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定位装置、换电平台及换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213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轮定位装置、换电平台及换电系统,涉及换电技术领域。车轮定位装置包括基座、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所述基座具有用于停放车轮的定位区;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均倾斜设置于定位区;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用于配合定位车轮于定位区;第一限位机构用于与车轮接触的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凹凸结构,第一凹凸结构用于增大第一表面在车轮越过第一限位机构时与车轮的摩擦力。车辆换电完成后需要越过第一限位机构以离开定位区,第一凹凸结构能够增大第一表面在车轮越过第一限位机构时与车轮的摩擦力,避免车轮和第一限位机构打滑,方便车轮顺利离开定位区,提高换电效率。提高换电效率。提高换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轮定位装置、换电平台及换电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换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轮定位装置、换电平台及换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技术发展,使用车辆也逐渐采用电池供电,车辆电能告罄时,常通过连接充电设备的方式补充电能。同时,也有通过更换电池的方式快速补充电能,通常情况下,需要车辆移动至专用的装置(即换电平台)更换电池。
[0003]而车辆在换电池完成后,现有的换电平台的结构不利于车辆离开换电平台,影响换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轮定位装置、换电平台及换电系统,以提高换电效率。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轮定位装置,包括基座、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所述基座具有用于停放车轮的定位区;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倾斜设置于所述定位区;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倾斜设置于所述定位区,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用于配合定位所述车轮于所述定位区;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用于与所述车轮接触的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用于增大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车轮越过所述第一限位机构时与所述车轮的摩擦力。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限位机构用于与车轮接触的第一表面设置第一凹凸结构,车辆换电完成后需要越过第一限位机构以离开定位区,第一凹凸结构能够增大第一表面在车轮越过第一限位机构时与车轮的摩擦力,避免车轮和第一限位机构打滑,方便车轮顺利离开定位区,提高换电效率。
[0007]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区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车轮的轴向一致;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辊的表面设有所述第一凹凸结构。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辊沿第二方向排布,第二方向与车轮的轴向一致,则车轮的转动轴线与第一辊的转动轴线呈夹角布置,当车轮需要离开定位区时,车轮相对第一辊转动,由于车轮的转动轴线与第一辊的转动轴线呈夹角,则车轮转动时不会驱动第一辊转动,使得车轮不会因带动第一辊转动导致车轮打滑,以使车轮能够顺利离开定位区。
[0009]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中位于中间区域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辊设置有所述第一凹凸结构。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一般车轮位于定位区的中间区域时是能够更准确的与电池定位,第一限位机构中位于中间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一辊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则车辆能够在中间区域换电完成后,不需要再调整车轮的位置既能实现顺利的离开定位区。
[0011]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车轮的行进方向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90
°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与车轮的行进方向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90
°
,则第一限位机构和车轮接触位置的摩擦力具有沿车轮的切线方向的分力,使得车轮在越过第一限位机构的过程中不容易打滑。
[0013]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用于与所述车轮接触的第二表面设有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用于增大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车轮越过所述第二限位机构时与所述车轮的摩擦力。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限位机构用于与车轮接触的第二表面设置第二凹凸结构,车辆换电完成后需要越过第二限位机构以离开定位区,第二凹凸结构能够增大第二表面在车轮越过第二限位机构时与车轮的摩擦力,避免车轮和第二限位机构打滑,方便车轮顺利离开定位区,提高换电效率。
[0015]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二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辊的表面设有所述第二凹凸结构。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二辊沿第二方向排布,第二方向与车轮的轴向一致,则车轮的转动轴线与第二辊的转动轴线呈夹角布置,当车轮需要离开定位区时,车轮相对第二辊转动,由于车轮的转动轴线与第二辊的转动轴线呈夹角布置,则车轮转动时不会驱动第二辊转动,使得车轮不会因带动第二辊转动导致车轮打滑,以使车轮能够顺利离开定位区。
[0017]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车轮的行进方向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90
°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与车轮的行进方向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90
°
,第二限位机构和车轮接触位置的摩擦力具有沿车轮的切线方向的分力,使得车轮在越过第二限位机构的过程中不容易打滑。
[0019]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顶部设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限定出所述定位区,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容纳部。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均设置于容纳部,则当车轮进入容纳部与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接触时,会有较为明显的振动,能够为及时停车提供信号。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均设置于容纳部,能够减小车轮定位装置的体积。
[0021]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轮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所述车轮的轴向驱动所述车轮,以调节所述车轮在所述定位区的位置。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能够沿车轮的轴线驱动车轮,以调节车轮在定位区的位置,以使车辆能够和电池准确定位,顺利更换电池。
[0023]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电平台,包括停车平台和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轮定位装置,所述停车平台用于停放车辆;所述车轮定位装置安装于所述停车平台。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车辆停放于停车平台上,由于第一限位机构用于与车轮接触的第一表面设置第一凹凸结构,第一凹凸结构能够增大第一表面在车轮越过第一限位机构时与车轮的摩擦力,避免车辆换电完成离开定位区时车轮和第一限位机构打滑,方便车轮顺
利离开定位区,提高换电效率。
[0025]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电平台包括两个所述车轮定位装置,两个所述车轮定位装置间隔布置于所述停车平台,两个所述车轮定位装置的定位区分别用于停放所述车辆的两个前轮。
[0026]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车轮定位装置的定位区分别用于停放车辆的两个前轮,能够对车辆的两个前轮分别限位,提高停车的稳定性。
[0027]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前轮的前侧接触,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用于增大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前轮沿行进方向越过所述第一限位机构时与所述前轮的摩擦力。
[0028]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凹凸结构用于增大第一表面在前轮沿行进方向越过第一限位机构时与前轮的摩擦力,避免前轮和第一限位机构打滑,方便车轮顺利离开定位区,提高换电效率。此外,在车辆停入定位区时,第一凹凸结构对车辆停车也具有一定的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具有用于停放车轮的定位区;第一限位机构,倾斜设置于所述定位区;第二限位机构,倾斜设置于所述定位区,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用于配合定位所述车轮于所述定位区;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用于与所述车轮接触的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用于增大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车轮越过所述第一限位机构时与所述车轮的摩擦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区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车轮的轴向一致;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辊的表面设有所述第一凹凸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中位于中间区域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辊设置有所述第一凹凸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车轮的行进方向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90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用于与所述车轮接触的第二表面设有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用于增大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车轮越过所述第二限位机构时与所述车轮的摩擦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二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辊的表面设有所述第二凹凸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时代电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