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965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包括铺设在土基上的铺装路面以及沿长度方向设置在该铺装路面一侧的若干路缘石,相邻路缘石之间形成排水开口,所述铺装路面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垫层、透水基层和透水面层,其中,垫层为非透水结构,并朝路缘石一侧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透水人行道的排水性能,增加道路对雨水的消纳功能,极大提高人行道的耐久性,降低因人行道结构排水不畅导致的各种病害,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效益。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人行道,尤其是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透水人行道可以在雨天令雨水经由面层、人行道各结构层渗入地下,确保人行道路面无积水,提高行人行走的舒适性,同时能够方便城市雨洪管理,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0003]部分多雨地区在降雨量较大时,由于土基透水系数远小于人行道各结构层的透水系数,雨水不能及时从人行道各结构层及土基中排出,长期滞留的多余水份容易导致人行道路面破损、沉陷等病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能够有效提高透水人行道排水性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包括铺设在土基上的铺装路面以及沿长度方向设置在该铺装路面一侧的若干路缘石,相邻路缘石之间形成排水开口,所述铺装路面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垫层、透水基层和透水面层,其中,垫层为非透水结构,并朝路缘石一侧倾斜。
[0007]采用以上方案,人行道的雨水经透水面层和透水基层渗透至垫层,依靠垫层的倾斜引导至人行道边缘路缘石之间的排水开口排出,最终汇入道路侧面的市政排水管网中,能够显著提高人行道的排水性能,同时方便雨水的统一收集利用。
[0008]可选地,所述透水基层与垫层之间设有防水土工薄膜,以进一步减少渗入土基中的水份。
[0009]可选地,所述路缘石一端设有向外凸出的凸缘,另一端设有与该凸缘轮廓相适应的凹陷结构,所述凸缘的凸出长度大于凹陷结构的深度,借此形成所述排水开口,所述凸缘具有引导斜面,该引导斜面的高度沿远离铺装路面的方向逐渐降低,所述垫层的最低位置高于引导斜面的最高位置,以便引导雨水从排水开口位置排出。
[0010]可选地,所述透水面层采用透水混凝土整体铺装形成,采用整体式铺装面层,相比传统的透水砖,可以免去调平层的设置,依靠面层自身进行找平,有助于简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成本。
[0011]可选地,所述透水基层为级配碎石,以保障对路面的支撑强度。
[0012]可选地,所述垫层可以采用普通的混凝土或碎石铺设而成,以进一步方便施工,并降低成本。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采用本技术提供的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能够显著提高透水人行道的排水性能,增加道路对雨水的消纳功能,极大提高人行道的耐久性,降低因人行道结构排水不畅导
致的各种病害,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路缘石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面向路缘石一侧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和图3所示的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包括铺设于土基1上的铺装路面2以及沿长度方向首尾相接地铺设在该铺装路面1一侧的多块路缘石3,相邻两块路缘石3之间形成排水开口4。
[0020]由图中可以看出,铺装路面2为多层式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垫层21、透水基层23和透水面层24,其中,垫层21不透水结构,并朝路缘石3一侧倾斜,即垫层21靠近路缘石3一侧的高度低于靠近铺装路面2一侧的高度,这样,经透水面层24和透水基层23渗透下来的雨水,能够被引导至路缘石3一侧,并经排水开口4排出至道路外侧的市政排水管道中。
[0021]透水面层24可以采用透水砖或其他透水材料铺装,本实施例中,透水面层24优选采用透水混凝土整体铺装,这种整体式的面层结构,免去了调平层设计,可以在铺装时依靠透水面层24自身进行找平,从而简化了施工工艺,降低施工成本。
[0022]为保证透水性能及强度,透水基层23采用级配碎石铺设,垫层21采用传统非透水混凝土或碎石铺设,当垫层21采用碎石铺设时,在垫层21和防水基层23之间铺设防水土工薄膜22,当然,在垫层21为其他非透水材料时,依然可以铺设防水土工薄膜22,以减少渗入土基1中的水份,降低土基1遭受各类病害的风险。
[0023]图2为路缘石3的结构示意图,路缘石3整体呈长方体结构,其一端端面设有沿长度方向向外凸出的凸缘31,另一端设有向内凹陷的凹陷结构32,凹陷结构32的轮廓与凸缘31相适应,并且该凹陷结构32的凹陷深度略小于凸缘31向外凸出的长度,相邻两块路缘石3拼接后,前一路缘石3的凸缘31嵌入下一路缘石3上对应的凹陷结构32中,并使两块路缘石3之间形成排水开口4。
[0024]本实施例中,路缘石3上的凸缘31采用近似梯形结构的设计,其背离铺装路面2的一侧形成一引导斜面31a,该引导斜面31a为平滑过渡的曲面结构,其高度沿远离铺装路面2的方向逐渐降低,并且内侧最高点的高度略低于垫层21较低一侧的高度,使得由垫层21引入的水份能够在该引导斜面31a的引导下经由排水开口排出。
[0025]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包括铺设在土基(1)上的铺装路面(2)以及沿长度方向设置在该铺装路面(2)一侧的若干路缘石(3),其特征在于:相邻路缘石(3)之间形成排水开口(4),所述铺装路面(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垫层(21)、透水基层(23)和透水面层(24),其中,垫层(21)为非透水结构,并朝路缘石(3)一侧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层(23)与垫层(21)之间设有防水土工薄膜(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石(3)一端设有向外凸出的凸缘(31),另一端设有与该凸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微陈军代彤龙浩侯亚芹李量
申请(专利权)人:中设工程咨询重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