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156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外池体和位于外池体内部的内池体,所述内池体与外池体之间形成有蓄水环道,所述内池体周向外壁设有向外延伸的拓展部,所述拓展部内部具有空心腔室,所述空心腔室沿内池体周向环绕,所述拓展部下端与外池体的池底接触,上端低于内池体的上端;所述拓展部的上端分布有过水通道,过水通道与所述空心腔室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蓄水环道内积水超过拓展部上端时,积水能够经过水通道流入空心腔室内,增加内池体自重,即便是处理设备未安装至内池体的功能区,也不会出现上浮情况,从而保证内池体不会发生水平偏移,进而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施工质量。设施工质量。设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厂可以将收集的污水集中处理,然后再排入环境中,从而降低水中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后,直接引入集水井,然后依次在粗格栅、沉淀池、细格栅、曝气池、生物降解池、消毒池中逐步处理,处理完毕的污水也是直接向外排放。
[0003]按照以上处理流程进行污水处理,处理厂不具备调蓄控流功能。即:在污水处理量很大的时候,会导致处理厂超负荷运转,不仅处理不及时,而且污水处理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在污水处理量很小的时候,又会存在处理厂歇业情况,处理厂长时间中断运行,会导致处理池干涸,相应机械处理设备无法浸泡于水中,容易出现机械坏损。
[0004]为此,一种具备动态控流的污水处理系统应运而生,通过在处理厂周向设置蓄水环道,在高峰时段,可将多余的污水暂存起来,缓解处理压力。平时在蓄水环道内预存备用水,在低峰时段,可将备用水注入污水处理池,确保处理池不处于完全干涸状态。
[0005]在现有技术中,具备动态控流功能的污水处理厂的建筑构造为“池中池结构”,具体是:在一个大方形池中修筑一个小方形池,小方形池的内部空间即污水处理厂的功能区,小方形池与大方形池之间的间隙即蓄水环道。“池中池结构”建设完毕后,需要一段过渡期才会将所有的处理设备完全安装至小方形池内部。在此期间,小方形池整体重量是严重低于预设值的,若遇到暴雨天气,蓄水环道内的积水快速上升,再加之小方形池内部为空心结构,小方形池会出现上浮情况,从而导致小方形池发生水平位移,致使施工质量不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在设备未完全安装到位之前,“小方形池”因上浮而导致的位移偏差,能够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施工质量。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外池体和位于外池体内部的内池体,所述内池体与外池体之间形成有蓄水环道,其关键在于:所述内池体周向外壁设有向外延伸的拓展部,所述拓展部内部具有空心腔室,所述空心腔室沿内池体周向环绕,所述拓展部下端与外池体的池底接触,上端低于内池体的上端;所述拓展部的上端分布有过水通道,过水通道与所述空心腔室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外池体和内池体均为正方形池体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过水通道沿拓展部的周向阵列分布,过水通道为台阶孔。
[0011]优选的,所述内池体的内壁上设有与空心腔室连通的连接管,连接管上设有阀门。
[0012]优选的,所述拓展部上端预埋有钢筋,部分所述钢筋横跨在过水通道之间。
[0013]优选的,所述外池体修筑在地面以下。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当蓄水环道内积水超过拓展部上端时,积水能够经过水通道流入空心腔室内,增加内池体自重,即便是处理设备未安装至内池体的功能区,也不会出现上浮情况,从而保证内池体不会发生水平偏移,进而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施工质量。
[0016]2、可在后期对过水通道进行封闭处理,并使拓展部的空心腔室与集水井连通,以此来提升处理厂的初期集水量。
[0017]3、拓展部及其上端钢筋的设置,能够提升内池体池壁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Ⅰ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Ⅱ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4为污水处理系统的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外池体1和内池体2,内池体2位于外池体1内部,在本实施例中,外池体1和内池体2均为正方形池体构造,内池体2与外池体1之间形成有蓄水环道3。内池体2四周外壁设有向外延伸的拓展部2a。结合附图2可以看出,拓展部2a为空心构造,其内部具有空心腔室2b,空心腔室2b沿内池体2四周环绕,拓展部2a的上端阵列分布有过水通道2c,该过水通道2c与空心腔室2b连通。拓展部2a下端与外池体1的池底接触,上端低于内池体2的上端。
[0024]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后期,若雨暴雨天气,当蓄水环道3内积水超过拓展部2a上端时,积水会从过水通道2c流入空心腔室2b内,直至空心腔室2b被灌满水,如此一来,则会使内池体2自重增加,即便是处理设备未安装至内池体2内部,内池体2也不会出现上浮情况,从而保证内池体2不会发生水平偏移。
[0025]进一步的,请参附图3和4所示,内池体2的内壁上安装有连接管6,连接管6内端与空心腔室2b连通,外端设有阀门4,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完毕后,连接管6与处理系统的集水井8相连,与此同时,将拓展部2a上的过水通道2c用混凝土浇灌封堵,如此一来,能够提升集水井8的集水量。再结合附图2可以看出,为了方便后期浇灌混凝土将过水通道2c堵住,过水通道2c被构造成台阶造型。
[0026]再如图2所示,拓展部2a能够增大内池体2池壁的平均高宽比,从而提升内池体2池壁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拓展部2a上端预埋有钢筋5,部分钢筋5横跨在过水通道2c之间。如此设计,也有助于封堵过水通道2c时浇筑混凝土。
[0027]再如图4所示,为了更好的承受蓄水环道3的水压,外池体1修筑在地面7以下。
[0028]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外池体(1)和位于外池体(1)内部的内池体(2),所述内池体(2)与外池体(1)之间形成有蓄水环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池体(2)周向外壁设有向外延伸的拓展部(2a),所述拓展部(2a)内部具有空心腔室(2b),所述空心腔室(2b)沿内池体(2)周向环绕,所述拓展部(2a)下端与外池体(1)的池底接触,上端低于内池体(2)的上端;所述拓展部(2a)的上端分布有过水通道(2c),过水通道(2c)与所述空心腔室(2b)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池体(1)和内池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微吴德军徐伟李强张龙谢影
申请(专利权)人:中设工程咨询重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