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转向液压系统及四轮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665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四轮转向液压系统,包括负载敏感泵、转向器、转向模式切换阀、前桥转向油缸和后桥转向油缸,转向器的负载反馈输出口连接负载敏感泵的负载反馈接收口,转向器的出油口通过转向模式切换阀连接前桥转向油缸和后桥转向油缸,转向模式切换阀位于第一工作位时,系统处于后轮转向模式,转向模式切换阀位于第二工作位时,系统处于全轮转向模式,转向模式切换阀位于第三工作位时,系统处于蟹形转向模式。可根据负载需求实时调节负载敏感泵斜盘倾角,发热量小、功率利用率高、降低油耗,通过转向模式切换阀,可根据工况调节转向模式,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四轮转向液压系统的四轮车辆。四轮转向液压系统的四轮车辆。四轮转向液压系统的四轮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轮转向液压系统及四轮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四轮转向液压系统。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四轮转向液压系统的四轮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农业收获机械中,由于人工采收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促使采收的机械化推广速度逐年加快,因此对于收获机主机及各部件控制系统的研发势在必行。
[0003]收获机械需要四轮车辆作为动力车头,现有的四轮车辆转向系统多由定量泵、前轮或后轮转向油缸、转向器等构成,该种转向控制方式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0004]现有的四轮车辆转弯半径大,大型收获机在田间难以掉头作业;不能兼顾发动机怠速和工作转速下转动方向盘时,尤其是紧急状态下对流量的要求;液压系统发热量大、功率利用率低;缺少针对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模式切换功能。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四轮转向液压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轮转向液压系统,可根据负载需求实时调节负载敏感泵斜盘倾角,发热量小、功率利用率高、降低油耗,可根据工况调节转向模式,操作方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四轮转向液压系统的四轮车辆。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四轮转向液压系统,包括负载敏感泵、转向器、转向模式切换阀、前桥转向油缸和后桥转向油缸,所述负载敏感泵的输出口连接所述转向器的进油口,所述转向器的负载反馈输出口连接所述负载敏感泵的负载反馈接收口,所述转向器的出油口通过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连接所述前桥转向油缸和所述后桥转向油缸,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位于第一工作位时,系统处于后轮转向模式,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位于第二工作位时,系统处于全轮转向模式,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位于第三工作位时,系统处于蟹形转向模式。
[0008]优选地,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具体为三位六通换向阀,所述转向器的左出油口连通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三工作油口,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的第四工作油口连通所述前桥转向油缸的左腔,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的第五工作油口连通所述前桥转向油缸的右腔,所述转向器的右出油口连通所述后桥转向油缸的右腔,所述后桥转向油缸的左腔连通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的第六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
[0009]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位于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一工作油口、所述第二工作油口、所述第四工作油口和所述第五工作油口隔断,所述第三工作油口和所述第六工作油口连通,仅所述后桥转向油缸的活塞移动;
[0010]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位于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一工作油口和所述第四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工作油口和所述第五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三工作油口和所述第六工作油
口隔断,所述前桥转向油缸和所述后桥转向油缸的活塞同向移动;
[0011]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位于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一工作油口和所述第五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工作油口和所述第四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三工作油口和所述第六工作油口隔断,所述前桥转向油缸和所述后桥转向油缸的活塞异向移动。
[0012]优选地,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具体为手动钢珠定位换向阀。
[0013]优选地,所述负载敏感泵的输出口和所述转向器的进油口之间的供油油路上设置有为所述转向器优先供油的优先阀。
[0014]优选地,所述供油油路上还连接有蓄能器。
[0015]优选地,所述转向器的负载反馈输出口连接所述负载敏感泵的负载反馈接收口之间的反馈油路上设置有卸荷阀,所述卸荷阀还连接所述蓄能器。
[0016]优选地,所述蓄能器还连接有保压单向阀和节流阀。
[0017]优选地,还包括两个工作油口分别连接所述供油油路和所述反馈油路的反馈模式切换阀,所述反馈模式切换阀位于第一工作位时,系统处于负载敏感模式,所述反馈模式切换阀位于第二工作位时,系统处于恒压模式。
[0018]优选地,所述反馈模式切换阀具体为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所述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位于第一工作位时,所述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隔断,所述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位于第二工作位时,所述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连通。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四轮车辆,包括车架以及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四轮转向液压系统,所述四轮转向液压系统具体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四轮转向液压系统。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四轮转向液压系统,包括负载敏感泵、转向器、转向模式切换阀、前桥转向油缸和后桥转向油缸,负载敏感泵的输出口连接转向器的进油口,转向器的负载反馈输出口连接负载敏感泵的负载反馈接收口,转向器的出油口通过转向模式切换阀连接前桥转向油缸和后桥转向油缸,转向模式切换阀位于第一工作位时,系统处于后轮转向模式,转向模式切换阀位于第二工作位时,系统处于全轮转向模式,转向模式切换阀位于第三工作位时,系统处于蟹形转向模式。
[0021]可根据负载需求实时调节负载敏感泵斜盘倾角,发热量小、功率利用率高、降低油耗,通过转向模式切换阀,在公路转场时,切换成后轮转向模式,保证快速前进,在地头掉头时切换成全轮转向模式,转弯半径小,避免地头作物被碾压,在脱困或是车库内靠墙停车时,切换成蟹形转向模式,可快速脱困或使整机向预定位置移动,可根据工况调节转向模式,操作方便。
[002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四轮转向液压系统的四轮车辆,由于上述四轮转向液压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四轮车辆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四轮转向液压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液压原理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四轮转向液压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转向模式切换阀的液压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四轮转向液压系统,可根据负载需求实时调节负载敏感泵斜盘倾角,发热量小、功率利用率高、降低油耗,可根据工况调节转向模式,操作方便。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四轮转向液压系统的四轮车辆。
[0026]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7]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四轮转向液压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液压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四轮转向液压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转向模式切换阀的液压原理图。
[0028]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四轮转向液压系统,包括负载敏感泵1、转向器2、转向模式切换阀3、前桥转向油缸4和后桥转向油缸5,负载敏感泵1的输出口P1连接转向器2的进油口P2,转向器2的负载反馈输出口LS1连接负载敏感泵1的负载反馈接收口LS2,转向器2的出油口通过转向模式切换阀3连接前桥转向油缸4和后桥转向油缸5。转向油缸中活塞的移动方向与对应车轮的偏移方向取决于转向油缸和桥的前后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前桥转向油缸4位于前桥的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轮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敏感泵(1)、转向器(2)、转向模式切换阀(3)、前桥转向油缸(4)和后桥转向油缸(5),所述负载敏感泵(1)的输出口连接所述转向器(2)的进油口,所述转向器(2)的负载反馈输出口连接所述负载敏感泵(1)的负载反馈接收口,所述转向器(2)的出油口通过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3)连接所述前桥转向油缸(4)和所述后桥转向油缸(5),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3)位于第一工作位时,系统处于后轮转向模式,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3)位于第二工作位时,系统处于全轮转向模式,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3)位于第三工作位时,系统处于蟹形转向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模式切换阀(3)具体为三位六通换向阀,所述转向器(2)的左出油口连通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三工作油口,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的第四工作油口连通所述前桥转向油缸(4)的左腔,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的第五工作油口连通所述前桥转向油缸(4)的右腔,所述转向器(2)的右出油口连通所述后桥转向油缸(5)的右腔,所述后桥转向油缸(5)的左腔连通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的第六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位于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一工作油口、所述第二工作油口、所述第四工作油口和所述第五工作油口隔断,所述第三工作油口和所述第六工作油口连通,仅所述后桥转向油缸(5)的活塞移动;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位于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一工作油口和所述第四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工作油口和所述第五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三工作油口和所述第六工作油口隔断,所述前桥转向油缸(4)和所述后桥转向油缸(5)的活塞同向移动;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位于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一工作油口和所述第五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工作油口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晨刘伟戴明慧肖敏敖鹍全永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