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式梁柱连接加固与耗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938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式梁柱连接加固与耗能装置,包括套筒、鼓曲耗能组件和摩擦耗能组件;套筒嵌套在木柱、木梁上,木柱、木梁形成的梁柱节点上下均设置鼓曲耗能组件和摩擦耗能组件;摩擦耗能组件与套筒铰接;鼓曲耗能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板、伸缩复位杆、弹簧、第二弧形板、转块一和转块二,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关于伸缩复位杆对称设置且两端分别与转块一、转块二相连,转块一、转块二与套筒相连,弹簧嵌套在伸缩复位杆上,一端与转块一相连,另一端与转块二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大幅提高榫卯节点的抗脱榫、拔榫能力,并能较大程度上发挥榫卯节点的耗能能力,减少对原木结构的二次伤害;方便拆卸,便于组装维修和更换。便于组装维修和更换。便于组装维修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拆卸式梁柱连接加固与耗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加固耗能装置,具体为一种可拆卸式梁柱连接加固与耗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木结构建筑主要的连接方式是榫卯连接,榫卯连接的优点是能够提高木结构的弹性,使得木结构呈现半刚性连接特性。但由于木结构建筑榫卯连接的节点处截面很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导致构件遭到破坏,使建筑物受损。建筑物遭受这些破坏的原因是木材的耗能性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提高榫卯节点耗能能力的方法。
[0003]比较常用的榫卯节点加固方法有扁钢加固、铁件加固、马口铁加固和CFRP加固等。这些加固方法虽然可以增大结构整体刚度,一定程度上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但是铁件加固和马口铁加固等方法不利于更换损坏的加固构件,同时也破坏了古建筑的原状。
[0004]申请号为202010955266.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木质耗能支撑

胶合木框架结构,胶合木柱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基础的柱靴,胶合木梁和胶合木柱之间通过梁柱钢铰节点相连,胶合木柱之间设置有木质摩擦阻尼器,位于胶合木柱之间对角线处设置,虽然节点具有一定的刚度、良好的防屈曲能力与滞回性能,地震时可通过梁柱间的相对位移进行摩擦耗能,但是,单个木质摩擦支撑的长度过大,一旦损坏,节点耗能失效,没有备用机构,摩擦耗能的稳定性及抗震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木结构用、提高榫卯节点耗能能力、减少对原结构二次伤害的可拆卸式梁柱连接加固与耗能装置。
[0006]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拆卸式梁柱连接加固与耗能装置,包括套筒、鼓曲耗能组件和摩擦耗能组件;套筒嵌套在木柱、木梁上,木柱、木梁形成的梁柱节点上下均设置鼓曲耗能组件和摩擦耗能组件;摩擦耗能组件与套筒铰接;鼓曲耗能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板、伸缩复位杆、弹簧、第二弧形板、转块一和转块二,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关于伸缩复位杆对称设置且两端分别与转块一、转块二相连,转块一、转块二与套筒相连,弹簧嵌套在伸缩复位杆上,一端与转块一相连,另一端与转块二相连。
[0007]进一步地,转块一与销轴一铰接,销轴一与连接板一、连接板二铰接,连接板一、连接板二均通过安装架一与套筒相连。转块二与销轴二铰接,销轴二与连接板三、连接板四铰接,连接板三、连接板四均通过安装架二与套筒相连。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完全相同,第一弧形板的宽厚比为8~10,径宽比为3.6~5,径厚比为30~50。不同尺寸木构架采用相同尺寸耗能板增强的效果基本相同,增强木构架的承载力与刚度主要由弧形板提供,通过限定弧形板的尺寸,使梁柱节点具有更高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以及更强的耗能能力。优选地,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的宽度等于转块一、转块二的长度。
[0008]进一步地,摩擦耗能组件包括摩擦耗能筒、摩擦板一和摩擦板二,摩擦耗能筒内设置两侧均为锯齿状的摩擦板三,摩擦板三分别与摩擦板一、摩擦板二齿状啮合连接。摩擦耗
能筒与铰接块一相连,铰接块一与销轴三转动连接,销轴三通过T型钢板与安装架二相连,安装架二与套筒相连。摩擦板一、摩擦板二均与铰接块二相连,铰接块二与销轴四转动连接,销轴四通过T型钢板与安装架一相连,安装架一与套筒相连。摩擦板一、摩擦板二、摩擦板三均为黄铜板,耐磨性能强,与其他复合材料相比价格低廉、摩擦性能稳定。
[0009]进一步地,套筒包括第一半矩形钢套筒和第二半矩形钢套筒,第一半矩形钢套筒、第二半矩形钢套筒的连接处设置凸耳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便于组装维修和更换。第二半矩形钢套筒为L型,第二半矩形钢套筒的中部弯折处设置加劲肋,能够保证构件局部稳定并传递集中力,可以提高节点的稳定性和抗扭性能。
[0010]工作原理:当地震发生时,两组弧形板会发生鼓曲变形进而消耗地震能量,套设有弹簧的伸缩复位杆可以有效限制弧形板的鼓曲程度,防止弧形板塑性断裂并可以提高结构整体的自复位能力。当地震等级较低时,地震荷载效应小于摩擦板间的静摩擦力,摩擦板之间不滑动,相互咬合在一起,提供结构刚度;当地震等级较高时,地震荷载效应大于摩擦板间的静摩擦力,摩擦耗能组件会在弧形板发生鼓曲变形时参与摩擦耗能,抵消部分地震对木结构的作用力,有助于提高梁柱连接节点的耗能减震,且摩擦板上的齿还能够发生变形甚至破坏,进一步耗散地震能量。
[0011]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性特点:
[0012]1、能够大幅提高榫卯节点的抗脱榫、拔榫能力,并能较大程度上发挥榫卯节点的耗能能力,减少对原木结构的二次伤害;
[0013]2、在梁柱节点上下均设置鼓曲耗能组件和摩擦耗能组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0014]3、当地震发生时,两组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会发生鼓曲变形进而消耗地震能量,套设有弹簧的伸缩复位杆可以有效限制弧形板的鼓曲程度,防止弧形板塑性断裂,可以提高结构整体的自复位能力;
[0015]4、当地震等级较高时,摩擦耗能组件会在弧形板发生鼓曲变形时参与摩擦耗能,抵消部分地震对木结构的作用力,有利于提高梁柱节点的耗能减震,减小结构本身受地震的影响,进而有效地保护主体结构;
[0016]5、套筒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方便拆卸,便于组装维修和更换;
[0017]6、第二半矩形钢套筒的中部弯折处设置加劲肋,能够保证构件局部稳定并传递集中力,可以提高节点的稳定性和抗扭性能;
[0018]7、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的宽厚比为8~10,径宽比为3.6~5,径厚比为30~50,通过限定弧形板的尺寸,使梁柱节点具有更高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以及更强的耗能能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半矩形钢套筒101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半矩形钢套筒102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T型钢板16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铰接块一14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摩擦耗能组件3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摩擦耗能筒301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专利技术鼓曲耗能组件2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弧形板20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如图1,可拆卸式梁柱连接加固与耗能装置的木柱4和木梁5通过榫卯结构垂直连接,木柱4、木梁5形成的梁柱节点上安装有套筒1,套筒1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架一9和安装架二13。安装架一9和安装架二13上均通过螺栓19与T型钢板16固定连接,T型钢板16之间铰接连接有摩擦耗能组件3。安装架一9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一7、连接板二8,安装架二13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三11、连接板四12。鼓曲耗能组件2的一端与连接板一7、连接板二8铰接,另一端与连接板三11、连接板四12铰接。梁柱节点的上下分别对称设置互相平行的鼓曲耗能组件2、摩擦耗能组件3,其在节点上、下的排放顺序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式梁柱连接加固与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鼓曲耗能组件(2)和摩擦耗能组件(3);所述套筒(1)嵌套在木柱(4)、木梁(5)上,所述木柱(4)、木梁(5)形成的梁柱节点上下均设置鼓曲耗能组件(2)和摩擦耗能组件(3);所述摩擦耗能组件(3)与套筒(1)铰接;所述鼓曲耗能组件(2)包括第一弧形板(201)、伸缩复位杆(202)、弹簧(203)、第二弧形板(204)、转块一(205)和转块二(206),所述第一弧形板(201)、第二弧形板(204)关于伸缩复位杆(202)对称设置且两端分别与转块一(205)、转块二(206)相连,所述转块一(205)、转块二(206)与套筒(1)相连,所述弹簧(203)嵌套在伸缩复位杆(202)上,一端与转块一(205)相连,另一端与转块二(206)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梁柱连接加固与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块一(205)与销轴一(6)铰接,所述销轴一(6)与连接板一(7)、连接板二(8)铰接,所述连接板一(7)、连接板二(8)均通过安装架一(9)与套筒(1)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梁柱连接加固与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块二(206)与销轴二(10)铰接,所述销轴二(10)与连接板三(11)、连接板四(12)铰接,所述连接板三(11)、连接板四(12)均通过安装架二(13)与套筒(1)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梁柱连接加固与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板(201)、第二弧形板(204)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弧形板(201)的宽厚比为8~10,径宽比为3.6~5,径厚比为30~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建华焦玉峰王再会王展光吴文虎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华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凯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