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140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注油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注油装置,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座体,座体上设有进油装置和出油装置,进油装置和出油装置内的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塞体和第二塞体,第一塞体和第二塞体分别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与进油装置内部的一端和出油装置内部的一端连接,第一塞体背向第一弹簧的一面和第二塞体背向第二弹簧的一面分别密闭抵接进油装置的另一端和出油装置内部的另一端,进油装置内和第一弹簧连接的一端与空腔连通,出油装置内与第二塞体密闭抵接的一端与空腔连通,座体上设有与空腔控制连接的容积大小调节器,解决了现在利用注油壶导致注油量和注油位置控制不准确以及电动注油能耗大、体积大、成本高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油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注油设备制造
,具体为一种注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钢管翻边成型时,都是需要在模具上面放置润滑油,以便成型后的表面光洁度很高,目前有市场有两种注油的方式,1、人工拿着油壶注油,2、电动注油用人工的方式注入润滑油,会出现注入过多,位置控制不准等等原因,采用电动注油的方式进行润滑时会出现,能耗过多、电动装置过大、采购成本高等缺点,因此需要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进行专利技术更加合理的注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采用在座体上设置进油装置和出油装置并配合座体内的空腔的方式,设计了一种能够安装在机器上的定量注油装置,解决了现在利用注油壶导致注油量和注油位置控制不准确以及电动注油能耗大、体积大、成本高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注油装置,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座体,所述座体上设有进油装置和出油装置,所述进油装置内的中部的内径和出油装置内的中部的内径均大于各自的两端的内径,所述进油装置和出油装置内的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塞体和第二塞体,所述第一塞体和第二塞体的侧壁分别与所述进油装置和出油装置中部的内侧壁之间预设间隙,第一塞体和第二塞体分别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与所述进油装置内部的一端和出油装置内部的一端连接,第一塞体背向所述第一弹簧的一面和第二塞体背向第二弹簧的一面分别密闭抵接所述进油装置的另一端和出油装置内部的另一端,所述进油装置内和所述第一弹簧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出油装置内与所述第二塞体密闭抵接的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座体上设有与所述空腔控制连接的容积大小调节器,所述容积大小调节器的开关设于所述座体的表面。
[0006]优选的,所述进油装置包括进油嘴、第一连接孔、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的一端伸入所述座体内通过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进油通道的另一端在所述座体的表面与所述进油嘴连通,所述进油嘴的内径和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径均小于所述进油通道的内径,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在所述进油通道内与所述进油通道内设有第一连接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在所述进油通道内与所述第一塞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塞体背向所述第一弹簧的一面在所述进油通道内与所述进油嘴密闭抵接。
[0007]优选的,所述进油嘴通过螺纹与所述进油通道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出油装置包括出油嘴、第二连接孔、出油通道,所述出油通道的一端伸入所述座体内通过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出油通道的另一端在所述座体的表面与所述出油嘴连通,所述出油嘴的内径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径均小于所述出油通道的
内径,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在所述出油通道内与所述出油通道设有出油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在所述出油通道内与所述第二塞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塞体背向所述第二弹簧的一面在所述出油通道内与所述出油通道设有第二连接孔的一端密闭抵接。
[0009]优选的,所述容积大小调节器包括油缸、第三弹簧、活塞、活塞杆,所述油缸的一端伸入所述座体内与所述空腔密闭连通,所述活塞设于所述油缸内,所述活塞的圆周面与所述油缸的内圆周面密闭连接,所述活塞上背向所述空腔的一面设有所述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背向所述活塞的一端贯穿伸出所述座体外,所述油缸内设有与所述活塞杆同轴的所述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油缸远离所述空腔的一端,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远离所述空腔的一面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活塞上同轴设有把杆,所述把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背向所述活塞杆的一面连接,所述把杆的另一端贯穿伸出所述座体外。
[0011]优选的,所述活塞背向所述活塞杆的一面同轴设有盲孔,所述活塞和所述活塞杆组成的整体上同轴设有与所述盲孔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盲孔的内径,所述把杆位于所述座体内的一端伸入所述盲孔内,所述把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盲孔的内径,所述把杆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所述通孔内在所述活塞杆的两端之间设有环形凸起,所述通孔内在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盲孔之间同轴设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外圆周面与所述通孔的内圆周面滑动密闭连接,所述缓冲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环形凸起到所述盲孔之间的距离。
[0012]优选的,所述座体上在被所述把杆贯穿处设有密封圈。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采用在座体上设置进油装置和出油装置并配合座体内的空腔的方式,设计了一种能够安装在机器上的定量注油装置,解决了现在利用注油壶导致注油量和注油位置控制不准确以及电动注油能耗大、体积大、成本高的问题。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进油嘴和第一连接孔的方式使得空腔的中间的内径大于两端的内径,这样方便制造,也方便将第一弹簧和第一塞体安装在进油通道内。
[0016]3、本技术中的进油嘴采用螺纹的方式与进油通道连接,方便检修,例如在进油装置堵塞的情况下,方便将进油嘴拆卸下来查看进油通道内部的情况,并且螺纹的方式方便使进油嘴得外周壁与进油装置的内周壁密闭连接。
[0017]4、本技术采用油缸与活塞的方式,能够调节空腔的大小,使空腔的内部能够在手动压活塞杆和拉活塞杆的情况下产生正压和负压,第三弹簧的设置主要是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只需要拉活塞杆使得油从进油装置处进入到空腔内即可,因为在使用者拉活塞杆使得油从进油装置处进入到空腔的过程中第三弹簧倍压缩,之后在第三弹簧恢复形状的过程中会推动活塞运动,从而压缩空腔的容积,使得空腔恢复到原来的容积,在第三弹簧恢复形状的同时便将空腔内的油挤压到需要注油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A

A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2中B

B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2中C

C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空腔;2、座体;3、第一塞体;4、第二塞体;5、第一弹簧;6、第二弹簧;7、进油嘴;8、第一连接孔;9、进油通道;10、出油嘴;11、第二连接孔;12、出油通道;13、油缸;14、第三弹簧;15、活塞;16、活塞杆;17、把杆;18、盲孔;19、通孔;20、环形凸起;21、缓冲杆;2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见图1

5所示,一种注油装置,包括内部设有空腔1的座体2,所述座体2上设有进油装置和出油装置,所述进油装置内的中部的内径和出油装置内的中部的内径均大于各自的两端的内径,所述进油装置和出油装置内的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塞体3和第二塞体4,所述第一塞体3和第二塞体4的侧壁分别与所述进油装置和出油装置中部的内侧壁之间预设间隙,第一塞体3和第二塞体4分别通过第一弹簧5和第二弹簧6与所述进油装置内部的一端和出油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油装置,包括内部设有空腔(1)的座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上设有进油装置和出油装置,所述进油装置内的中部的内径和出油装置内的中部的内径均大于各自的两端的内径,所述进油装置和出油装置内的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塞体(3)和第二塞体(4),所述第一塞体(3)和第二塞体(4)的侧壁分别与所述进油装置和出油装置中部的内侧壁之间预设间隙,第一塞体(3)和第二塞体(4)分别通过第一弹簧(5)和第二弹簧(6)与所述进油装置内部的一端和出油装置内部的一端连接,第一塞体(3)背向所述第一弹簧(5)的一面和第二塞体(4)背向第二弹簧(6)的一面分别密闭抵接所述进油装置的另一端和出油装置内部的另一端,所述进油装置内和所述第一弹簧(5)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空腔(1)连通,所述出油装置内与所述第二塞体(4)密闭抵接的一端与所述空腔(1)连通,所述座体(2)上设有与所述空腔(1)控制连接的容积大小调节器,所述容积大小调节器的开关设于所述座体(2)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装置包括进油嘴(7)、第一连接孔(8)、进油通道(9),所述进油通道(9)的一端伸入所述座体(2)内通过第一连接孔(8)与所述空腔(1)连通,所述进油通道(9)的另一端在所述座体(2)的表面与所述进油嘴(7)连通,所述进油嘴(7)的内径和所述第一连接孔(8)的内径均小于所述进油通道(9)的内径,所述第一弹簧(5)的一端在所述进油通道(9)内与所述进油通道(9)内设有第一连接孔(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在所述进油通道(9)内与所述第一塞体(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塞体(3)背向所述第一弹簧(5)的一面在所述进油通道(9)内与所述进油嘴(7)密闭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嘴(7)通过螺纹与所述进油通道(9)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装置包括出油嘴(10)、第二连接孔(11)、出油通道(12),所述出油通道(12)的一端伸入所述座体(2)内通过第二连接孔(11)与所述空腔(1)连通,所述出油通道(12)的另一端在所述座体(2)的表面与所述出油嘴(10)连通,所述出油嘴(10)的内径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1)的内径均小于所述出油通道(12)的内径,所述第二弹簧(6)的一端在所述出油通道(12)内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加顺
申请(专利权)人:赫德瑞流体系统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