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拉酸发酵放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978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可拉酸发酵放大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LBG培养基加入发酵罐中,全程控制pH值5.2,发酵培养第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拉酸发酵放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拉酸发酵放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可拉酸(Colanic acid,CA)是一种细菌胞外多糖,由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以及肠杆菌科的其他物种产生,是菌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自身生存几率而合成的多糖。CA分子量较大,松散地包裹在菌体表面,使得菌体显示粘液状态,防止细胞失水、保护细胞同时抵御有害物质。在不利于生长的环境条件下,例如干燥、低压及低pH值下,粘液化菌株比野生菌株具有更强的生存力。
[0003]CA作为一种独特的活性生物聚合物,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参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CA由于其多孔的纤维素结构和位于胶体表面的大量亲水基团,是一种天然的水凝胶,具有优异的补水能力和柔软的质地,是未来化妆品和医疗保健市场的良好候选产品。
[0004]在以斑马鱼为模型的体内研究中发现,含有岩藻糖的多糖或寡糖具有明显的抗炎功能。另有研究表明,岩藻糖分子或者含有岩藻糖的多糖或寡糖可以更加容易渗入真皮中,增加皮肤厚度以及促进胶原结构更加细密化,因此岩藻糖及富含岩藻糖的多糖或寡糖可以减缓皮肤衰老。而CA是由D

葡萄糖、L

岩藻糖、D

半乳糖、D

葡萄糖醛酸以及侧链上非化学计量修饰的O

乙酰和丙酮酸组成,其中L

岩藻糖含量高达约30%,这意味着CA在抗炎、增强免疫力及抗衰老等方面将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0005]因此获取大量该多糖原料是未来进一步进行有效研究的基础。而至今没有见到该多糖规模化发酵的先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拉酸发酵放大工艺,实现了可拉酸在大容量发酵罐中的放大发酵培养,可拉酸浓度达到15.8g/L。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8]可拉酸100

500L发酵罐发酵放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9]将LBG培养基或改良LBG培养基加入发酵罐中,全程控制pH值5.2,接种量5%,温度为37℃;发酵培养第0

4h,培养基溶氧控制在15

25%,通气量为2vvm,通过转速与溶氧偶联控制;发酵培养第4

12h,培养基溶氧控制在5

10%,通气量为2vvm,通过转速与溶氧偶联控制;发酵培养第12

24h,溶氧控制在25

35%,通气量调整至3

4vvm;经过24h发酵后,发酵液中含有高浓度的可拉酸;
[0010]所述发酵罐的规格优选300L;
[0011]所述改良LBG培养基的组成是(g/L):酵母粉5

10,蛋白胨15,NaCl 10,葡萄糖20;所述酵母粉的用量优选10;
[0012]所述的培养基,其加入量占发酵罐体积的30%

70%;
[0013]所述的接种量,接种的是含有高产可拉酸的工程菌的种子液或发酵液;
[0014]所述种子液的OD
600
值为2

4;
[0015]所述的工程菌是以BL21、MG1655、W3110菌株中的任何一株为出发菌株,但不局限于所述的上述菌株,采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核心糖合成模块相关基因簇waaL

waaQ,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6](1)敲除框的构建:以出发菌株基因组为模板,用引物LQ

arm1

F/R、LQ

arm2

F/R扩增waaL

waaQ基因簇上下游同源臂LQ

arm1和LQ

arm2,通过融合PCR,获得重组同源臂片段LQ

arm;
[0017](2)含sgRNA质粒的构建:合成引物LQ

N20

F/R,以pTarget质粒为模板,全质粒PCR;环化PCR产物直接加入快切酶DpnI消化(37℃,1h)、柱回收;回收产物取5ul转化进DH5
ɑ
感受态,37℃培养,涂布Spc板,挑取阳性菌落提取pTarget

LQ质粒;
[0018](3)敲除步骤:将LQ

arm片段和pTarget

LQ质粒转入出发菌株中,得到工程菌ΔLQ;
[0019]所述基因簇waaL

waaQ与细胞脂多糖的合成直接相关,该基因簇的敲除会显著改变菌株的生长性状和特征;同时基因簇waaL

waaQ合成细胞脂多糖所需的前体物质与CA合成所需前体物质有相同的成分。
[0020]所述的工程菌ΔLQ由于敲除了基因簇waaL

waaQ,抑制了基因簇waaL

waaQ与CA合成相互竞争前体能量物质,改变了菌株代谢流流向CA合成的路径,从而提高了物质利用率及CA产率。
[0021]所述的发酵液,沸水煮10

15min灭活工程菌,静置至室温;加水稀释、离心(10000g离心30min)、取上清液,重复该操作直至上清液澄清,确保工程菌去除干净;上清液透析至少48h,适度浓缩后,加入无水乙醇静置至少12h,离心(10000g离心30min)去上清,所得沉淀以无水乙醇洗涤若干次,沉淀自然晾干后,加去离子水打匀,加入无水乙醇醇沉若干次,得到纯化后的可拉酸。
[0022]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0023]本申请根据可拉酸工程菌的结构特点,对其层级放大(摇瓶、10L发酵罐、100

500L发酵罐)发酵过程中的系列参数做了优化。同时发现,在CA的不同规模发酵过程中,对溶氧量的需求规律是不同的;尤其在100

500L发酵罐中,溶氧量并非越高越好。本申请对上述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做了改进和优化,实现了可拉酸在大容量发酵罐中的放大发酵培养,可拉酸浓度达到15.8g/L。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不同pH值下可拉酸产量。
[0025]图2是不同温度下可拉酸产量。
[0026]图3是不同接种量下可拉酸产量。
[0027]图4是不同装液量下可拉酸产量。
[0028]图5是不同培养基下可拉酸产量。
[0029]图6是实施例7中可拉酸产量。
[0030]图7是实施例8中可拉酸产量。
[0031]图8是实施例9中可拉酸产量。
[0032]图9是不同溶氧方案下可拉酸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拉酸100

500L发酵罐发酵放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LBG培养基或改良LBG培养基加入发酵罐中,全程控制pH值5.2,接种量5%,温度为37℃;发酵培养第0

4h,培养基溶氧控制在15

25%,通气量为2vvm,通过转速与溶氧偶联控制;发酵培养第4

12h,培养基溶氧控制在5

10%,通气量为2vvm,通过转速与溶氧偶联控制;发酵培养第12

24h,溶氧控制在25

35%,通气量调整至3

4vvm;经过24h发酵后,发酵液中含有高浓度的可拉酸;所述的接种量,接种的是含有高产可拉酸的工程菌的种子液或发酵液;所述的工程菌是以BL21、MG1655、W3110菌株中的任何一株为出发菌株,采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核心糖合成模块相关基因簇waaL

waaQ。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放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程菌由以下步骤制得:(1)敲除框的构建:以出发菌株基因组为模板,用引物LQ

arm1

F/R、LQ

arm2

F/R扩增waaL

waaQ基因簇上下游同源臂LQ

arm1和LQ

arm2,通过融合PCR,获得重组同源臂片段LQ

arm;(2)含sgRNA质粒的构建:合成引物LQ

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学荣何世琪李佳明陈智荣赵裕栋崔俊锋钟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柏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