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记录控制装置以及记录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492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28
将因车辆的驾驶员的旁视而产生的事故等事件包含其原因在内适当地进行记录。控制装置(100)具备:影像数据获取部(120);朝向检测部(131),判断是否满足驾驶员朝向车辆的行进方向以外的第一条件;事件检测部(132);以及记录控制部(133),在检测到事件时,至少将包含事件检测时间点的第一影像数据保存为事件记录数据,当满足第一条件时,进行下述a)、b)、或者a)和b)的处理。a)记录控制部(133)对第一影像数据赋志事件记录开始标志,在满足第一条件的状态下检测到事件时,将从事件记录开始标志起的至少包含事件检测时间点的第一影像数据保存为事件记录数据,b)事件检测部(132)降低检测事件的加速度的阈值来检测事件。事件的加速度的阈值来检测事件。事件的加速度的阈值来检测事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记录控制装置以及记录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记录控制装置以及记录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车辆追尾前方车辆等事故大多是驾驶员的旁视(分心)的原因。驾驶员的旁视也受到同乘者的动作的影响。另外,在由于旁视而与前行车辆追尾的情况、或通过紧急制动回避追尾的情况下,多数情况下是行驶中的车间距离较窄的低速行驶。这样的状态下有时施加于车辆的加速度较小,有时不被检测为事件。公开了如下系统:在同乘者的脸的朝向一致的情况下,将本车辆周边的状况记录为车外图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0966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7]即使在将这样的技术应用于例如行车记录仪的情况下,也难以准确地判断车辆的搭乘者的脸的朝向一致那样的事件与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有可能无法确定事故的原因。
[0008]本公开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对于因车辆的驾驶员的旁视而产生的事故等事件,将其原因也包含在内,适当地进行记录。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0]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记录控制装置具备:影像数据获取部,获取第一影像数据以及第二影像数据,所述第一影像数据由拍摄车辆的周边的第一拍摄部拍摄,所述第二影像数据由拍摄所述车辆的车厢内的第二拍摄部拍摄;朝向检测部,从所述第二影像数据中检测所述车辆的驾驶员的脸或者视线的朝向,并判断是否满足所述驾驶员朝向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以外的第一条件;事件检测部,检测基于施加于所述车辆的加速度的事件;以及记录控制部,在检测到事件时,将至少包含事件检测时间点的第一影像数据保存为事件记录数据,当所述朝向检测部判断为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进行下述a)、b)、或者a)和b)的处理:a)所述记录控制部对所述第一影像数据赋予事件记录开始标志,并且当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状态下检测出事件时,将从事件记录开始标志起的至少包含事件检测时间点的第一影像数据保存为事件记录数据;b)所述事件检测部降低检测事件的加速度的阈值来检测事件。
[0011]本公开的记录控制方法执行以下步骤:执行以下步骤:影像数据获取步骤,获取第一影像数据以及第二影像数据,所述第一影像数据由拍摄车辆的周边的第一拍摄部拍摄,所述第二影像数据由拍摄所述车辆的车厢内的第二拍摄部拍摄;朝向检测步骤,从所述第二影像数据中检测所述车辆的驾驶员的脸或者视线的朝向,并判断是否满足所述驾驶员朝
向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以外的第一条件;事件检测步骤,检测基于施加于所述车辆的加速度的事件;以及记录控制步骤,在检测到事件时,将至少包含事件检测时间点的第一影像数据作为事件记录数据保存,当所述朝向检测步骤判断为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进行下述a)、b)、或者a)和b)的处理:a)在所述记录控制步骤中,对所述第一影像数据赋予事件记录开始标志,并且当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状态下检测出事件时,将从事件记录开始标志起的至少包含事件检测时间点的第一影像数据保存为事件记录数据;b)在所述事件检测步骤中,降低检测事件的加速度的阈值来检测事件。
[0012]专利技术效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起到如下效果:对于因车辆的驾驶员的旁视而产生的事故等事件,能够将其原因也包含在内,适当地进行记录。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示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车辆用记录装置的构成示例的框图。
[0015]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中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0016]图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中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0017]图4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中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车辆用记录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0019]第一实施方式
[0020](车辆用记录装置)
[0021]图1是示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记录控制装置(以下,称为“控制装置”)100的车辆用记录装置10的构成示例的框图。车辆用记录装置10是对在车辆中产生的事件进行记录的所谓的行车记录仪。车辆用记录装置10在驾驶员以及搭乘者朝向车辆的行进方向以外的同一方向的状态检测出事件的情况下,记录事件。
[0022]车辆用记录装置10除了是搭载于车辆的装置之外,也可以是移动型的在车辆中可利用的装置。另外,车辆用记录装置10也可以包含预先设置于车辆的装置、导航装置等功能或者构成来实现。车辆用记录装置10具有第一相机(第一拍摄部)200、第二相机(第二拍摄部)210、记录部220、操作部230、加速度传感器240、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部250、显示部260及控制装置100。
[0023]第一相机200具有拍摄车辆的周边的相机。作为一个例子,第一相机200是车辆用记录装置10所固有的相机、或者拍摄车辆的周围的俯瞰影像用的相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相机200朝向车辆的前方配置,拍摄以车辆的前方为中心的周边。第一相机200在从发动机起动到停止为止的期间、即车辆正在动作的期间,始终拍摄影像。第一相机200将拍摄到的第一影像数据向控制装置100的影像数据获取部120输出。第一影像数据例如是由每秒30帧的图像构成的运动图像。
[0024]第二相机210是拍摄车辆的车厢内的相机。第二相机210配置在能够拍摄车辆的驾驶员的至少脸部的位置。或者,第二相机210配置在能够拍摄就座于车辆的所有座位的包含
驾驶员在内的搭乘者的至少脸部的位置。第二相机210例如配置于车辆的仪表板或车辆的车内后视镜内部或车内后视镜的周边。第二相机210的拍摄范围和拍摄方向是固定或几乎固定的。第二相机210例如由可见光相机或者近红外线相机构成。第二相机210例如也可以由可见光相机和近红外线相机的组合构成。第二相机210在从发动机起动到停止为止的期间、即车辆正在动作的期间,始终拍摄影像。第二相机210将拍摄到的第二影像数据向控制装置100的影像数据获取部120输出。第二影像数据例如是由每秒30帧的图像构成的运动图像。另外,在不需要区别第一影像数据以及第二影像数据的情况下,记载为影像数据。
[0025]第一相机200以及第二相机210例如也可以是能够拍摄全景、半景的单一的相机。在该情况下,在拍摄了全景或半景的影像数据中,将拍摄影像数据的整体或车辆的周边的范围、拍摄车辆的前方等范围设为第一影像数据。另外,在拍摄了全景或半景的影像数据中,将能够拍摄就座于车辆的座位的搭乘者的脸部的范围设为第二影像数据。进而,也可以将拍摄了全景、半景的影像数据整体作为第一影像数据以及第二影像数据来处理。
[0026]记录部220用于车辆用记录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用记录控制装置,具备:影像数据获取部,获取第一影像数据以及第二影像数据,所述第一影像数据由拍摄车辆的周边的第一拍摄部拍摄,所述第二影像数据由拍摄所述车辆的车厢内的第二拍摄部拍摄;朝向检测部,从所述第二影像数据中检测所述车辆的驾驶员的脸或者视线的朝向,并判断是否满足所述驾驶员朝向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以外的第一条件;事件检测部,检测基于施加于所述车辆的加速度的事件;以及记录控制部,在检测到事件时,将至少包含事件检测时间点的第一影像数据保存为事件记录数据,当所述朝向检测部判断为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进行下述a)、b)或者、a)和b)的处理:a)所述记录控制部对所述第一影像数据赋予事件记录开始标志,并且当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状态下检测出事件时,将从事件记录开始标志起的至少包含事件检测时间点的第一影像数据保存为事件记录数据;b)所述事件检测部降低检测事件的加速度的阈值来检测事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记录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朝向检测部将所述驾驶员规定时间以上朝向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以外的方向作为第一条件来进行判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记录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朝向检测部从所述第二影像数据中检测所述车辆的驾驶员、以及除了所述驾驶员以外的搭乘者的脸或视线的朝向,并将所述驾驶员及所述搭乘者朝向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以外的同一方向作为第一条件来进行判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记录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朝向检测部从所述第二影像数据中检测所述车辆的驾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酒井康利林启太谷山纮史
申请(专利权)人:JVC建伍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