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火锅底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977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茶火锅底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火锅底料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火锅底料包括干料和湿料,干料的制备方法为通过将400~415份生牛油、3~3.5份红茶、3~4份香辛料(八角、良姜、陈皮、肉蔻、桂皮、草果、香叶、小茴香、甘松、甘草、白芷、山奈和千里香)以及157~162份制备火锅底料常用料(辣椒、藤椒、红花椒、冰糖、香菜、大葱、小葱和调味粉)进行炒制、冷却后制得;湿料的制备方法为将红茶和煮沸的纯净水浸泡后过滤,即得湿料;在食用时,通过将干料和湿料按照质量比为1:3~3.5熬煮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火锅底料风味、口感俱佳,且具有去火降噪去腥的作用效果。去火降噪去腥的作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火锅底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火锅底料加工
,特别是一种红茶火锅底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据考证,东汉时期即有火锅,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吃火锅的情景。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至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是山鸡等野味。
[0003]火锅一般而言,是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类似的料理,但主要在东亚地方特别盛行。火锅现吃现烫,辣咸鲜,油而不腻,暴汗淋漓,酣畅之极,解郁除湿,适于山川之气候,今发展为鸳鸯锅,麻辣清淡各别,各取所需,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
[0004]虽然我国火锅业迅速发展,火锅底料的品种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现有的火锅底料多延续传统火锅底料风格,以性温、热,味辛、辣的香辛料调味制成,食用后极易上火,且易造成胃粘膜损伤,引起胃疼和便秘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红茶火锅底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至少实现降火降燥、降低胃粘膜损伤、胃疼便利的目的。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红茶火锅底料,包括干料,所述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0008]400~415份生牛油、3~3.5份红茶、3~4份香辛料以及157~162份制备火锅底料常用料。
[0009]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制备火锅底料常用料包括辣椒、藤椒、红花椒、冰糖、香菜、大葱、小葱和调味粉;所述辣椒、藤椒、红花椒、冰糖、香菜、大葱、小葱和调味粉之间的质量比为90:12~15:2~3:1~2:2~4:3~5:2~3:42~45;
[0010]所述调味粉由鸡精、鲜香宝、味精和鲜味宝组成;所述鸡精、鲜香宝、味精和鲜味宝的质量比为20:10~12:3~5:3~5。
[0011]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香辛料包括八角、良姜、陈皮、肉蔻、桂皮、草果、香叶、小茴香、甘松、甘草、白芷、山奈和千里香;所述八角、良姜、陈皮、肉蔻、桂皮、草果、香叶、小茴香、甘松、甘草、白芷、山奈和千里香的质量比为5:5~5.5:3.8~4:3~3.2:4~4.1:4.9~5.1:7~7.2:7~7.1:3~3.1:2.7~2.9:2.9~3:1.8~2:2~2.2
[0012]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红茶选自马边山红茶的老叶;所述红茶选自
海拔>1000米、树龄>100年的茶树。
[0013]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辣椒选自河南新一代辣椒、印度椒和石柱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14]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火锅底料还包括湿料,所述湿料的制备方法为:将煮沸的纯净水加入红茶中,浸泡10~15min,过滤,滤液即为所述湿料。
[0015]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湿料的制备过程中,所述红茶和所述纯净水的质量比为1:30~35。
[0016]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所述湿料与所述干料的质量为3~3.5:1。
[0017]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8]S1预处理:将所述辣椒放入沸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捞出,剪碎,得泡水辣椒;将所述红花椒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捞出,得泡水花椒;
[0019]S2炒制:将350~380份所述生牛油放在锅里加热融化,待牛油温度升至140℃时,依次加入所述香菜、大葱、小葱、调味料、藤椒、香辛料并恒温炒制,其后加入1/2所述泡水辣椒进行炒制,泡水辣椒炒制过程中温度逐步降至92~96℃,其后依次加入剩余的辣椒以及所述冰糖并恒温炒制,再加入所述泡水花椒进行炒制,泡水花椒炒制过程中温度逐步降至87~90℃,其后依次加入剩余的生牛油以及所述红茶并恒温炒制,其后关火焖润20min,捞出、冷却,得到所述干料。
[0020]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可实施方式,加入红茶后炒制时间为10~15min。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红茶、牛油、香辛料以及制备火锅底料常用料按照一定配比以及一定工艺制备得到干料,该干料中红茶的茶香味较淡,相较纯牛油火锅,其中的生脂味以及油腻感显著降低,整体而言,干料味道较清爽,风味较佳,其与水混煮后食用,对口腔以及胃部刺激性较小,且上火程度明显降低,有利于对胃部的保护,且减少胃疼便秘现象;为了使火锅底料的口感、风味和降火等功效发挥最佳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与干料相适配的湿料,即在食用干料时,不需额外添加水,只需添加湿料即可,通过将干料和湿料混合熬煮,极大程度提高了火锅底料中的茶香味,使油香味、茶香味以及料香味三者相互平衡,风味极佳;通过测试发现,食用者在连续实用本专利技术中的火锅底料7天时,相较市售牛油火锅,其发生上火的概率大幅度降低,体现出本火锅底料降火降噪功效极强。
[0023]2.现有技术中,火锅底料常仅有干料,因未售卖与其适配的湿料,购买者仅能向其中加入水,如此会导致火锅口味、口感均较差,若要食用最佳风味的火锅,常需去对应的线下实体店方能实现,因火锅底料与骨汤搭配方能实现最佳口味;即使有商家推出骨汤与干料混卖的方式,然而因骨汤保质期短,易变质,食用时风味及营养大大降低;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火锅底料包括干料和湿料,在实际售卖时,湿料并非直接售卖茶水,而是将茶叶和纯净水分开包装,食用者购买该火锅底料时,仅需将红茶与纯净水煮沸过滤后,方能快速得到湿料,其后将湿料与干料熬煮即可制得最美味的火锅底料,食用者无须额外加水,直接加入食材即可,其与线下火锅店的味道完全一致,食用者无须去火锅店便能实用最佳口味的火锅,极大程度提高了便捷性,且红茶的保质期长,湿料中的茶叶包和纯净水包可以随时开封随时食用,能够使火锅底料一直处于最佳风味状态,受到了食用者的青睐,有利于
商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5]现有技术中,火锅底料通过性温、热,味辛、辣的调料调至而成,食用者食用该火锅底料后极易引发上火、刺激胃粘膜,引起胃疼和便秘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0026]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茶火锅底料,包括干料,所述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火锅底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干料,所述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400~415份生牛油、3~3.5份红茶、3~4份香辛料以及157~162份制备火锅底料常用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火锅底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火锅底料常用料包括辣椒、藤椒、红花椒、冰糖、香菜、大葱、小葱和调味粉;所述辣椒、藤椒、红花椒、冰糖、香菜、大葱、小葱和调味粉之间的质量比为90:12~15:2~3:1~2:2~4:3~5:2~3:42~45;所述调味粉由鸡精、鲜香宝、味精和鲜味宝组成;所述鸡精、鲜香宝、味精和鲜味宝的质量比为20:10~12:3~5:3~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火锅底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香辛料包括八角、良姜、陈皮、肉蔻、桂皮、草果、香叶、小茴香、甘松、甘草、白芷、山奈和千里香;所述八角、良姜、陈皮、肉蔻、桂皮、草果、香叶、小茴香、甘松、甘草、白芷、山奈和千里香的质量比为5:5~5.5:3.8~4:3~3.2:4~4.1:4.9~5.1:7~7.2:7~7.1:3~3.1:2.7~2.9:2.9~3:1.8~2:2~2.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茶火锅底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辣椒选自河南新一代辣椒、印度椒和石柱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火锅底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湿料,所述湿料的制备方法为:将煮沸的纯净水加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碟滋味餐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