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鹏飞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053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框架梁加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包括框架梁、防滑板、第二连接板以及工型块,所述框架梁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钢与第二固定钢,所述第一固定钢与所述第二固定钢的底部均开设有通孔,且所述第一固定钢底部的通孔中活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二固定钢底部的通孔中活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倒L型凹槽,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一侧顶部开有L型结构凹槽,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底部倒L型凹槽贴合于所述第二移动板表面的L型凹槽,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螺栓将第一移动板与第二移动板固定在框架梁的内部,在保证该装置与框架梁的稳固性的同时,提高该装置连接时的灵活性。连接时的灵活性。连接时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框架梁加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框架梁(KL)是指两端与框架柱(KZ)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结构设计中,对于框架梁还有另一种观点,即需要参与抗震的梁,纯框架结构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而越来越少见,而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梁主要则是参与抗震的梁,框架梁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加固。
[0003]目前,现有的框架梁的结构基本为固定结构,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只能针对同一宽度的梁体进行固定,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包括框架梁、防滑板、第二连接板以及工型块,所述框架梁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钢与第二固定钢,所述第一固定钢与所述第二固定钢的底部均开设有通孔,且所述第一固定钢底部的通孔中活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二固定钢底部的通孔中活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倒L型凹槽,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一侧顶部开有L型结构凹槽,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底部倒L型凹槽贴合于所述第二移动板表面的L型凹槽,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钢与所述第二固定钢的底部两侧均通嵌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工型块。
[0007]进一步的,所述工型块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底部一侧,在使用时,第一移动板与第二移动板的结合,可有效地提高其连接时的灵活性。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钢与所述第二固定钢的一侧内壁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弹簧一侧端部,弹簧的设置,在使用时,用于固定在第一固定钢与第二固定钢的内部之后,当框架梁受力发生形变时,可起到稳定的作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另一侧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外壁,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侧外壁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有防滑板,在使用时,防滑板的设置贴合框架梁的表面并配合弹簧的设置,可有效地起到缓冲作用。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防滑板表面均匀分布有凸起,且所述防滑板贴合于所述框架梁的表面一侧,防滑板表面所设置的凸起可有效地起到防滑作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钢与所述第二固定钢的顶部均匀分布有固定板,所述固
定板的一侧端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钢的顶部,且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端部均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钢的顶部,固定板的设置,可用于固定第一固定钢与第二固定钢。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本技术通过第一固定钢与第二固定钢的相互结合,使用时,可首先根据框架梁的具体宽度,使得第一固定钢与第二固定钢完全贴合于框架梁的两侧表面,并通过固定板将其固定后,使得第一移动板与第二移动板在第一固定钢与第二固定钢内部的通孔中移动,从而根据框架梁的宽度,而调节第一移动板与第二移动板的宽度后,通过螺栓将第一移动板与第二移动板固定在框架梁的内部,在保证该装置与框架梁的稳固性的同时,提高该装置连接时的灵活性。
[0014]2.本技术通过防滑板的设置,使用时,两侧的防滑板同时贴合于框架梁的内壁两侧,当框架梁受力产生形变时,防滑板可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其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凸起,可充分的贴合在框架梁的表面,以起到防滑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防滑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固定钢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为:1、框架梁;2、第一固定钢;201、第一移动板;3、第二固定钢;301、第二移动板;4、固定板;5、弹簧;6、第一连接板;7、防滑板;8、第二连接板;9、工型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用于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参照图1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包括框架梁1、防滑板7、第二连接板8以及工型块9,框架梁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钢2与第二固定钢3,第一固定钢2与第二固定钢3的底部均开设有通孔,且第一固定钢2底部的通孔中活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201,第二固定钢3底部的通孔中活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板301,第一移动板201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倒L型凹槽,第二移动板301的一侧顶部开有L型结构凹槽,第一移动板201的底部倒L型凹槽贴合于第二移动板301表面的L型凹槽,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23]其中,第一固定钢2与第二固定钢3的底部两侧均通嵌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工型块9。
[0024]其中,工型块9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8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第一移动板201与第二移动板301的底部一侧,在使用时,第一移动板201与第二移动板301通过螺栓连接在框架梁1的内部后,可通过第二连接板8与工型块9的结合将分别将第一
移动板201与第二移动板301充分地固定在第一固定钢2与第二固定钢3上,以避免第一移动板201和第二移动板301分别与第一固定钢2和第二固定钢3脱离,以保证其稳定性。
[0025]其中,第一固定钢2与第二固定钢3的一侧内壁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弹簧5一侧端部,该第一固定钢2与第二固定钢3的内侧所开设的凹槽对称连接有弹簧5,且弹簧5均匀地分布在第一固定钢2与第二固定钢3的内部凹槽中,以方便缓冲的作用。
[0026]其中,弹簧5的另一侧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6的一侧外壁,且第一连接板6的另一侧外壁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有防滑板7,使用时,两侧的防滑板7同时贴合于框架梁1的内壁两侧,当框架梁1受力产生形变时,防滑板7可起到缓冲的作用。
[0027]其中,防滑板7表面均匀分布有凸起,且防滑板7贴合于框架梁1的表面一侧,防滑板7的设置,其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凸起,可充分的贴合在框架梁1的表面,起到防滑作用的同时,起到减震效果。
[0028]其中,第一固定钢2与第二固定钢3的顶部均匀分布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一侧端部通过螺栓连接第一固定钢2的顶部,且固定板4的另一侧端部均通过螺栓连接第二固定钢3的顶部,使用时时,固定板4的设置,用于固定第一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包括框架梁(1)、防滑板(7)、第二连接板(8)以及工型块(9),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钢(2)与第二固定钢(3),所述第一固定钢(2)与所述第二固定钢(3)的底部均开设有通孔,且所述第一固定钢(2)底部的通孔中活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201),所述第二固定钢(3)底部的通孔中活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板(301),所述第一移动板(201)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倒L型凹槽,所述第二移动板(301)的一侧顶部开有L型结构凹槽,所述第一移动板(201)的底部倒L型凹槽贴合于所述第二移动板(301)表面的L型凹槽,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钢(2)与所述第二固定钢(3)的底部两侧均通嵌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工型块(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型块(9)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8),所述第二连接板(8)分别通过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鹏飞刘婧刘俊苹
申请(专利权)人:苏鹏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