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用自润滑轴套的加工方法及加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耐用自润滑轴套的加工方法及加工设备,属于零件加工
技术介绍
[0002]轴套作为各类型零部件传动、连接的基础件,在工程机械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斗轴套、轴承套、连接套等,尽管大部分用于润滑的轴套零件,其主要工作的部分为内壁,通常加工内8字槽或者波浪结构的润滑槽,用于添加润滑油,使得其内壁在与轴类零件配合时,可以减小摩擦阻力和损伤,其外壁通常与零件的内孔采用过盈配合,以该方式在组装完成之后拆卸时,由于外壁缺少润滑,使得轴套的外壁磨损过大,使用寿命不长,而且拆装费时费力。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轴套会在轴套外壁加工一圈环槽,并将环槽与轴套的润滑槽通过注油孔连通,从而使得一部分润滑油可以渗入环槽的周边,但即便如此,轴套外壁的润滑面积有限,尤其是当轴套作为支撑零件,内外零件与轴套都存相对转动时,传统的轴套则无法满足使用要求,而且现有设备在加工轴套的润滑槽时,在润滑槽圆弧过渡的位置,刀具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该位置刀具所受的作用力较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用自润滑轴套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长度大于设计尺寸30mm以上的毛坯料,经过粗车加工得到轴套主体(1),使其内外直径均留有0.05
‑
0.1mm加工余量;S2:将粗车后的轴套主体(1)装夹在三爪卡盘(10)上并随其同步旋转,长度多余的部分作为夹持部(6),内刀具(25)和外刀具(33)相对于轴套主体(1)的同一高度保持不动,只做径向进给动作,以在轴套主体(1)上同时加工出内环形槽(3)和外环形槽(5),随后调节内刀具(25)和外刀具(33)的高度,并采用相同的办法在轴套主体(1)的另一高度位置上也加工出内环形槽(3)和外环形槽(5);S3:将内刀具(25)和外刀具(33)以其中一个内环形槽(3)和外环形槽(5)为基准,轴套主体(1)随三爪卡盘(10)旋转,内刀具(25)和外刀具(33)在进给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定量完成径向进给,同时在传动件的作用下沿轴套主体(1)轴向往复运动,且轴向往复运动的距离等于两个内环形槽(3)或两个外环形槽(5)的间距,以在轴套主体(1)上加工出展开图形呈波浪结构的内润滑槽(2)和外润滑槽(7),内润滑槽与内环形槽(3)相通,外润滑槽(7)与外环形槽(5)相通,且内润滑槽(2)和外润滑槽(7)的波峰相位相差90
°
;S4:将轴套主体(1)装夹至数控车床上,并通过钻头在外壁上加工出导油孔(4),导油孔(4)将内润滑槽(2)和外润滑槽(7)连通,随后将夹持部(6)用车刀切断;S5:将轴套主体(1)先经过调质处理,之后放入热处理炉中进行碳氮共渗热处理,使其表面硬度达到48
‑
52HRC,冷却至室温再将轴套主体(1)的进行内外精车至设计尺寸。2.一种耐用自润滑轴套加工设备,包括底座(9)、三爪卡盘(10)和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9)中设置有驱动三爪卡盘(10)转动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轴(23)和主动齿轮(24),所述主动轴(23)连接驱动电机、主动齿轮(24)和三爪卡盘(10),所述底座(9)上安装有上箱体(12)和下箱体(13),所述底座(9)、上箱体(12)和下箱体(13)中安装有驱动刀具沿轴套主体(1)轴向往复运动的从动机构,所述从动机构包括从动轴、从动齿轮(22)、主动锥齿轮(18)、从动锥齿轮(30)、传动轴(16)以及传动件,所述从动齿轮(22)与主动锥齿轮(18)分别安装在从动轴的两端,所述从动锥齿轮(30)与传动件分别安装在传动轴(16)的两端,所述从动齿轮(22)与主动齿轮(24)啮合传动,所述主动锥齿轮(18)与从动锥齿轮(30)啮合,所述传动件包括转动盘(29)、偏心杆(26)和伸缩件(27),所述伸缩件(27)的中部呈跑道形状,两侧具有与上箱体(12)和下箱体(13)配合的立柱(28),所述偏心杆(26)一端与转动盘(29)螺纹连接,另一端嵌入到伸缩件(27)中并与之水平滑动连接,伸缩件(27)下端的所述立柱(28)上连接有用于安装刀具的刀盘(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