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硫缓蚀剂生产用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947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硫缓蚀剂生产用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冷凝器,回流罐,冷却罐、预热罐,保温罐;反应釜本体和冷却罐包括釜体,釜盖;釜体外有夹套;反应釜本体夹套上有热介质进出口;冷却罐夹套上有冷介质进出口;预热罐上有进料管一,预热罐内有预热管,预热管的两端延伸至预热罐外部;预热罐底部有与反应釜本体连通的物料出口管;反应釜本体的釜盖上有进料管二、气相出口管,反应釜本体底部有与冷却罐连通的液体出料管;气相出口管与冷凝器连通,冷凝液出口管与回流罐连接;回流罐通过回流泵与反应釜本体连通;冷却罐底部有产品出口,釜盖上有进料管三;冷介质出口与保温罐连通;保温罐通过循环泵一与预热管的下部进口连通。连通。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硫缓蚀剂生产用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缓蚀剂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抗硫缓蚀剂生产应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钻井液中添加抗硫缓蚀剂是油气田抵抗硫化物腐蚀的最常用的措施。生产抗硫缓蚀剂一般采用需要先在反应釜中制备咪唑啉类化合物,然后在添加溶剂、以及其他组分搅拌而成。在制备咪唑啉类化合物时,采用油酸和二乙烯三胺等作为原料加热进行反应,大部分工艺的反应温度高达150

200℃,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然后再将其他组分加入到反应釜内。现有的反应装置一般采用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抗硫缓蚀剂的整个制备过程,如此设置设备的投入成本较低,但是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则被浪费掉,无法进行循环利用,导致整个过程中的热量利用率较低。另外,在制备咪唑啉类化合物时,由于反应温度较高,需要利用冷凝器对其中产生的气相物质进行冷凝,冷凝后的物料从回流罐返回到反应釜内,但是,冷凝后的物料温度与釜体内的温度相比,其温差较大,当回流的物料进入到反应釜内后导致反应釜局部的温度大大降低,影响到制备咪唑啉类化合物时的酰化反应和环化反应。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抗硫缓蚀剂生产应反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将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抗硫缓蚀剂生产用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外的冷凝器、回流罐,以及冷却罐、预热罐和保温罐;所述反应釜本体和所述冷却罐均包括釜体以及设置在釜体上的釜盖;所述釜体外设置有夹套;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夹套上设置有热介质进口和热介质出口;所述冷却罐的夹套上设置有冷介质进口和冷介质出口;所述预热罐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料管一,所述预热罐内设置有环绕其内壁呈螺旋状排布的预热管,所述预热管的两端延伸至所述预热罐外部,且其出口端延伸至回收罐中;所述预热罐的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管,所述物料出口管通过输料泵与反应釜本体之间连通;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釜盖上设置有进料管二、气相出口管,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液体出料管;所述气相出口管与冷凝器之间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冷凝液出口管与所述回流罐之间连接;所述回流罐通过管道与回流泵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回流泵的出口端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釜体上部连通;所述液体出料管通过出料泵与冷却罐之间连通;所述冷却罐的底部设置有产品出口,且其釜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料管三;所述冷却罐的冷介质出口与所述保温罐之间连通;所述保温罐通过循环泵一与所述预热管的下部进口之间连通。
[0005]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本体、所述冷却罐、所述预热罐中均设置有搅拌装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回流管靠近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一段上套装有预热室;所述回流管位于所述预热室内的部分呈S形排布,所述预热室上设置有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所述进口
管道与所述循环泵一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出口管道与所述回收罐之间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为列管式换热器,所述气相出口管与所述列管式换热器的壳程连通;所述冷凝液出口管位于所述冷凝器外的部分上上设置有呈S形的存液部;所述冷凝器顶部设置有排空管道。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回收罐外设置有循环泵二;所述回收罐通过循环泵二与所述冷却罐的冷介质进口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釜盖内设置有空腔。
[0010]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罐的罐体为双层中空结构。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有冷却罐,预热罐以及保温罐,反应物料在进入到反应釜本体之间首先将组分较多的物质例如油酸和二乙烯三胺加入到预热罐内进行预热,预热后的物料在送到反应釜本体内进行反应,当反应完成后,高温物料自反应釜本体排出进入到冷却罐内,利用冷介质对其进行降温,热量传递给冷介质后,温度上升的冷介质进入到保温罐,然后再从保温罐进入到预热罐内的预热管对油酸和二乙烯三胺进行预热,从而热量得以循环利用;2.本技术在回流管外设置预热室,同样利用保温罐内被加热的冷介质对回流物料进行预热,在避免其汽化的同时又不至于其与反应物料之间的温度差异过大。3.本技术在冷凝液出口管处设置存液部,防止气相物料进入到回流罐内,实现液封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1、预热罐;2、反应釜本体;3、进料管一;4、输料泵;5、冷却罐;6、保温罐;7、冷凝器;8、回收罐;9、出料泵;10、回流泵;11、循环泵一;12、进料管二;13、回流罐;14、冷凝液出口管;15、存液部;16、预热室;17、回流管;18、循环泵二;19、进口管道;20、出口管道;21、冷介质进口; 22、进料管三;23、气相出口管;24、冷介质出口;25、预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说明,以期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理解该方案的内容。
[0015]实施例1:
[0016]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抗硫缓蚀剂生产用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2,设置在反应釜本体2外的冷凝器7、回流罐13,以及冷却罐5、预热罐1和保温罐6;所述反应釜本体2和所述冷却罐5均包括釜体以及设置在釜体上的釜盖;所述釜体外设置有夹套;所述反应釜本体2的夹套上设置有热介质进口和热介质出口;此处的热介质一般采用现有的导热油,热油通过泵打入到夹套内对反应釜进行供热。此处的反应釜本体也可以采用电热式反应釜来进行供热,只要实现供热功能即可。所述冷却罐5的夹套上设置有冷介质进口21和冷介质出口24。
[0017]所述预热罐1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料管一3,所述预热罐1内设置有环绕其内壁呈螺旋状排布的预热管25,所述预热管25的两端延伸至所述预热罐1外部,且其出口端延伸至回收罐8中;所述预热罐1的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管,所述物料出口管通过输料泵4与反
应釜本体2之间连通;此处预热罐顶部的进料管一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具体个数根据采用的抗硫缓蚀剂生产工艺而定,将其中组分含量较多的物料例如油酸、二乙烯三胺等从进料管一处进入到预热室内进行预热,由于其组分较多,进行初步预热可以降低后续反应釜处热量消耗。
[0018]所述反应釜本体2的釜盖上设置有进料管二12、气相出口管23,所述反应釜本体2的底部设置有液体出料管;所述气相出口管23与冷凝器7之间连通,所述冷凝器7的冷凝液出口管14与所述回流罐13之间连接;所述冷凝器7为列管式换热器,所述气相出口管23与所述列管式换热器的壳程连通;列管式换热器的具体结构以及冷凝水的通水方式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此处不做改进。所述冷凝液出口管14位于所述冷凝器7外的部分上上设置有呈S形的存液部15;此处设置存液部时为了防止气流从冷凝液出口管处进入到回流罐内。所述冷凝器7顶部设置有排空管道。此处设置排空管道是用来排放不凝气以及对反应器进行快速降压使用,排空管道可以与火炬系统连通。另外,关于冷凝器上的压力表等此为常用设置,本实施例未作出改进,不需要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硫缓蚀剂生产用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2),设置在反应釜本体(2)外的冷凝器(7)、回流罐(13),以及冷却罐(5)、预热罐(1)和保温罐(6);所述反应釜本体(2)和所述冷却罐(5)均包括釜体以及设置在釜体上的釜盖;所述釜体外设置有夹套;所述反应釜本体(2)的夹套上设置有热介质进口和热介质出口;所述冷却罐(5)的夹套上设置有冷介质进口(21)和冷介质出口(24);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罐(1)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料管一(3),所述预热罐(1)内设置有环绕其内壁呈螺旋状排布的预热管(25),所述预热管(25)的两端延伸至所述预热罐(1)外部,且其出口端延伸至回收罐(8)中;所述预热罐(1)的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管,所述物料出口管通过输料泵(4)与反应釜本体(2)之间连通;所述反应釜本体(2)的釜盖上设置有进料管二(12)、气相出口管(23),所述反应釜本体(2)的底部设置有液体出料管;所述气相出口管(23)与冷凝器(7)之间连通,所述冷凝器(7)的冷凝液出口管(14)与所述回流罐(13)之间连接;所述回流罐(13)通过管道与回流泵(10)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回流泵(10)的出口端连通有回流管(17),所述回流管(17)与所述反应釜本体(2)的釜体上部连通;所述液体出料管通过出料泵(9)与冷却罐(5)之间连通;所述冷却罐(5)的底部设置有产品出口,且其釜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料管三(22);所述冷却罐(5)的冷介质出口(24)与所述保温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震王红薛鲁波骆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市万良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