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线束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0310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束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线束固定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固定座、壳体和安装座,固定座顶部焊接有壳体,且壳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底部贯穿固定座固定连接有限位座,且限位杆外围的限位座与壳体之间焊接有弹簧,固定座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安装座,固定座一侧的安装座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栓,固定座的另一侧焊接有安装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各种结构的组合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可以轻松快捷的进行装置的固定使用或线束拆卸维护工作,并且采用拼接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固定线束的数量连接安装对应的装置,可以有效避免空间浪费或不足的情况发生,增加装置的实用性。装置的实用性。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线束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固定
,具体为一种新型线束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线束为一定负载源组提供服务设备的总体,如中继线路、交换装置、控制系统等,在使用时为了防止线束缠绕的情况发生需要对其进行固定,而现有的不方便工作人员快捷的进行线束的固定与拆卸维护工作,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线束固定装置。
[0003]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 213565759 U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线束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底座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部贯穿有安装螺丝;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与线束孔,线束孔位于放置槽的中间且前后贯穿于固定板上,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的两侧与放置槽接触,且连接环的厚度等于放置槽的深度,放置槽位于线束孔的中间位置,连接环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设置有手柄,现有的技术中CN 213565759 U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将线束穿过装置进行固定工作,不方便工作人员快捷的进行线束固定与拆卸维护工作,并且装置结构较为固定,不方便工作人员根据需要固定线束的数量进行对应拼接安装工作,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线束固定装置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线束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线束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壳体和安装座,所述固定座顶部焊接有壳体,且壳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部贯穿固定座固定连接有限位座,且限位杆外围的限位座与壳体之间焊接有弹簧,所述固定座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固定座一侧的安装座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栓,所述固定座的另一侧焊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安装栓。
[0006]在工作时可以通过第一安装栓与第二安装栓将装置安装到指定工作地点进行使用,当工作人员需要更换线束或是进行维护时可以上拉限位座将线束松开,从而可以轻松的将线束取出进行更换维护工作,可以轻松快捷的进行线束的固定或拆卸更换工作,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栓外围的固定座一侧表面开设有卡槽,且第一安装栓外围的固定座顶部与底部表面皆开设有第一螺孔,第二安装栓外围的安装板内部开设有第二螺孔。工作人员还可根据需要将装置的安装板卡入相邻装置的卡槽内部,使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相对其,然后通过单一螺栓连续穿过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将装置固定在工作地点,可以轻松的进行装置的拼接安装工作,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固定线束的数量将对应数量的装置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以有效避免固定空间多余或是不同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
[0008]优选的,所述弹簧外围的固定座内部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底部的固定座内部
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顶部的固定座另一侧表面开设有开口槽。在装置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向上拉动限位杆,可以通过限位座在活动槽内移动将其移动到开口槽顶部位置,然后通过开口槽将需要固定的线束塞入固定座内部,线束会依靠重力自动落入限位槽内部,随后工作人员可以松开限位杆,弹簧会因为上拉力的消失通过自身的弹性自动的将限位座向下挤压复位,从而通过限位座与限位槽配合对线束的位置进行挤压固定工作,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底部的两侧焊接有滑块,且滑块外围的安装板顶部表面皆开设有滑槽。当装置安装完成而固定座发生损坏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滑块在滑槽内滑动轻松的将固定座抽出安装座内部进行更换维护工作,不需要完全更换,降低使用成本,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使用。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安装座与连接板之间通过连接栓连接。工作人员在固定座更换结束后可以通过连接栓将连接板固定到安装座上,从而对固定座的位置进行限定,增加稳定性。
[0011]优选的,所述壳体两端的表面皆焊接有铭牌,且铭牌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铭牌上记录有装置的规格与注意事项,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查看,不锈钢材质可以保证铭牌的强度与耐久性。
[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顶部贯穿壳体固定连接有拉块,且拉块外围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拉动拉块,从而通过限位杆轻松的进行限位座的调节工作,防滑纹会增加拉块与工作人员手掌之间的接触摩擦力,增加稳定性。
[0013]优选的,所述壳体一侧的固定座两端表面皆活动连接有调节板,且固定座顶部的调节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握杆。工作人员在需要装置移动时可以通过调节板将握杆朝向角度朝向装置一侧,从而通过握持握杆进行装置的携带拆装工作,在装置安装工作时可以通过调节板将其调回原位,降低装置的占用面积,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使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在工作时可以通过第一安装栓与第二安装栓将装置安装到指定工作地点进行使用,并且工作人员还可根据需要将装置的安装板卡入相邻装置的卡槽内部,使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相对其,然后通过单一螺栓连续穿过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将装置固定在工作地点,可以轻松的进行装置的拼接安装工作,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固定线束的数量将对应数量的装置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以有效避免固定空间多余或是不同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当装置安装完成而固定座发生损坏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滑块在滑槽内滑动轻松的将固定座抽出安装座内部进行更换维护工作,不需要完全更换,降低使用成本,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使用。
[0016]2、在装置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向上拉动限位杆,可以通过限位座在活动槽内移动将其移动到开口槽顶部位置,然后通过开口槽将需要固定的线束塞入固定座内部,线束会依靠重力自动落入限位槽内部,随后工作人员可以松开限位杆,弹簧会因为上拉力的消失通过自身的弹性自动的将限位座向下挤压复位,从而通过限位座与限位槽配合对线束的位置进行挤压固定工作,增加装置的稳定性,当工作人员需要更换线束或是进行维护时可以上拉限位座将线束松开,从而可以轻松的将线束取出进行更换维护工作,可以轻松快捷的进行线束的固定或拆卸更换工作,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安装座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固定座;101、调节板;102、活动槽;103、开口槽;104、限位槽;2、壳体;201、铭牌;3、拉块;4、限位座;5、第一安装栓;6、安装座;601、卡槽;602、第一螺孔;603、滑槽;7、连接板;8、第二安装栓;9、安装板;901、第二螺孔;10、弹簧;11、限位杆;1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线束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1)、壳体(2)和安装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顶部焊接有壳体(2),且壳体(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的底部贯穿固定座(1)固定连接有限位座(4),且限位杆(11)外围的限位座(4)与壳体(2)之间焊接有弹簧(10),所述固定座(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安装座(6),所述固定座(1)一侧的安装座(6)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栓(5),所述固定座(1)的另一侧焊接有安装板(9),且安装板(9)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安装栓(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栓(5)外围的固定座(1)一侧表面开设有卡槽(601),且第一安装栓(5)外围的固定座(1)顶部与底部表面皆开设有第一螺孔(602),第二安装栓(8)外围的安装板(9)内部开设有第二螺孔(9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0)外围的固定座(1)内部开设有活动槽(102),且活动槽(102)底部的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富瑞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