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货舱的围护监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947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液货舱的围护监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围护监控系统包括液货舱、控制器、惰气发生器及惰气存储器。液货舱设置在货舱处所内,与货仓处所之间形成第一密封腔,液货舱内的储藏罐和绝缘层之间形成第二密封腔,惰气发生器通过第一供气管与第一密封腔连通,第一密封腔通过第一排气管与外界连通,惰气存储器通过第二供气管与第二密封腔连通,第二密封腔通过第二排气管与外界连通,控制器控制第一供气管和第二供气管的开关。利用船舶现有的惰气发生器和惰气存储器,将第一密封腔与惰气发生器,第二密封腔与惰气存储器管路连接,控制器集中控制,实现惰性气体在第一密封腔及第二密封腔的静态和/或动态循环控制,提高液货舱的安全维护效果。高液货舱的安全维护效果。高液货舱的安全维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货舱的围护监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液货舱的围护监控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液货舱的围护监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液化气船是用于运输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低温液货的专用船舶,液货装载在液化气船的液货舱中。通常低温液货的蒸发气和空气的混合比例达到1.5%

15%之间时属于可燃范围,在局部空间内遇见明火甚至会引起爆炸。
[0003]根据IGC规则要求,对于要求部分次屏蔽的B型液货舱的货物围护系统,其屏蔽间处所和货舱处所均应适当填充干燥的惰性气体进行惰化,保持惰化的惰性气体可以利用船上的惰性气体发生系统或储存的惰性气体提供,对于船上惰性气体的储存量至少需要满足30天的正常消耗。现有技术中,B型液货舱的监测管理系统通常采用供气管、排气管、压力计及流量计等构件组成单向输出的循环系统,具有简单的操作程序,但难以在复杂多变的海上进行正常的操作运营和精细灵活的维护。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液货舱的围护监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海上环境中进行正常的运营和维护,提高液货舱的安全维护效果,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货舱的围护监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海上环境中进行正常的运营和维护,提高液货舱的安全维护效果。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货舱的围护监控系统,该液货舱的围护监控系统包括液货舱、控制器、惰气发生器及惰气存储器;
[0007]液货舱设置在货舱处所内,与货仓处所之间形成第一密封腔,液货舱包括储藏罐和包裹储藏罐的绝缘层,储藏罐和绝缘层之间形成第二密封腔;
[0008]惰气发生器通过第一供气管与第一密封腔连通,用于第一密封腔内惰性气体的填充提供气源,第一供气管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第一密封腔的压力状态控制第一供气管的开关,第一密封腔通过第一排气管与外界连通;
[0009]惰气存储器通过第二供气管与第二密封腔连通,用于第二密封腔内惰性气体的填充提供气源,第二供气管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第二密封腔的压力状态控制第二供气管的开关,第二密封腔通过第二排气管与外界连通。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供气管上设有第一平衡支管,所述第一平衡支管与所述第一密封腔连通,所述第一平衡支管上设有第一支阀,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支阀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支阀的开关。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有第二平衡支管,所述第二平衡支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排气管形成第一交点,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密封腔,所述第
二平衡支管上设有第二支阀,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支阀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二支阀的开关。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回气管和回气支管,所述回气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排气管位于所述第二密封腔的入口端与第一交点之间,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惰气存储器,所述回气支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排气管的排气端与所述第一交点之间,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回气管。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供气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阀门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供气管的开关;所述第二供气管上还设有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相互并联后串接在所述第二供气管上,所述第一支管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支管设有第三阀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开关。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供气管通气时,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有且仅有一个支管处导通状态,惰性气体通过所述第一支管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二支管。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压力单元,所述压力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腔和所述第二密封腔连接,用于所述第一密封腔和所述第二密封腔压力状态,所述压力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器。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设有第一排气阀,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有第二排气阀,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阀和第二阀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的开关。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货舱处所外设有连通第一密封腔的压力释放盖和压力真空阀,所述第一供气管和第二供气管靠近气源入口端设有止回阀。
[0018]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货舱的围护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围护监控系统,包括置换模式、常态航行模式及装卸模式。
[0019]在置换模式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排气阀及第二排气阀打开,惰气发生器内的惰性气体经第一供气管快速进入第一密封腔,而第一密封腔内的气体则通过第一排气管排出至外界大气中;同时惰气存储器内的惰性气体通过第二供气管及第一支管快速进入第二密封腔内,而第二密封腔内的气体则通过第二排气管排出至外界大气中。
[0020]在常态航行模式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排气阀及第二排气阀关闭,惰气存储器内的惰性气体经过第二供气管及第二支管低速进入第二密封腔内,再通过回气管返回至惰气存储器中,并不断循环重复该过程,在第二密封腔内的惰性气体压力超出第二阈值时,控制器控制打开第二排气阀,将第二密封腔内多余的惰性气体经第二排气管排放至外界大气中,以保持第一密封腔与第二密封腔之间的压力平衡;
[0021]在装卸模式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排气阀及第二排气阀关闭,在第一密封腔内的压力小于第二密封腔且压力差超出第一阈值时,控制器打开第二支阀,使第二密封腔内的部分惰性气体通过第二平衡支管分流排放进入至第一密封腔内,以保持第一密封腔与第二密封腔之间的压力平衡。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密封腔与第二密封腔之间的压力平衡包括第一密封腔与第二密封腔均达到预设压力,且第二密封腔的预设压力值大于第一密封腔的预设压
力值。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液货舱的围护监控系统,该围护监控系统包括液货舱、控制器、惰气发生器及惰气存储器。液货舱设置在货舱处所内,与货仓处所之间形成第一密封腔,液货舱内的储藏罐和绝缘层之间形成第二密封腔,惰气发生器通过第一供气管与第一密封腔连通,第一密封腔通过第一排气管与外界连通,惰气存储器通过第二供气管与第二密封腔连通,第二密封腔通过第二排气管与外界连通,控制器控制第一供气管和第二供气管的开关。利用船舶现有的惰气发生器和惰气存储器,将第一密封腔与惰气发生器,第二密封腔与惰气存储器管路连接,控制器集中控制,实现惰性气体在第一密封腔及第二密封腔的静态和/或动态循环控制,提高液货舱的安全维护效果。
[002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液货舱的围护监控系统,该围护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一平衡支管、第二平衡支管、回气管及回气支管,控制器根据第一密封腔及第二密封腔的压力状态,控制第一平衡支管、第二平衡支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货舱的围护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货舱、控制器、惰气发生器及惰气存储器;所述液货舱设置在货舱处所内,与所述货仓处所之间形成第一密封腔,所述液货舱包括储藏罐和包裹所述储藏罐的绝缘层,所述储藏罐和所述绝缘层之间形成第二密封腔;所述惰气发生器通过第一供气管与所述第一密封腔连通,用于所述第一密封腔内惰性气体的填充提供气源,所述第一供气管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密封腔的压力状态控制所述第一供气管的开关,所述第一密封腔通过第一排气管与外界连通;所述惰气存储器通过第二供气管与所述第二密封腔连通,用于所述第二密封腔内惰性气体的填充提供气源,所述第二供气管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密封腔的压力状态控制所述第二供气管的开关,所述第二密封腔通过第二排气管与外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气管上设有第一平衡支管,所述第一平衡支管与所述第一密封腔连通,所述第一平衡支管上设有第一支阀,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支阀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支阀的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有第二平衡支管,所述第二平衡支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排气管形成第一交点,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密封腔,所述第二平衡支管上设有第二支阀,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支阀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二支阀的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围护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气管和回气支管,所述回气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排气管位于所述第二密封腔的入口端与第一交点之间,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惰气存储器,所述回气支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排气管的排气端与所述第一交点之间,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回气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气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阀门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供气管的开关;所述第二供气管上还设有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相互并联后串接在所述第二供气管上,所述第一支管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支管设有第三阀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开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围护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气管通气时,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有且仅有一个支管处导通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兵柳一点周清华郑双燕何儒尹含于瑶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