断丝63与打捞筒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而所述熔断丝63与内设在打捞筒2中的蓄电池电性连接,而蓄电池上设置有控制开关,且所述熔断丝63上固定嵌合有电阻丝。
[0030]需要说明的是:将连接杆头1安装在打捞泵的螺纹管上并进行固定,后续将连接杆头1伸入落物下方的油田井筒中,后续通过遥控使得蓄电池控制蓄电池的开关开启,使得熔断丝63在电阻丝的电阻作用下熔断,因此熔断丝63失去对冲击锤头61牵引、限制作用,从而在压缩弹簧A62的弹力作用下使得冲击锤头61撞击到叠氮化钠块5上,而受到剧烈撞击的叠氮化钠块5迅速分解生成大量氮气,其化学方程式为NaN3=NaH+N2,大量氮气快速进入到弹性褶皱气囊7中使其膨胀,而膨胀后的弹性褶皱气囊7形成圆盘并内抵在油田井筒中,后续上拉连接杆头1即可通过弹性褶皱气囊7掏出掉落在油田井筒中的落物,而通过触发部件6使得弹性褶皱气囊膨胀7构成一个承接盘状结构,可以很好的上拉掉落的物件,由于弹性褶皱气囊膨胀7膨胀后抵合在油田井筒中,因此也可以避免落物在打捞过程中出现二次坠落。
[003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所述打捞筒2的底部安装有底撑部件8,所述底撑部件8包括吊杆81,且所述吊杆81固定嵌合在打捞筒2的底部,且所述吊杆81的底部固定嵌合有锥形块82,所述吊杆81上套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盘83,且所述滑动盘83上安装有若干根环形分布的转动板85,若干根所述转动板85的另一端分别与弹性褶皱气囊7下囊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褶皱气囊7与转动板85连接的囊壁通过粘合剂与打捞筒2粘合,而所述底撑部件8还包括弹簧B84,所述弹簧B84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油田井下落物打捞装置,包括:连接杆头(1),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杆头(1)底部的打捞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筒(2)的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侧腔(3)以及套设有弹性褶皱气囊(7),所述打捞筒(2)的内底壁上固定嵌合有叠氮化钠块(5),且所述打捞筒(2)内设置有用于触发叠氮化钠块(5)分解成气体的触发部件(6);所述触发部件(6)包括冲击锤头(61),所述冲击锤头(61)通过压缩的弹簧A(62)吊装在打捞筒(2)的内顶壁上并与内顶壁弹性连接,且所述冲击锤头(61)的上表面通过熔断丝(63)与打捞筒(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田井下落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褶皱气囊(7)两侧的套接口分别固定嵌合在打捞筒(2)的两侧壁,且所述弹性褶皱气囊(7)通过侧腔(3)与打捞筒(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田井下落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丝(63)与内设在打捞筒(2)中的蓄电池电性连接,且所述熔断丝(63)上固定嵌合有电阻丝,蓄电池上设置有控制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田井下落物打捞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莎莎赵席何士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弘华长技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