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木柱适用的摩擦耗能自复位钢木混合柱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8986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5
一种高层木结构中圆形木柱适用的摩擦耗能自复位钢木混合柱脚,其特征在于摩擦板(5)与内钢筒(6)组成具有摇摆机制的构件部分,两块对称的摩擦板(5)内侧分别焊接在内钢筒(6)的两端;上端板(3)、摩擦板(5)、内钢筒(6)、下端板(9)、压力弹簧(8)与限位铆钉(10)组成具有摩擦耗能及自复位功能的构件部分,上端板(3)和下端板(9)与上下两块摩擦板通过对应的安装孔以限位铆钉(10)和压力弹簧(8)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自重和预应力筋提供的恢复力实现地震下的原位摆动,利用摆动机制构件实现大量的地震耗能,有效地缓解地震冲击和减小结构损伤,适用于高层木结构圆形木柱柱脚节点。于高层木结构圆形木柱柱脚节点。于高层木结构圆形木柱柱脚节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形木柱适用的摩擦耗能自复位钢木混合柱脚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层木结构中圆形木柱适用的摩擦耗能自复位钢木混合柱脚,应用于建筑结构,属于土木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木结构建筑流行于全球各地,其具有设计灵活、建筑工期短、易于整修等诸多优势,但仅靠其自身结构强度,不足以在地震频繁地区取得优势,高层木结构更是难以施展拳脚。
[0003]木柱作为木结构中竖向承重与侧向受力构件,在地震作用下首当其冲地吸收地震能量,会发生较大的侧向位移并由残余位移。为改进圆形木柱的抗震能力,本专利技术针对高层木结构中圆形木柱提出了一种摩擦耗能自复位钢木混合柱脚。在地震作用下本专利技术首先通过预应力筋提供的预应力增强柱脚稳定性,再通过摇摆结构自重提供的恢复力原位摇摆和摩擦耗能肋的能量转换消耗地震能量,从而提高木柱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层木结构中圆形木柱适用的摩擦耗能自复位钢木混合柱脚,满足高层木结构对木柱性能的要求,提高木柱的抗震能力与竖向承载力,在地震作用下,摇摆结构能原位摇摆消耗一定的地震能量,同时带动摩擦耗能肋做工起到耗能的作用,摇摆结构能有效的起到自复位功能,预应筋使机构在卸载后更好地重新闭合,并增强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木柱的抗震性能,减小结构侧向位移与残余变形,因此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减小震感等优点,可以适用于高层木结构和重型木结构中底层圆形木柱的柱脚节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层木结构中圆形木柱适用的摩擦耗能自复位钢木混合柱脚,由外钢筒、外钢筒预留钻孔、上端板、球冠形耗能肋、摩擦板、内钢筒、预应力筋、压力弹簧、下端板、限位铆钉、锚钉、圆形凹模、圆形木柱、槽口、下端板预留安装孔、预留锚具孔、上端板预留安装孔、摩擦板预留安装孔组成,其特征在于摩擦板与内钢筒组成具有摇摆机制的构件部分,两块摩擦板内侧分别焊接在内钢筒的两端,上端板、球冠形耗能肋、摩擦板、内钢筒、下端板、压力弹簧、限位铆钉与圆形凹模组成具有摩擦耗能及自复位功能的构件部分,上端板和下端板与上下两块摩擦板通过对应的预留安装孔以限位铆钉和压力弹簧固定,上端板、预应力筋、下端板、预留锚具孔组成带有预应力加固功能的构件部分,预应力筋通过锚具在预留锚具孔进行预应力加固,圆形木柱插入外钢筒并通过铆钉穿过外钢筒预留钻孔进行连接,下端板与锚钉焊接并埋于混凝土基础中。
[0006]所述外钢筒的厚度变换处与上端板外边缘焊接。
[0007]所述摩擦板为上下对称的两块,都具有若干球冠形耗能肋,呈环状排列。
[0008]所述限位铆钉穿过下端板预留安装孔与摩擦板预留安装孔连接下端板与摩擦板,穿过上端板预留安装孔与摩擦板预留安装孔连接上端板与摩擦板。
[0009]所述圆形木柱下部钢结构高度范围内的直径与外钢筒上部直径相同,以便插入外钢筒中,槽口用于容纳限位铆钉钉帽。
[0010]所述预应力筋为多根,呈环形分布排列,上下锚具内嵌于预留锚具孔内。
[0011]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上都有若干圆形凹模,其位置与摩擦板上的球冠形耗能肋相对应,且可以完全贴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0013]1、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利用摇摆机制,通过有控摇摆有效地消耗一部分地震能量,在卸载后能起自复位功能,减少结构的侧向位移和残余变形;
[0014]2、耗能肋能协作消耗地震能量,承载时能限制结构的位移,在卸载后起到引导闭合的作用,并辅以预应力筋,进一步达到自复位功能,有效减小木结构建筑的侧向位移、残余形变与结构的地震损害;
[0015]3、外钢筒下部厚度较小,在地震作用下可以发生形变,利于内部结构发挥其作用。
[0016]4、通过钢木混合结构有效增强结构的抗弯性能,其钢结构能在工厂预制,适合现场组装,适配木结构建筑的工期。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一种高层木结构中圆形木柱适用的摩擦耗能自复位钢木混合柱脚正视图;
[0018]图2是一种高层木结构中圆形木柱适用的摩擦耗能自复位钢木混合柱脚1

1剖面图;
[0019]图3是一种高层木结构中圆形木柱适用的摩擦耗能自复位钢木混合柱脚2

2剖面图;
[0020]图4是一种高层木结构中圆形木柱适用的摩擦耗能自复位钢木混合柱脚3

3剖面图;
[0021]图5是一种高层木结构中圆形木柱适用的摩擦耗能自复位钢木混合柱脚上端板仰视图;
[0022]图6是一种高层木结构中圆形木柱适用的摩擦耗能自复位钢木混合柱脚下端板俯视图;
[0023]图7是一种高层木结构中圆形木柱适用的摩擦耗能自复位钢木混合柱脚摩擦板正视图;
[0024]图8是一种高层木结构中圆形木柱适用的摩擦耗能自复位钢木混合柱脚摩擦板仰视图;
[0025]在附图1~附图8中,1为外钢筒;2为外钢筒预留钻孔;3为上端板;4为球冠形耗能肋;5为摩擦板;6为内钢筒;7为预应力筋;8为压力弹簧;9为下端板;10为限位铆钉;11为锚钉;12为圆形凹模;13为圆形木柱;14为槽口;15为下端板预留安装孔;16为预留锚具孔;17为上端板预留安装孔;18为摩擦板预留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地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

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层木结构中圆形木柱适用的摩擦耗能自复位钢木混合柱脚,由外钢筒1、外钢筒预留钻孔2、上端板3、球冠形耗能肋4、摩擦板5、内钢筒6、预应力筋7、压力弹簧8、下端板9、限位铆钉10、锚钉11、圆形凹模12、圆形木柱13、槽口14、下端板预留安装孔15、预留锚具孔16、上端板预留安装孔17、摩擦板预留安装孔18组成,其特征在于摩擦板5与内钢筒6组成具有摇摆机制的构件部分,两块摩擦板5内侧分别焊接在内钢筒6的两端,上端板3、球冠形耗能肋4、摩擦板5、内钢筒6、下端板9、压力弹簧8、限位铆钉10与圆形凹模12组成具有摩擦耗能及自复位功能的构件部分,上端板3和下端板9与上下两块摩擦板通过对应的预留安装孔以限位铆钉10和压力弹簧8固定,上端板3、预应力筋7、下端板9、预留锚具孔16组成带有预应力加固功能的构件部分,预应力筋7通过锚具在预留锚具孔16进行预应力加固,圆形木柱13插入外钢筒(1)并通过铆钉穿过外钢筒预留钻孔2进行连接,下端板9与锚钉11焊接并埋于混凝土基础中。
[0028]所述外钢筒的厚度变换处与上端板外边缘焊接;所述摩擦板为上下对称的两块,都具有若干球冠形耗能肋,呈环状排列;所述限位铆钉穿过下端板预留安装孔与摩擦板预留安装孔连接下端板与摩擦板,穿过上端板预留安装孔与摩擦板预留安装孔连接上端板与摩擦板;所述圆形木柱下部钢结构高度范围内的直径与外钢筒上部直径相同,以便插入外钢筒中,槽口用于容纳限位铆钉钉帽;所述预应力筋为多根,呈环形分布排列,上下锚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木结构中圆形木柱适用的摩擦耗能自复位钢木混合柱脚,由外钢筒(1)、外钢筒预留钻孔(2)、上端板(3)、球冠形耗能肋(4)、摩擦板(5)、内钢筒(6)、预应力筋(7)、压力弹簧(8)、下端板(9)、限位铆钉(10)、锚钉(11)、圆形凹模(12)、圆形木柱(13)、槽口(14)、下端板预留安装孔(15)、预留锚具孔(16)、上端板预留安装孔(17)、摩擦板预留安装孔(18)组成,其特征在于摩擦板(5)与内钢筒(6)组成具有摇摆机制的构件部分,两块摩擦板(5)内侧分别焊接在内钢筒(6)的两端,上端板(3)、球冠形耗能肋(4)、摩擦板(5)、内钢筒(6)、下端板(9)、压力弹簧(8)、限位铆钉(10)与圆形凹模(12)组成具有摩擦耗能及自复位功能的构件部分,上端板(3)和下端板(9)与上下两块摩擦板通过对应的预留安装孔以限位铆钉(10)和压力弹簧(8)固定,上端板(3)、预应力筋(7)、下端板(9)、预留锚具孔(16)组成带有预应力加固功能的构件部分,预应力筋(7)通过锚具在预留锚具孔(16)进行预应力加固,圆形木柱(13)插入外钢筒(1)并通过铆钉穿过外钢筒预留钻孔(2)进行连接,下端板(9)与锚钉(11)焊接并埋于混凝土基础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木结构中圆形木柱适用的摩擦耗能自复位钢木混合柱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板(5)为上下对称的两块,都具有若干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梦诚张延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