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浮筒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773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浮筒模具,包括模具支架、L形模具、可替换浮筒内芯阴模、翻转支架、翻转座以及液压翻转臂,所述模具支架固定于地面上,所述L形模具的水平边支撑于模具支架的顶部,其竖直边朝上设置,所述可替换浮筒内芯阴模可拆卸式装于L形模具的水平边和竖直边之间,根据制作产品的不同进行更换,所述翻转支架固定于地面上,并位于模具支架旁,所述翻转座固定于翻转支架上,其侧面与模具支架连接,所述液压翻转臂的底部与翻转座的顶部通过铰接轴铰接,其侧面与L形模具的竖直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采用模具制作浮筒提供一种设计方案,能够有效解决浮筒易变形、制作难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成本高的问题。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浮筒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风电浮筒模具的
,尤其是指一种风电浮筒模具。

技术介绍

[0002]从近海向深海延伸,海上风能密度逐渐增大,研究数据表明,我国海域水深在0~20m时,区域风能密度在100W/m2左右;水深在20~50m时,区域风能密度达到200W/m2左右;当水深到50~100m时,区域风能密度能到达400W/m2以上,此时的风资源超过了2200GW,开发潜力巨大。
[0003]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海上风电从潮间带起步,逐渐走向更深海域,传统的固定式风电基础在水深超过60m后,不再具备经济性,漂浮式风电基础成为一个很好选择。再者,漂浮式风电基础通过系泊索与海床相连,不与海床直接接触,从而摆脱了复杂海床地形以及复杂地质的约束,受水深影响小,因而同一海域的几十台甚至上百台风机基础可做成标准形式,从而具备更好的规模化、产业化效应,可以大幅提高建造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0004]全球海上漂浮式风电基础处于开发初期,技术不成熟,而浮筒作为其关键部件之一,具有体积大、重量大的特点,如单个产品体积接近300立方米,重量30吨以上。目前浮筒产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使用全钢结构制作,重量大,价格高,效率低;另一种是采用钢结构内芯与泡沫外结构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重量降低,造价低,且泡沫外结构为实心结构,防撞,易维修,为钢结构内芯提供保护,但由于泡沫外结构体积大,重量大,现有的制作方法存在制作、组装过程困难,成本高,制作效率低,制作过程中浮筒泡沫易变形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亟需设计一种用于成型浮筒产品的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风电浮筒模具,采用模具成型浮筒产品,能够有效解决浮筒易变形、制作难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电浮筒模具,包括模具支架、L形模具、可替换浮筒内芯阴模、翻转支架、翻转座以及液压翻转臂,所述模具支架固定于地面上,所述L形模具的水平边支撑于模具支架的顶部,其竖直边朝上设置,所述可替换浮筒内芯阴模可拆卸式装于L形模具的水平边和竖直边之间,根据制作产品的不同进行更换,所述翻转支架固定于地面上,并位于模具支架旁,所述翻转座固定于翻转支架上,其侧面与模具支架连接,所述液压翻转臂的底部与翻转座的顶部通过铰接轴铰接,其侧面与L形模具的竖直边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可替换浮筒内芯阴模为上风向内芯阴模或下风向内芯阴模。
[0008]进一步,所述可替换浮筒内芯阴模包括玻璃钢壳体、钢架、调节器和手糊圆管,所述玻璃钢壳体的外侧面的形状与浮筒泡沫的内壁的形状相匹配,其内侧面与钢架通过调节器和手糊圆管连接,且位于玻璃钢壳体的法兰位置的调节器为法兰调节器,位于其型面位置的调节器为型面调节器,所述玻璃钢壳体的两侧边缘形成有密封条预留槽。
[0009]进一步,所述L形模具的竖直边与水平边之间均布有多个用于加固L形模具的斜撑,且位于两端的斜撑为固定斜撑,其余斜撑均为可拆卸斜撑。
[0010]进一步,所述模具支架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焊接有多个L形加固梁,其中,L形加固梁的水平边位于模具支架的内部,其竖直边位于模具支架的侧面,在L形模具的竖直边的侧面沿长度方向间隔焊接有多个竖直加固梁,多个竖直加固梁与多个L形加固梁一一对应。
[0011]进一步,所述模具支架的底部设有用于水泥配重块。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为采用模具制作浮筒提供一种设计方案,有效降低产品制作难度,大大提高浮筒的生产效率,且能够有效防止浮筒泡沫变形。
[0014]2、本技术通过切换浮筒内芯阴模可以分别制作上、下风向浮筒产品,提高模具的利用率,降低浮筒的制作成本。
[0015]3、本技术采用液压翻转臂将模具内制作成型的浮筒产品进行翻转并脱模,便于后期浮筒产品的组装,降低组装难度,提高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风电浮筒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采用本技术的风电浮筒模具翻转浮筒产品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浮筒内芯阴模内调节器的安装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L形模具内斜撑的安装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加固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使用方式不限于此。
[0022]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风电浮筒模具,包括模具支架1、L形模具2、可替换浮筒内芯阴模3、翻转支架4、翻转座5以及液压翻转臂6,所述模具支架1固定于地面上,所述L形模具2的水平边201支撑于模具支架1的顶部,其竖直边202朝上设置,所述可替换浮筒内芯阴模3可拆卸式装于L形模具2的水平边201和竖直边202之间,根据制作产品的不同进行更换,所述翻转支架4固定于地面上,并位于模具支架1旁,所述翻转座5固定于翻转支架4上,其侧面与模具支架1连接,所述液压翻转臂6的底部与翻转座5的顶部通过铰接轴铰接,其侧面与L形模具2的竖直边202连接。
[0023]可替换浮筒内芯阴模3可以为上风向内芯阴模或下风向内芯阴模。
[0024]如图3所示,可替换浮筒内芯阴模3包括玻璃钢壳体301、钢架302、调节器和手糊圆管(图中未示出),所述玻璃钢壳体301的外侧面的形状与浮筒泡沫7的内壁的形状相匹配,其内侧面与钢架302通过调节器和手糊圆管连接,且位于玻璃钢壳体301的法兰位置的调节器为法兰调节器303,位于其型面位置的调节器为型面调节器304,所述玻璃钢壳体301的两侧边缘形成有密封条预留槽305,便于后期浮筒拼接保证浮筒的密封性。进一步的,为了便于调节玻璃钢壳体301到L形模具2的竖直边202与水平边201的距离,需要在钢架302的下方设置位置调节板306,通过位置调节板调节玻璃钢壳体的位置。
[0025]如图4所示,L形模具2的竖直边202与水平边201之间均布有多个用于加固L形模具2的斜撑,且位于两端的斜撑为固定斜撑203,其余斜撑均为可拆卸斜撑204,可拆卸斜撑204可便于可替换浮筒内芯阴模的替换。
[0026]如图5所示,在模具支架1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焊接多个L形加固梁802,其中,L形加固梁802的水平边位于模具支架1的内部,其竖直边位于模具支架1的侧面,在L形模具2的竖直边202的侧面沿长度方向间隔焊接多个竖直加固梁801,多个竖直加固梁801与多个L形加固梁802一一对应,将L形加固梁802的竖直边作为下翻转梁与翻转座5进行连接,将竖直加固梁801作为上翻转梁与液压翻转臂6进行连接;在模具支架1的底部采用水泥配重块9作为配重,增加整个模具支架1的稳定性。
[0027]本技术为浮筒采用模具制作提供一种设计方案,有效降低产品制作难度,大大提高浮筒的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浮筒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支架、L形模具、可替换浮筒内芯阴模、翻转支架、翻转座以及液压翻转臂,所述模具支架固定于地面上,所述L形模具的水平边支撑于模具支架的顶部,其竖直边朝上设置,所述可替换浮筒内芯阴模可拆卸式装于L形模具的水平边和竖直边之间,根据制作产品的不同进行更换,所述翻转支架固定于地面上,并位于模具支架旁,所述翻转座固定于翻转支架上,其侧面与模具支架连接,所述液压翻转臂的底部与翻转座的顶部通过铰接轴铰接,其侧面与L形模具的竖直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浮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替换浮筒内芯阴模为上风向内芯阴模或下风向内芯阴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风电浮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替换浮筒内芯阴模包括玻璃钢壳体、钢架、调节器和手糊圆管,所述玻璃钢壳体的外侧面的形状与浮筒泡沫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乔威林雄马乐马林璐
申请(专利权)人: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