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夹心甘薯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008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09
一种3D打印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夹心甘薯球及制备方法,属于新型健康食品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橘甘薯及紫甘薯清洗、去皮、切片、蒸煮、打浆制备甘薯泥,按一定比例添加辅料,均质处理后8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夹心甘薯球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夹心甘薯球及制备方法,尤其是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甘薯泥3D打印体系制备及夹心球形结构定制是实现该方法的技术关键,属于新型健康食品


技术介绍

[0002]甘薯(Ipomoea batatas L.)为旋花科一年生或多年生块根作物,又称为红薯、地瓜等,在我国粮食中占据重要位置。不同品种甘薯因色素组成和含量的差异,块根呈现紫、橘、黄、白等颜色。紫甘薯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主要有天竺葵、矢车菊素、飞燕草素、甲基花青素、牵牛花色素和锦葵色素6种,具有氧化、抗突、保护肝脏等生物活性功能。花青素在自然状态下多以花色苷形式存在,脂溶性较低,主要吸收部位是胃。橘甘薯中富含类胡萝卜素,其中β

胡萝卜素及其近似衍生物含量占总胡萝卜素90%,可有效预防眼科疾病、癌症、老年性黄斑变性、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退行性疾病。类胡萝卜素不溶于水,必须与油脂、磷酸、胆盐一起形成水溶性混合胶束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因此,充分发掘甘薯的营养价值,提高花青素及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可利用度,对满足消费者的饮食多样化及健康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0003]陈超军等(2017)专利技术了一种紫甘薯泥汤圆的制作方法(公开号:CN 10745560 A),主要原料有紫甘薯泥,糯米粉,起酥油,马铃薯变性淀粉。李长山等(2020)专利技术了一种红薯火腿配方及其制作方法(CN 111938114 A),将主料去皮红薯及配料江米、山药、红豆、花生、芋头结合,制备一种健康食品。卜庆桂(2020)专利技术了一种红薯麸皮馒头及其加工方法(公开号:CN 111838531 A),将红薯麸皮细化后与蒸熟去皮后的红薯泥混合发酵做成馒头。王传仓(2020)专利技术了一种紫薯豆沙包制备方法(CN 111631348 A),在发酵面团内腔填充紫薯泥和豆沙泥,各占据一半内腔空间,兼具紫薯和豆沙口味。王长远等(2019)专利技术了一种紫薯蛋黄酥(CN 110367309 A),主要原料有高筋面粉、红薯泥、热水、黄油、低筋面粉、猪油、紫薯泥、冷冻鸡蛋、黑芝麻,使蛋黄酥的口味从咸口改良为微甜口。上述专利技术主要侧重将甘薯为辅料,与其他原料混合制备传统食品,扩大食用人群范围,而本专利技术将紫甘薯为外层,橘甘薯为内层,制成夹心甘薯球,提高产品外观可接受度,增加消费者喜好度。
[0004]周正红(2016)专利技术了一种保健益脾胃紫薯粉丝(CN 106213474 A),以将紫薯淀粉、绿豆淀粉、杨梅核粉、豇豆、青梅醋等为原料,利用乳酸和水浴灭菌,制备有益于脾胃虚寒者的紫薯粉丝。骆玲(2017)专利技术了一种紫薯粉丝及其制备方法(CN 106509833 A),将紫薯淀粉与三文鱼骨、松露、沙棘籽油、南瓜花、火龙果花、桃花酒、菊芋粉等混合制备紫薯粉丝,提高粉丝鲜香口感。胡伟(2020)专利技术了一种红薯粉条的加工方法(公开号:CN 111758954 A),将15%红薯淀粉及0.9%筋力源搅拌成芡粉,加入0.65倍的45度温水调成糊状,再加入7倍开水冲芡、搅拌、糊化、挤丝。上述专利技术以甘薯淀粉为原料,在淀粉制备过程中,功能性成分如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等大多损失,不能发挥其有效营养功能,本专利技术以紫
甘薯及橘甘薯为原料,通过添加辅料及制备夹心结构提高花青素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及生物有效性,增加产品的功能性。
[0005]彭小丽(2020)专利技术了一种红薯干的加工方法(CN 11616335 A),通过高温蒸汽、红外线干燥、常压

真空循环干燥协同作用,避免红薯外观和色泽的变化。李松(2020)专利技术了一种保健紫薯片制作方法(CN 110916130 A),将紫薯片与白糖、味精、辣椒粉等调味料及猴头菇、山楂粉、丹参粉等保健配料混合后油炸、包装,口味新颖、食用方便。上述专利技术主要采用联合干燥技术或者油炸技术,制备传统甘薯类休闲食品,专利技术配方简单,产品单一,而本专利技术采用3D打印技术,将甘薯泥按照其功能性成分的消化特性制备出具有高代谢吸收的夹心甘薯球,对甘薯类健康食品多元化、休闲化具有很好的拓展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D打印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夹心甘薯球的制备方法,将富含类胡萝卜素的橘甘薯为内层,富含花青素的紫甘薯为外层,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夹心球形结构,提高花青素及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有效促进其功能性成分的代谢吸收。本专利技术采用3D打印构建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夹心甘薯球,解决了生产上花青素及类胡萝卜素稳定性的难题,促进了花青素及类胡萝卜素的消化吸收,工艺先进,安全性高,功能性良好。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夹心甘薯球及其制备方法,将富含类胡萝卜素的橘甘薯及富含花青素的紫甘薯清洗、去皮、切片、蒸煮、打浆制备甘薯泥;按一定比例添加辅料,均质处理后85

95℃水浴20

30min,静置冷却至室温,形成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甘薯凝胶;将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甘薯凝胶分别装入双喷头3D打印料筒中,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制夹心球模型,切片处理并导入双喷头3D打印机中,设置打印参数,进行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夹心甘薯球3D打印。
[0008]具体步骤如下:
[0009](1)将紫甘薯和橘甘薯分别清洗、去皮,切成约为5mm薄片,蒸煮25

30min,使淀粉充分糊化。
[0010](2)将步骤(1)中蒸煮后的紫甘薯片及橘甘薯片分别与少量水混合打浆5min,制备甘薯泥。
[0011](3)将步骤(2)中的橘甘薯泥60

70份与棕榈油2

4份、白砂糖5

8份、柠檬酸0.2

0.5份、黄原胶0.6

0.8份、水20

30份混合均匀,紫甘薯泥60

70份与白砂糖5

8份、柠檬酸0.2

0.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8

1.0份、水20

30份混合均匀。
[0012](4)将步骤(3)中混合均匀的橘甘薯泥及紫甘薯泥分别经胶体磨处理2min,使浆体粒径小于300μm。
[0013](5)将步骤(4)中均质处理的橘甘薯泥及紫甘薯泥热水浴20

30min,静置冷却至室温,形成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甘薯凝胶。
[0014](6)将步骤(5)中的橘甘薯凝胶装入1号料筒中,紫甘薯凝胶装入2号料筒中。
[0015](7)采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夹心球形模型,外层直径10

12mm,内层直径4

6mm,填充率为50

100%,将模型进行切片处理,设置1号料筒为内层,2号料筒为外层,进行3D打印,打印参数为喷头直径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夹心甘薯球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夹心甘薯球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而成,包括以下步骤:将富含类胡萝卜素的橘甘薯及富含花青素的紫甘薯清洗、去皮、切片、蒸煮、打浆制备甘薯泥;按一定比例添加辅料,均质处理后85

95℃水浴20

30min,静置冷却至室温,形成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甘薯凝胶;将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甘薯凝胶分别装入3D打印料筒中,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制夹心球模型,切片处理并导入双喷头3D打印机中,设置打印参数,进行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夹心甘薯球3D打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夹心甘薯球,其特征在于:甘薯切片厚度约为5mm薄片,蒸煮25

30min,使淀粉充分糊化,将蒸煮后的紫甘薯片及橘甘薯片分别与少量水混合打浆5min,制备甘薯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夹心甘薯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包括水、植物油、白砂糖、柠檬酸、黄原胶、亲水胶体中的一种或者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富含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夹心甘薯球,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富含类胡萝卜素的甘薯体系包括橘甘薯泥60

70份、棕榈油2

4份、白砂糖5

8份、柠檬酸0.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婧冯蕾蔡磊宋江峰张钟元武敬楠李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