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扣固定结构及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12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卡扣固定结构及连接器,包括基体零件、中间连接件和被连接件,所述的基体零件与被连接件通过中间连接件连接;中间连接件包括两个子零件,两个子零件之间通过键槽结构或卡扣结构扣合形成中间连接件,被连接件装配在中间连接件的空腔中,中间连接件装配在基体零件的空腔中;被连接件与中间连接件之间以及中间连接件与基体零件之间均通过键槽结构或卡扣结构定位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可以实现被连接件与中间连接件之间的有效定位连接,特别适用于被连接件与基体零件的配合区域尺寸差别较大的情况,使被连接件被稳定地固定在中间连接件中,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电流传输质量。的性能和电流传输质量。的性能和电流传输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扣固定结构及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是一种卡扣固定结构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是一种在两个零件或部件之间进行电流传输的器件,其基本结构包括壳体、绝缘体和接触件,接触件是连接器中最核心的部件,其两端分别与其他部件连接进行电流传输。
[0003]接触件在连接器中的固定非常重要,关乎着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如果接触件在连接器中的定位不可靠或者保持力不足,则接触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晃动甚至脱落,尤其是在多发振动的车载连接器中,对接触件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目前接触件在连接器中的固定方式主要有可取卸式和不可取卸式两种;其中可取卸式多用于连接器的线束端或者小规格端子中;不可取卸式多用于连接器的设备端或者大规格端子中。
[0004]可取卸式接触件固定结构,多为弹片弹性支撑固定或者盖板下压固定,这种结构一般较复杂,对配合精度要求较高,多次取卸后,结构强度会降低。现有的不可取卸固定,多为两个相互配合的接触件和壳体在配合区通过键槽结构相互配合实现强装定位,这种强装结构需要将接触件与壳体配合的区域做大以便两者能充分接触装配,这种方式多适用于接触件与壳体的配合区域尺寸相当的情况,对于接触件与壳体的配合区域尺寸差别较大时,目前的固定结构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提供一种卡扣固定结构及连接器,该卡扣固定结构性能可靠,结构简单,避免了弹片弹性支撑结构,对产品的配合精度和尺寸匹配度没有过高的要求;可以实现被连接件与中间连接件之间的有效定位连接,特别适用于被连接件与基体零件的配合区域尺寸差别较大的情况,使被连接件被稳定地固定在中间连接件中,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电流传输质量。
[0006]本技术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卡扣固定结构,包括基体零件、中间连接件和被连接件,所述的基体零件与被连接件通过中间连接件连接;中间连接件包括两个子零件,两个子零件之间通过键槽结构或卡扣结构扣合形成中间连接件,被连接件装配在中间连接件的空腔中,中间连接件装配在基体零件的空腔中;被连接件与中间连接件之间以及中间连接件与基体零件之间均通过键槽结构或卡扣结构定位固定。
[0007]本技术通过以上结构使得被连接件与基体零件通过中间连接件固定连接,避免了弹片弹性支撑结构,整体为不可拆卸形式,因此不存在多次取卸使零件强度降低的情况;通过中间连接件填充了被连接件与基体零件配合区域的空间,因此特别适用于被连接件与基体零件的配合区域尺寸差别较大的情况。
[0008]前述的卡扣固定结构,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第一子零件和第二子零件,第一子零
件和/或第二子零件用于和被连接件的宽面接触的内壁设置有凸起Ⅰ,被连接件的宽面上设置有对应的通孔Ⅰ,被连接件装配在第一子零件和第二子零件之间并通过凸起Ⅰ和通孔Ⅰ进行定位固定;
[0009]第一子零件用于和第二子零件扣合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Ⅱ或凹槽Ⅱ,第二子零件用于和第一子零件扣合的端面上设置有对应的凹槽Ⅱ或凸起Ⅱ,两个子零件通过凸起Ⅱ和凹槽Ⅱ的配合进行扣合固定;
[0010]第一子零件和第二子零件的外壳体上设置有凸起Ⅲ或通孔Ⅲ,基体零件的壳体上设置有对应的通孔Ⅲ或凸起Ⅲ,第一子零件和第二子零件扣合形成的中间连接件装配在基体零件的空腔中并通过凸起Ⅲ和凹槽Ⅲ配合进行定位固定,本技术中间连接件装入基体零件后为不可拆卸结构,因此不会出现多次取卸后,结构强度降低的情况。
[0011]进一步地,所述通孔Ⅰ和通孔Ⅲ用凹槽结构代替。
[0012]前述的卡扣固定结构,还包括用于引导凸起Ⅲ与凹槽Ⅲ或凸起Ⅲ与通孔Ⅲ扣合的引导结构,通过引导结构引导凸起Ⅲ顺利卡入凹槽Ⅲ或通孔Ⅲ中实现定位固定,可以避免装配时对零件造成损坏。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引导结构与凹槽Ⅲ或通孔Ⅲ均设置在基体零件上或均设置在中间连接件上;中间连接件与基体零件装配时,凸起Ⅲ先经过引导结构,最后卡入凹槽Ⅲ或通孔Ⅲ中。
[0014]前述的卡扣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子零件和第二子零件均为半椭圆形结构,通过该结构使第一子零件和第二子零件扣合后形成用于容纳被连接件的空腔,且空腔的厚度尺寸最好与被连接件的厚度尺寸匹配,便于被连接件被稳固地固定在第一子零件和第二子零件扣合后形成的空腔中。
[0015]前述的卡扣固定结构,所述凸起Ⅱ为柱状结构且其尾部带有C型凸起,对应地,凹槽Ⅱ为C型槽,凸起Ⅱ卡入凹槽Ⅱ之后实现第一子零件和第二子零件之间的扣合固定;C型槽具有开口略窄,槽内略宽的特征,与C型凸起配合,装配时,在C型凸起的挤压下,C型槽开口产生微小形变,使C型凸起卡入C型槽,装配后,C型凸起不易从C型槽中脱出,增加了被连接件在中间连接件中装配的稳定性。
[0016]前述的卡扣固定结构,所述的基体零件中还安装有密封圈,中间连接件可作为支撑件防止该密封圈轴向移动,通过该结构使卡扣固定结构具有多功能的特征,减少了用于限位固定密封圈的零件数量,简化了装配步骤。
[00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如前所述的卡扣固定结构。
[0018]进一步地,连接器至少包括壳体、绝缘压板和接触件,所述的壳体、绝缘压板、接触件分别具有如前所述的基体零件、中间连接件、被连接件的结构,通过以上结构可实现接触件与壳体之间的有效定位连接,使得接触件被稳定地装配在连接器壳体中,提高了连接器的电流传输性能和产品质量。通过绝缘压板填充了接触件与连接器壳体配合区域的空间,不需要将接触件与壳体的配合区域做大,因此特别适用于接触件与壳体的配合区域尺寸差别较大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装配后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3的右视图;
[0023]图5是本技术的应用实例图。
[0024]1‑
基体零件;2

中间连接件,3

被连接件,4

第一子零件,5

第二子零件,6

被连接件的宽面,7

凸起Ⅰ,8

通孔Ⅰ,9

凸起Ⅱ,10

凹槽Ⅱ,11

凸起Ⅲ,12

通孔Ⅲ,13

引导结构,14

C型凸起,15

基体零件内部空腔,16

密封圈,17

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内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以下实施例以本技术的技术为基础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操作步骤,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卡扣固定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扣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零件(1)、中间连接件(2)和被连接件(3),所述的基体零件与被连接件通过中间连接件连接;中间连接件包括两个子零件,两个子零件之间通过键槽结构或卡扣结构扣合形成中间连接件,被连接件装配在中间连接件的空腔中,中间连接件装配在基体零件的空腔中;被连接件与中间连接件之间以及中间连接件与基体零件之间均通过键槽结构或卡扣结构定位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中间连接件包括第一子零件(4)和第二子零件(5),第一子零件和/或第二子零件用于和被连接件的宽面(6)接触的内壁设置有凸起Ⅰ(7),被连接件的宽面上设置有对应的通孔Ⅰ(8),被连接件装配在第一子零件和第二子零件之间并通过凸起Ⅰ和通孔Ⅰ进行定位固定;第一子零件用于和第二子零件扣合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Ⅱ(9)或凹槽Ⅱ(10),第二子零件用于和第一子零件扣合的端面上设置有对应的凹槽Ⅱ(10)或凸起Ⅱ(9),两个子零件通过凸起Ⅱ和凹槽Ⅱ的配合进行扣合固定;第一子零件和第二子零件的外壳体上设置有凸起Ⅲ(11)或通孔Ⅲ(12),基体零件的壳体上设置有对应的通孔Ⅲ或凸起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德禄怀小宝李刘生郭辉韩见强李昊顾钙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