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皱辊和柔版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43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5
一种除皱辊和柔版印刷机,包括辊体,其特征在于:该辊体的表面设有第一除皱模块、第二除皱模块和第三除皱模块;该第一除皱模块布设于所述辊体中部外周且与辊体轴向垂直;该第二除皱模块布设于所述辊体左侧部外周且向左倾斜,该第三除皱模块布设于所述辊体右侧部外周且向右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除皱模块将薄膜向两边拉开,从而实现去除薄膜上的褶皱,除皱效果好、有效避免薄膜变形、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皱辊和柔版印刷机


[0001]本技术涉及辊筒领域,特别是一种除皱辊和柔版印刷机。

技术介绍

[0002]在PE、EVA等柔软低克重低张力薄膜的相关生产使用过程中,由于薄膜厚薄不均,张力不适等原因,做成薄膜容易出现皱纹,在相关缺陷检测中,容易将薄膜上褶皱判定为缺陷,从而产生大量误检覆盖真实的缺陷数据;另外,有皱纹的薄膜进入压辊牵引装置后容易出现无法恢复的皱痕;有皱纹的薄膜进入测厚仪容易出现厚度的测量值不准确;有皱纹的薄膜进行分切或进行切边时容易出现切后宽度的波动及容易出现切口等,因此需要进行除皱。传统的去皱方法有,采用斜纹除皱辊,香蕉除皱辊(弧形除皱辊),旋转扩展辊等。但这些方法都需要比较大张力才较有效,低张力时,较果不佳。若简单地把张力加大,会引起材料伸长永久变形,并且张力大也会影响后面产品质量,使用弧形除皱辊还容易产生膜面幅宽方向中间张力大两侧张力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除皱辊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除皱辊和柔版印刷机,除皱效果好、有效避免薄膜变形、提高产品质量。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除皱辊,包括辊体,其特征在于:该辊体的表面设有第一除皱模块、第二除皱模块和第三除皱模块;该第一除皱模块布设于所述辊体中部外周且与辊体轴向垂直;该第二除皱模块布设于所述辊体左侧部外周且向左倾斜,该第三除皱模块布设于所述辊体右侧部外周且向右倾斜。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除皱模块包括若干簇丝束,该若干簇丝束均匀布设于所述辊体中部外周。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除皱模块包括若干组沿所述辊体周向平行间隔设置的丝束组,每组丝束组设有若干簇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丝束,该第一方向与所述辊体径向延长线的夹角为60
°‑
85
°
;该若干簇丝束一端固定于所述辊体,另一端向左倾斜。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除皱模块中,每组丝束组中,所述丝束与所述辊体径向延长线的夹角沿所述第一方向向左为逐渐增大。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三除皱模块包括若干组沿所述辊体周向平行间隔设置的丝束组,每组丝束组设有若干簇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丝束,该第二方向与所述辊体径向延长线的夹角为60
°‑
85
°
;该若干簇丝束一端固定于所述辊体,另一端向右倾斜。
[0010]优选的,每组丝束组中,所述丝束与所述辊体径向延长线的夹角沿所述第二方向向右为逐渐增大。
[0011]优选的,周向相邻的所述丝束之间的中心距离为7mm

20mm,轴向相邻的所述丝束直径的中心距离为5mm

20mm。
[0012]优选的,每簇所述丝束直径为0.5mm

10mm,长度为5mm

20mm。
[0013]优选的,所述丝束包括若干根细丝,该细丝为纤维丝或塑料丝,该细丝直径为0.5mm

1.2mm。
[0014]一种柔版印刷机,包括印刷机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至少一上述的一种除皱辊。
[0015]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中,在辊体的表面设有第一除皱模块、第二除皱模块和第三除皱模块;该第一除皱模块布设于辊体中部外周,该第二除皱模块布设于辊体左侧部外周且向左倾斜,该第三除皱模块布设于辊体右侧部外周且向右倾斜,利用第二除皱模块和第三除皱模块驱使薄膜向两边拉开,从而实现去除薄膜上的褶皱,提高产品质量。
[0017]2、本技术中,第二除皱模块和第三除皱模块设有若干组沿辊体周向平行间隔设置的丝束组,每组丝束组设有若干簇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丝束,利用丝束作用于薄膜,作用力适中,每簇丝束设有若干细丝,成千上万根细丝顶端带着薄膜向两边拉开,产生无数点均匀展开力,能避免薄膜变形,除皱效果更好。
[0018]3、本技术中,在柔版印刷机中增加至少一除皱辊,包括有印刷前通过除皱辊进行除皱,避免出现无法恢复的皱纹,以及避免因为皱纹使得薄膜横向套色变动,影响印刷套色精度;以及在进入在线缺陷检测前通过除皱辊进行除皱,能避免误报警;在进入收卷装置前设置除皱辊进行除皱能使得后续收卷更平整。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除皱辊剖视图;
[0020]图2为图1的A

A向视图;
[0021]图3为图1的B

B向视图;
[0022]图4为辊体局部的第一除皱模块、第二除皱模块和第三除皱模块分布示意图;
[0023]图5为具有除皱辊的柔版印刷机结构图;
[0024]其中:
[0025]10、辊体,11、滚珠轴承,20a、第一除皱模块,20b、第二除皱模块,20c、第三除皱模块,21、丝束组,22、丝束,23、细丝,30、放卷装置,40、印刷装置,41、牵引压辊,50、套色检测装置,60、烘干装置,70、在线缺陷检测装置,80、收卷装置,90、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7]本技术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采用了“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9]参见图1至图4,一种除皱辊,包括辊体10,该辊体10的表面设有第一除皱模块20a、第二除皱模块20b和第三除皱模块20c等。该第一除皱模块20a布设于辊体10中部外周且与辊体10轴向垂直,该第一除皱模块20a包括可若干簇丝束22,该若干簇丝束22均匀布设于辊体10中部外周,相邻丝束22之间具有间隔。
[0030]第二除皱模块20b布设于辊体10左侧部外周且向左倾斜,该第二除皱模块20b向左倾斜,则辊体10旋转时,第三除皱模块20c弯曲可对薄膜产品产生沿辊体10轴向往左的作用力。
[0031]具体的,该第二除皱模块20b包括若干组沿辊体10周向平行间隔设置的丝束组21,每组丝束组21设有若干簇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丝束22,该第一方向与辊体10径向延长线的夹角a1为60
°‑
85
°
;该若干簇丝束22一端固定于辊体10,另一端向左倾斜。
[0032]进一步的,第二除皱模块20b的每组丝束组21中,丝束22与辊体10径向延长线的夹角a2沿第一方向向左为逐渐增大。具体的,第二除皱模块20b中,参见图3,最靠近第一除皱模块20a的丝束的夹角a2最小,其取值范围可以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皱辊,包括辊体,其特征在于:该辊体的表面设有第一除皱模块、第二除皱模块和第三除皱模块;该第一除皱模块布设于所述辊体中部外周且与辊体轴向垂直;该第二除皱模块布设于所述辊体左侧部外周且向左倾斜,该第三除皱模块布设于所述辊体右侧部外周且向右倾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皱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皱模块包括若干簇丝束,该若干簇丝束均匀布设于所述辊体中部外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皱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皱模块包括若干组沿所述辊体周向平行间隔设置的丝束组,每组丝束组设有若干簇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丝束,该第一方向与所述辊体径向延长线的夹角为60
°‑
85
°
;该若干簇丝束一端固定于所述辊体,另一端向左倾斜。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皱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皱模块中,每组丝束组中,所述丝束与所述辊体径向延长线的夹角沿所述第一方向向左为逐渐增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皱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除皱模块包括若干组沿所述辊体周向平行间隔设置的丝束组,每组丝束组设有若干簇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科思达厦门卫生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