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及换热器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72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及换热器组,其中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包括釜体、磁力搅拌器和多个螺旋套管,釜体设有反应腔、热污泥入口和热污泥出口;磁力搅拌器安装于釜体,磁力搅拌器用于搅动反应腔中的热污泥;多个螺旋套管均安装于反应腔,螺旋套管设有相互隔开的内腔和外腔,外腔围绕内腔设置,螺旋套管围绕磁力搅拌器布置,内腔用于通入冷污泥,外腔用于通入中间流体。通过将多个螺旋套管和磁力搅拌器集成在同一釜体的反应腔中,可以有效减小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的占地面积,缩短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的作业流程,避免出现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作业流程过长导致的热损失问题。流程过长导致的热损失问题。流程过长导致的热损失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及换热器组


[0001]本技术涉及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及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组。

技术介绍

[0002]水热裂解法是处理生活污泥等含有有机物污泥的一种方法,在国内外普遍采用。当前主流的应用于污泥处理的工艺装置,通常选择套管式换热器,通过中间流体换热,即中间流体在一台套管换热器中与反应后污泥换热,然后在另一台套管换热器中与反应前污泥换热,达到能量回收的目的。但这种套管式换热器有很多缺点,一方面,套管式换热器设备多、占地面积大、工艺流程时间长,另一方面,套管换热器的单组套管,管径大,径向温差大,污泥换热效率低,严重影响污泥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能够减少设备占地面积、缩短换热流程、提高换热效率。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多个所述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的换热器组。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包括釜体、磁力搅拌器和多个螺旋套管,釜体设有反应腔、热污泥入口和热污泥出口,所述反应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热污泥入口和所述热污泥出口连通;磁力搅拌器安装于所述釜体,所述磁力搅拌器用于搅动所述反应腔中的热污泥;多个螺旋套管均安装于所述反应腔,所述螺旋套管设有相互隔开的内腔和外腔,所述外腔围绕所述内腔设置,所述螺旋套管围绕所述磁力搅拌器布置,所述内腔用于通入冷污泥,所述外腔用于通入中间流体。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换热器作业时,反应后的污泥从热污泥入口流入反应腔,与中间流体换热后再从热污泥出口流出,待处理的污泥被通入到内腔中,中间流体被通入到外腔中,磁力搅拌器循环搅动反应腔中的热污泥,由于螺旋套管安装在反应腔内,高热量的热污泥先与中间流体换热,随后中间流体与待处理的冷污泥换热,从而加热内腔中的冷污泥。通过将多个螺旋套管和磁力搅拌器集成在同一釜体的反应腔中,可以有效减小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的占地面积,缩短换热器的作业流程,避免换热器作业流程过长所导致的热损失问题;通过设置多个螺旋套管,可以减小单个套管管径,增大待处理污泥的换热面积,避免径向温差过大从而降低套管的热回收效率,有效提高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减小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体积的同时,提高污泥的处理效率。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螺旋套管沿所述磁力搅拌器的径向分层布置。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螺旋套管设有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安装于
所述反应腔,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所述内管的内部设有所述内腔,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设有所述外腔,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还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管的内壁和所述内管的外壁连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管设有冷污泥入口和冷污泥出口,所述冷污泥入口和所述冷污泥出口分别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外管设有中间入口和中间出口,所述中间入口和所述中间出口分别与所述外腔连通,所述冷污泥入口和所述中间出口位于所述螺旋套管的同一端,所述冷污泥出口和所述中间入口位于所述螺旋套管的另一端。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管设有旋流器,所述旋流器用于使所述内腔中的冷污泥形成湍流。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磁力搅拌器安装有上翻桨和下压桨,所述上翻桨和所述下压桨同轴设置且所述上翻桨位于所述下压桨上方,所述上翻桨用于驱使所述反应腔中的污泥向上翻腾,所述下压桨用于驱使所述反应腔中的污泥向下移动。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釜体设有进气孔和排气孔,所述进气孔和所述排气孔沿所述釜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进气孔和所述排气孔均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进气孔用于和所述排气孔配合以控制所述反应腔内的压缩气体量。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釜体铰接有釜盖,所述釜体的顶端设有检查孔,所述检查孔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釜盖用于开闭所述检查孔。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釜体的底端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设有沉降槽,所述沉降槽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热污泥出口设置于所述底座。
[0015]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换热器组,包括多个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多个所述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相互连通,多个所述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的所述反应腔中的压力依次下降。
[0016]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换热器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多个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串联组成一个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组,反应后污泥经多级减压降温后去脱水设备,消除了压降过大、温度过高产生的冲蚀现象,避免了管路、阀门因受冲蚀而频繁损坏,在进一步提高污泥处理效率的同时,有效延长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A处的截面图;
[0019]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套管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中B处的截面图;
[0021]图5是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的俯视图;
[0022]图6是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釜体100;反应腔101;热污泥入口102;热污泥出口103;进气孔104;排气孔105;检查孔106;釜盖110;底座120;远传压力计130;安全阀140;压力表150;料位计160;端盖170;磁力搅拌器200;上翻桨210;第一桨面211;下压桨220;第二桨面221;搅拌轴230;
螺旋套管300;内腔301;外腔302;内管310;冷污泥入口311;冷污泥出口312;旋流器313;外管320;中间入口321;中间出口322;支撑件330;副管道400;支管道410;开关阀4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设有反应腔、热污泥入口和热污泥出口,所述反应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热污泥入口和所述热污泥出口连通;磁力搅拌器,安装于所述釜体,所述磁力搅拌器用于搅动所述反应腔中的热污泥;多个螺旋套管,安装于所述反应腔,所述螺旋套管设有相互隔开的内腔和外腔,所述外腔围绕所述内腔设置,所述螺旋套管围绕所述磁力搅拌器布置,所述内腔用于通入冷污泥,所述外腔用于通入中间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螺旋套管沿所述磁力搅拌器的径向分层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套管设有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安装于所述反应腔,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所述内管的内部设有所述内腔,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设有所述外腔,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还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管的内壁和所述内管的外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污泥处理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设有冷污泥入口和冷污泥出口,所述冷污泥入口和所述冷污泥出口分别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外管设有中间入口和中间出口,所述中间入口和所述中间出口分别与所述外腔连通,所述冷污泥入口和所述中间出口位于所述螺旋套管的同一端,所述冷污泥出口和所述中间入口位于所述螺旋套管的另一端。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卓芳曾碧霞沙孝君刁伟华李启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崖门新财富环保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