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后视镜安装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555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后视镜安装总成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其中,外后视镜安装总成包括:车门内板组件以及外后视镜安装支架;外后视镜安装支架包括连接组件以及支架板;支架板包括一体结构的筒状部和连接部;连接部位于筒状部之外,连接部的连接端与筒状部的开口端紧固连接,连接部用于与车门内板组件的内侧紧固连接;连接组件的第一端与筒状部的封闭端的外侧紧固连接;车门内板组件用于遮蔽筒状部的开口端并与支架板共同限定出腔体。汽车包括:外后视镜底座和外后视镜安装总成;外后视镜安装总成的连接组件与外后视镜底座紧固连接。由于外后视镜安装支架与车门内板组件限定出腔体,可以避免后视镜抖动和外后视镜安装支架开裂。架开裂。架开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后视镜安装总成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外后视镜安装总成及汽车,属于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外后视镜位于汽车的前车门的外侧,用于观察汽车后方、侧方等外部信息,以保证车辆的驾驶安全。
[0003]相关技术中,外后视镜安装支架具有与水切上部三角板相连的悬臂结构以及厚度较厚的加强板,加强板用于局部加强后视镜模态和安装面刚度,以免后视镜出现抖动。
[0004]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外后视镜安装支架的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后视镜安装总成及汽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后视镜安装支架的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后视镜安装总成,包括:车门内板组件以及外后视镜安装支架;
[0007]所述外后视镜安装支架包括连接组件以及支架板;
[0008]所述支架板包括一体结构的筒状部和连接部;
[0009]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筒状部之外,所述连接部的连接端与所述筒状部的开口端紧固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门内板组件的内侧紧固连接;
[0010]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筒状部的封闭端的外侧紧固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二端用于与外后视镜底座紧固连接;
[0011]所述车门内板组件用于遮蔽所述筒状部的开口端并与所述支架板共同限定出腔体。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筒状部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其中,所述筒状部的横截面垂直于所述筒状部的轴向方向。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筒状部的封闭端上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筒状部的封闭端上贯穿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在装配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外后视镜底座时,定位所述外后视镜底座和所述支架板的相对位置。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三个板状部,所述至少三个板状部的连接端与所述筒状部的开口端紧固连接,所述至少三个板状部沿所述筒状部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并用于与所述车门内板组件的内侧紧固连接。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三个板状部的其中一个所述板状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与车窗玻璃导轨紧固连接;和/或,
[0017]所述连接部包括五个板状部。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三个连接件,所述至少三个连
接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0019]每个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筒状部的封闭端的外侧紧固连接,每个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均用于与所述外后视镜底座紧固连接。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三个连接件,所述三个连接件呈三角形分布;和/或,
[0021]所述连接件为套筒,或者,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柱。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门内板组件包括车门内板、上铰链加强板以及内水切加强板;
[0023]所述上铰链加强板设置在所述车门内板的内侧并与所述车门内板紧固连接;
[0024]所述内水切加强板设置在所述车门内板的内侧并分别与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上铰链加强板紧固连接;
[0025]所述连接部设置所述内水切加强板的内侧并与所述内水切加强板紧固连接;
[0026]所述支架板与所述内水切加强板共同限定出所述腔体。
[002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外后视镜底座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总成;
[0028]所述外后视镜安装总成的连接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外后视镜底座紧固连接;
[0029]所述外后视镜底座用于承载外后视镜。
[0030]本技术提供的外后视镜安装总成及汽车,包括:车门内板组件以及外后视镜安装支架;外后视镜安装支架包括连接组件以及支架板;支架板包括一体结构的筒状部和连接部;连接部位于筒状部之外,连接部的连接端与筒状部的开口端紧固连接,连接部用于与车门内板组件的内侧紧固连接;连接组件的第一端与筒状部的封闭端的外侧紧固连接,连接组件的第二端用于与外后视镜底座紧固连接;车门内板组件用于遮蔽筒状部的开口端并与支架板共同限定出腔体。本技术的支架板具有筒状部,从而支架板与车门内板组件的内侧可以形成一个腔体,进而可以提高后视镜模态和安装面刚度,以防止后视镜抖动和外后视镜安装支架开裂。由于筒状部和连接部为一体结构,有助于提高支架板的生产效率、减小支架板的生产成本,进而可以提高外后视镜安装支架的生产效率、减小外后视镜安装支架的生产成本,例如,通过冲压工艺制造支架板,以提高支架板的生产效率、支架板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31]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技术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003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安装总成的立体图;
[0033]图2为图1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安装支架的第一立体图;
[003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安装支架的第二立体图;
[003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安装支架的右视图;
[003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安装支架的左视图;
[003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9]附图标记:
[0040]1000、后视镜安装总成;
[0041]100、外后视镜安装支架;
[0042]110、连接组件;111、连接件;
[0043]120、支架板;
[0044]121、筒状部;
[0045]122、连接部;1221、板状部;1222、第一板状部;1223、第二板状部;1224、第三板状部;1225、第四板状部;1226、第五板状部;
[0046]130、第一通孔;140、定位孔;150、第二通孔;160、加强筋部;161、第一加强筋;162、第二加强筋;
[0047]200、车门内板组件;210、车门内板;220、上铰链加强板;230、内水切加强板;
[0048]300、外后视镜底座;400、车窗玻璃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后视镜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内板组件以及外后视镜安装支架;所述外后视镜安装支架包括连接组件以及支架板;所述支架板包括一体结构的筒状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筒状部之外,所述连接部的连接端与所述筒状部的开口端紧固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门内板组件的内侧紧固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筒状部的封闭端的外侧紧固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二端用于与外后视镜底座紧固连接;所述车门内板组件用于遮蔽所述筒状部的开口端并与所述支架板共同限定出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其中,所述筒状部的横截面垂直于所述筒状部的轴向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的封闭端上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的封闭端上贯穿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在装配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外后视镜底座时,定位所述外后视镜底座和所述支架板的相对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三个板状部,所述至少三个板状部的连接端与所述筒状部的开口端紧固连接,所述至少三个板状部沿所述筒状部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并用于与所述车门内板组件的内侧紧固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板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正刚廖慧红彭鸿张俊苟黎刚周凯陈高春王海朝李志鹏赵文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