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接式扫路设备用双油缸转向机构及扫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1538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铰接式扫路设备用双油缸转向机构及扫路设备,涉及扫路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铰接式扫路设备转向平顺性及驾驶感受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前车架的尾部中部与后车架的头部中部铰接,前车架能相对于后车架左右偏摆;还包括对称地分列于前车架左右两侧的第一直线伸缩设备和第二直线伸缩设备;第一直线伸缩设备的前后两端分别铰接前车架的左侧和后车架的左侧;第二直线伸缩设备的前后两端分别铰接前车架的右侧和后车架的右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左右转向相同角度时的响应时间一致,转向平顺性和驾驶感受较好。转向平顺性和驾驶感受较好。转向平顺性和驾驶感受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铰接式扫路设备用双油缸转向机构及扫路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扫路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铰接式扫路设备用双油缸转向机构及扫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铰接式扫路机包括相互铰接的前车架和后车架,前后车架间采用单油缸的伸缩进行车辆左右转向的控制。油缸伸出时,车辆左转弯;油缸缩回时,车辆右转弯。由于油缸大小腔的截面面积不相等,使油缸的伸出与缩回的速度不一样,所需油量不一样,这就导致车辆左转弯与右转弯转过相同角度时,响应的时间不同,导致转向的平顺性及驾驶感受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铰接式扫路设备用双油缸转向机构及扫路设备,用以解决铰接式扫路设备转向平顺性及驾驶感受差的问题。
[0004]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铰接式扫路设备用双油缸转向机构,包括一前车架、一后车架和直线伸缩设备;所述前车架的尾部中部与所述后车架的头部中部铰接,所述前车架能相对于所述后车架左右偏摆;所述直线伸缩设备包括对称地分列于所述前车架左右两侧的第一直线伸缩设备和第二直线伸缩设备;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的前后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前车架的左侧和所述后车架的左侧;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设备的前后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前车架的右侧和所述后车架的右侧;当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设备较长时,所述前车架相对于所述后车架右偏;当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设备较短时,所述前车架相对于所述后车架左偏。
[0006]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直线伸缩设备包括了对称地分列于前车架左右两侧的第一直线伸缩设备和第二直线伸缩设备,通过第一直线伸缩设备和第二直线伸缩设备的相对伸缩量来控制前车架的左右偏转,消除了单油缸控制转向时大小腔对转向响应的影响,可保证车辆左右转弯过程中的响应时间一致,提高了转向的平顺性和一致性,提高了驾驶感受。
[0007]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和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设备均设置为油缸。
[0008]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和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设备均设置为双作用油缸;
[0009]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的第一小腔油口与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设备的第二大腔油口串联并接入第一主油路;
[0010]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的第一大腔油口与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设备的第二小腔油口串联并接入第二主油路。
[0011]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第一直线伸缩设备和第二直线伸缩设备可实现联动,无论
向哪侧转向时,都能保证一油缸大腔进油、一油缸小腔进油,保证油液作用面积相同,使两活塞杆伸缩的速度一样,弥补了单油缸大腔进油与小腔进油左右面积不同而引发的活塞杆伸缩速度不同的问题。可以保证车辆左转弯与右转弯转过相同角度时响应时间一致,同时也可以保证左打死与右打死的转动时间一致,从而提高车架转向的平顺性和一致性,提高驾驶感受。
[0012]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的缸筒与连接于所述后车架的竖向设置的第一后车架轴铰接,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的活塞杆与连接于所述前车架的竖向设置的第一前车架轴铰接;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设备的缸筒与连接于所述后车架的竖向设置的第二后车架轴铰接,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设备的活塞杆与连接于所述前车架的竖向设置的第二前车架轴铰接。
[0013]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前车架的尾部中部设置有一向后延伸的支臂,所述支臂与所述后车架的头部中部位置通过一竖向设置的一转轴铰接。
[0014]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双油缸转向机构还包括一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支臂的上方;所述前车架的尾部中部通过一竖向设置的转轴与所述连接臂的一端铰接,所述后车架的头部中部通过一竖向设置的转轴与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铰接。
[0015]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和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设备设置于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的下方。
[0016]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的前端较其后端朝右偏斜,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设备的前端较其后端朝左偏斜。
[001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扫路设备,包括上述的双油缸转向机构。
[0018]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双油缸转向机构的前车架和后车架的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车轮。
[0019]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中,直线伸缩设备包括了对称地分列于前车架左右两侧的第一直线伸缩设备和第二直线伸缩设备,通过第一直线伸缩设备和第二直线伸缩设备的相对伸缩量来控制前车架的左右偏转,消除了单油缸控制转向时大小腔对转向响应的影响,可保证车辆左右转弯过程中的响应时间一致,提高了转向的平顺性和一致性,提高了驾驶感受。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示出了铰接式扫路设备用双油缸转向机构的结构;
[0023]图2是铰接式扫路设备用双油缸转向机构的仰视图;
[0024]图3是铰接式扫路设备用双油缸转向机构的油路结构;
[0025]图中标记为:
[0026]1、前车架;11、第一前车架轴;12、第二前车架轴;13、支臂;
[0027]2、后车架;21、第一后车架轴;22、第二后车架轴;
[0028]3、连接臂;
[0029]4、第一直线伸缩设备;41、第一小腔油口;42、第一大腔油口;
[0030]5、第二直线伸缩设备;51、第二小腔油口;52、第二大腔油口;
[0031]6、第一主油路;
[0032]7、第二主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接式扫路设备用双油缸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前车架(1)、一后车架(2)和直线伸缩设备;所述前车架(1)的尾部中部与所述后车架(2)的头部中部铰接,所述前车架(1)能相对于所述后车架(2)左右偏摆;所述直线伸缩设备包括对称地分列于所述前车架(1)左右两侧的第一直线伸缩设备(4)和第二直线伸缩设备(5);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4)的前后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前车架(1)的左侧和所述后车架(2)的左侧;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设备(5)的前后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前车架(1)的右侧和所述后车架(2)的右侧;当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4)相对于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设备(5)较长时,所述前车架(1)相对于所述后车架(2)右偏;当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4)相对于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设备(5)较短时,所述前车架(1)相对于所述后车架(2)左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接式扫路设备用双油缸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4)和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设备(5)均设置为油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铰接式扫路设备用双油缸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4)和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设备(5)均设置为双作用油缸;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4)的第一小腔油口(41)与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设备(5)的第二大腔油口(52)串联并接入第一主油路(6);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4)的第一大腔油口(42)与所述第二直线伸缩设备(5)的第二小腔油口(51)串联并接入第二主油路(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铰接式扫路设备用双油缸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伸缩设备(4)的缸筒与连接于所述后车架(2)的竖向设置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鹏彭旭彭亮刘华亮樊雪涛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于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