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预应力钢束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0513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预应力钢束加固结构,包括桥梁本体,所述桥梁本体具有中跨以及位于中跨两端的支撑墩,其关键在于:所述中跨的底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钢束,所述支撑墩上设有锚座,所述中跨底部分布有限位固定器,所述钢束两端锚固在所述锚座内,所述钢束中部张拉在各个所述限位固定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中跨下部张拉钢束,能够使桥梁整体的预应力分布趋于平衡,优化了桥体的结构受力,可有效抑制中跨下挠,进而保证了桥梁安全运行。了桥梁安全运行。了桥梁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梁预应力钢束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加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桥梁预应力钢束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而言,由于受到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应力损失、环境温度的交替反复作用以及长期运营下活载的疲劳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大跨度预应力桥梁的中跨很容易出现下挠病害,下饶是指梁体受弯而造成跨中向下的位移。
[0003]一方面,下饶会导致主桥梁发生变形和开裂等问题,关系到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时甚至严重影响桥梁的行车稳定性与安全性。另一方面,桥梁建设完毕后,导致中跨下饶的因素具有时效性和随机性,很难避免,尤其是桥梁长期服役后,造成下饶的因素大概率会发生。
[0004]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抑制跨中下饶的加固结构,对于保证桥梁安全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桥梁预应力钢束加固结构,通过在中跨下部张拉钢束,能够使桥梁整体的预应力分布趋于平衡,改善结构受力,从而达到抑制中跨下挠的目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桥梁预应力钢束加固结构,包括桥梁本体,所述桥梁本体具有中跨以及位于中跨两端的支撑墩,其关键在于:所述中跨的底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钢束,所述支撑墩上设有锚座,所述中跨底部分布有限位固定器,所述钢束两端锚固在所述锚座内,所述钢束中部张拉在各个所述限位固定器上。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固定器包括两根竖直设置的螺杆以及安装在螺杆上的上螺母和下螺母,所述螺杆上套装有上夹片和下夹片,所述钢束被上螺母和下螺母锁紧在上夹片与下夹片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钢束共计八根,八根所述钢束对称布置在中跨的桥宽方向。
[0010]优选的,所述中跨为箱梁结构,所述钢束位于中跨两端的部分固定在箱梁结构的顶部,钢束位于中跨中间的部分固定在箱梁结构的底部。
[0011]优选的,所述钢束在箱梁结构顶部与箱梁结构底部之间通过转向块偏转。
[0012]优选的,所述转向块内部设有沿桥梁本体长度方向贯通的安装孔,所述钢束穿过安装孔,且钢束与安装孔之间填充有填料。
[0013]优选的,所述安装孔为弧形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在中跨下部张拉钢束,能够使桥梁整体的预应力分布趋于平衡,优化了桥体的结构受力,可有效抑制中跨下挠,进而保证了桥梁安全运行。
[0016]2、预应力钢束张拉体系具有易安装、可检查、可维修、可更换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中跨体外预应力钢束的立面图(该图仅展示中跨左半部分);
[0018]图2为中跨体外预应力钢束的平面图(该图仅展示中跨左半部分);
[0019]图3为沿图1中A

A的剖视图;
[0020]图4为沿图1中B

B的剖视图;
[0021]图5为沿图1中C

C的剖视图;
[0022]图6为沿图1中D

D的剖视图;
[0023]图7为限位固定器4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钢束2在转向块5内的安装示意图;
[0025]图9为沿图8中E

E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所示,一种桥梁预应力钢束加固结构,其结构包括桥梁本体1,桥梁本体1具有中跨1a以及位于中跨1a两端的支撑墩1b,支撑墩1b在空间中跨1a底部的位置安装有锚座3,中跨1a的底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钢束2,钢束2两端锚固在锚座3内,中跨1a底部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有限位固定器4,钢束2固定张拉在各个限位固定器4上。通过在中跨1a下部张拉钢束2,能够使桥梁整体的预应力分布趋于平衡,优化了桥体的结构受力,可有效抑制中跨下挠。
[0028]请参附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固定器4包括两根竖直设置的螺杆4a,每根螺杆4a均套设有上螺母4b和下螺母4c,螺杆4a上还套装有上夹片4d和下夹片4e,中跨1a内嵌设有钢板4f,螺杆4a上端焊接固定在钢板4f上,钢束2安装在上夹片4d与下夹片4e之间后,锁紧上螺母4b和下螺母4c,即可将钢束2稳固安装在限位固定器4上。
[0029]在本实施例中,请参图1和图3,中跨1a为箱梁结构,钢束2位于中跨1a两端的部分固定在箱梁结构的顶部a,钢束2位于中跨1a中间的部分固定在箱梁结构的底部b。钢束2在箱梁结构顶部a与箱梁结构底部b之间通过转向块5偏转。结合附图8和9可以看出,转向块5内部设有沿桥梁本体1长度方向贯通的安装孔5a,安装孔5a为弧形孔,钢束2穿过安装孔5a,且钢束2与安装孔5a之间填充有填料。如此布局转向块5,钢束2具有较好的安装可靠性和便捷性。
[0030]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中跨1a底部布置有八根钢束2,八根钢束2桥梁的桥宽方向对称分布,其中四根位于桥宽方向的中间位置,另外四根位于桥宽方向的两侧位置,结合图3至6可以看出,位于桥宽两侧的四根钢束2先于位于桥宽中间的四根钢束2从箱梁结构顶部a向下偏转至箱梁结构底部b,即:桥宽两侧的四根钢束2上的转向块5在桥宽中间的四根钢束2上的转向块5之前,以这样的方式安装八根钢束2,能够更好的避免中跨1a的中央区域应力集中,改善桥梁下扰。
[0031]再如图2所示,锚座3可通过后期加装的方式,采用膨胀螺栓安装在支撑墩1b上。钢束2端部与锚座3之间的锚固连接采用现有成熟技术,此处不再进一步赘述。
[0032]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预应力钢束加固结构,包括桥梁本体(1),所述桥梁本体(1)具有中跨(1a)以及位于中跨(1a)两端的支撑墩(1b),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跨(1a)的底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钢束(2),所述支撑墩(1b)上设有锚座(3),所述中跨(1a)底部分布有限位固定器(4),所述钢束(2)两端锚固在所述锚座(3)内,所述钢束(2)中部张拉在各个所述限位固定器(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预应力钢束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固定器(4)包括两根竖直设置的螺杆(4a)以及安装在螺杆(4a)上的上螺母(4b)和下螺母(4c),所述螺杆(4a)上套装有上夹片(4d)和下夹片(4e),所述钢束(2)被上螺母(4b)和下螺母(4c)锁紧在上夹片(4d)与下夹片(4e)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预应力钢束加固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修河李量代彤陈军蔡冬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设工程咨询重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