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提高嗜盐四联球菌胞外多糖产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290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胞外多糖产量的方法,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嗜盐四联球菌置于正常温度条件与低温条件下交替间歇培养后收集胞外多糖;所述正常温度条件为2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嗜盐四联球菌胞外多糖产量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胞外多糖产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胞外多糖(EPS)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菌、抗肿瘤、免疫调节以及冷冻和冻干保护活性等,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此外,微生物胞外多糖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可再生、生物安全性、生物降解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与合成化合物相比具有竞争优势。然而,微生物胞外多糖产量低一直是限制其工业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微生物胞外多糖产量,促进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工业发展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0003]嗜盐四联球菌胞外多糖已被报道具有抗氧化、冷冻和冻干保护活性,可应用于微生物工业发展以及化妆品、食品和保健品等领域。提高嗜盐四联球菌胞外多糖产量,探索嗜盐四联球菌胞外多糖更多生物活性,有助于丰富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应用,促进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工业发展。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及一种提高嗜盐四联球菌胞外多糖产量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嗜盐四联球菌胞外多糖产量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提高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胞外多糖产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嗜盐四联球菌置于正常温度条件与低温条件下交替间歇培养后收集胞外多糖;所述正常温度条件为28

32℃;所述低温条件为18

22℃。
[000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间歇培养的次数为2

3次。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正常温度条件包括但不限于28℃、28.5℃、29℃、29.5℃、30℃、30.5℃、31℃、31.5℃和32℃。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低温条件包括但不限于18℃、18.5℃、19℃、19.5℃、20℃、20.5℃、21℃、21.5℃和22℃。
[00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正常温度条件为30℃;所述低温条件为20℃。
[001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交替间歇培养的总培养时间为55

70小时。
[001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交替间歇培养的总培养时间为60小时。
[001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交替间歇培养为依次在正常温度条件、低温条件、正常温度条件、低温条件以及正常温度条件下培养。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交替间歇培养是指正常温度与低温条件交替培养,培养终点为正常温度条件。也即1次间歇培养为正常温度条件、低温条件、正常温度条件的培养,2次间
歇培养为正常温度条件、低温条件、正常温度条件、低温条件以及正常温度条件下培养;3次间歇培养为正常温度条件、低温条件、正常温度条件、低温条件、正常温度条件、低温条件和正常温度条件下培养。当进行1

3次间歇培养时,需保证所述交替间歇培养的总培养时间为55

70小时(优选为60小时左右),总培养时间过短,不足以产生胞外多糖;总培养时间过长,发酵后期不再产生胞外多糖。
[0016]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交替间歇培养为将所述嗜盐四联球菌在正常温度条件下培养24

26h,低温下培养5

8h;再在正常温度培养16

20h,低温下培养5

8h;再在正常温度培养5

8h。
[001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交替间歇培养为将所述嗜盐四联球菌在正常温度条件下培养24h,低温条件下培养6h;再在正常温度条件培养18h,低温条件下培养6h;再在正常温度条件下培养6h。
[001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嗜盐四联球菌的培养基的组成为:蛋白胨8~12g、牛肉浸粉7~9g、酵母提取物3~5g、葡萄糖18~22g、山梨醇单油酸酯0.8~1.2mL、磷酸氢二钾1.5~2.5g、三水合乙酸钠4~6g、柠檬酸铵1.5~2.5g、七水合硫酸镁0.1~0.3g、四水合硫酸锰0.03~0.06g、蒸馏水1000mL。
[0019]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嗜盐四联球菌的培养基的组成为:蛋白胨10g、牛肉浸粉8g、酵母提取物4g、葡萄糖20g、山梨醇单油酸酯1mL、磷酸氢二钾2g、三水合乙酸钠5g、柠檬酸铵2g、七水合硫酸镁0.2g、四水合硫酸锰0.05g和蒸馏水1000mL。
[002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收集得到的胞外多糖进行产量测定。本专利技术通过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发酵产生胞外多糖。
[0021]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嗜盐四联球菌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3792。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嗜盐四联球菌菌株是从酱油酱醪中分离得到,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已经于2010年4月2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该菌株为已公开的菌株,本专利技术的侧重点在于所述提高嗜盐四联球菌胞外多糖产量的方法。
[0022]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通过正常温度和低温间歇培养嗜盐四联球菌,使其产生了一种适应性保护机制,其胞外多糖产量相比正常条件下培养显著增加;
[0024](2)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可靠,操作易行,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0025](3)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胞外多糖产量可达522mg/L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1、嗜盐四联球菌的培养
[0028](1)将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CGMCC No.3792进行活化、扩
大培养;
[0029](2)将步骤(1)制得的扩培液以5%的接种量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蛋白胨10g、牛肉浸粉8g、酵母提取物4g、葡萄糖20g、山梨醇单油酸酯1mL、磷酸氢二钾2g、三水合乙酸钠5g、柠檬酸铵2g、七水合硫酸镁0.2g、四水合硫酸锰0.05g、蒸馏水1000mL;
[0030]先在30℃静置培养24h,再在20℃静置培养6h,再在30℃静置培养18h,再在20℃静置培养6h,再在30℃静置培养6h,获得含有嗜盐四联球菌胞外多糖的发酵液。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胞外多糖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嗜盐四联球菌置于正常温度条件与低温条件下交替间歇培养后收集胞外多糖;所述正常温度条件为28

32℃;所述低温条件为18

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培养的次数为2

3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常温度条件为30℃;所述低温条件为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替间歇培养的总培养时间为55

70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替间歇培养为依次在正常温度条件、低温条件、正常温度条件、低温条件以及正常温度条件下培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替间歇培养为将所述嗜盐四联球菌在正常温度条件下培养24

26h,低温下培养5

8h;再在正常温度培养16

20h,低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重德张敏金垚黄钧周荣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