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折线型限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939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1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折线型限幅器,双折线型限幅器包括:设置在微带电路板上的微带线、两级二极管对管以及射频扼流电感,所述微带线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输入端为所述限幅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弯折部通过串联的第一级二极管对管和所述射频扼流电感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通过第二级二极管对管连接所述限幅器的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大信号下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折线型限幅器


[0001]本申请属于微波
,具体涉及到一种双折线型限幅器。

技术介绍

[0002]限幅器芯片是一种可实现自行控制功率衰减的芯片,应用于各类精密设备前端,用于阻止大功率信号对接收器件的损害,起到保护的作用。整体的运行过程为,当接收到的信号较小时可无损坏的通过;当接收到的信号为大信号,那么将会急剧衰减,这一功率值称为门限电平,输入功率超过门限电平后,输出功率不再增加,起到保护作用。
[0003]限幅器的发展经历了比较成熟的发展,微波限幅器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有早期使用的气体放电管限幅器、铁氧体限幅器、体效应限幅器以及现如今常用的固体器件限幅器。随着技术发展,追求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固体器件将是发展之趋,因此渐渐的固态器件PIN (positive

intrinsic

negative)二极管类型的限幅器由于其优良特性,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0004]现有技术学采用多级级联二极管实现限幅,而通过添加多级联二极管,不仅会使体积增大、结构变复杂、成本提高,而且级联效果也并无明显好转。针对提升限幅器的耐功率能力,不同类型的限幅器有不同的改进方式,但改动较大的部位都聚焦在第一级二极管中,因为第一级PIN管的耐受程度决定了整个限幅器的工作特性,这也是耐受提升设计都集中在第一级PIN管的原因,依靠第一级PIN管阵来应对大功率射频信号的输入。但是随着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提升耐功率能力与插损值将成为相互制约的一段关系,受到的材料和器件结构限制也越来越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折线型限幅器,以解决现有的耐受程度低、插入损耗大的问题。
[0006]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折线型限幅器,包括:设置在微带电路板上的微带线、两级二极管对管以及射频扼流电感,所述微带线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输入端为所述限幅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弯折部通过串联的第一级二极管对管和所述射频扼流电感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通过第二级二极管对管连接所述限幅器的输出端。
[0007]可选的,所述微带线还包括第一段微带线,所述第一级二极管对管通过所述第一段微带线与所述射频扼流电感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作为所述限幅器的输入端的输入微带线、与所述输入微带线垂直连接的第一垂直微带线以及与所述第一垂直微带线垂直连接的第一平行微带线,所述第一平行微带线与所述第一级二极管对管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级二极管对管包括6个二极管,其中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平行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
阳极与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接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平行微带线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级二极管对管包括的6个二极管为同一规格的二极管,其中二极管的长度为20um,宽度为100um。
[0011]可选的,所述双折线型限幅器还包括一电容,所述第二级二极管对管通过所述电容连接所述限幅器的输出端。
[0012]可选的,所述微带线还包括第二段微带线和第三段微带线,所述第二级二极管对管通过所述第二段微带线与所述电容连接,所述电容通过所述第三段微带线接所述双折线型限幅器的输出端。
[0013]可选的,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与所述第二级二极管对管连接的第一微带线、与所述第一微带线垂直连接的第二垂直微带线以及与所述第二垂直微带线垂直连接的第二平行微带线,所述第二平行微带线与所述射频扼流电感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第二级二极管对管包括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0015]可选的,所述双折线型限幅器的芯片尺寸为1720um*927um。
[0016]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折线型限幅器,双折线型限幅器包括:设置在微带电路板上的微带线、两级二极管对管以及射频扼流电感,所述微带线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输入端为所述限幅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弯折部通过串联的第一级二极管对管和所述射频扼流电感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通过第二级二极管对管连接所述限幅器的输出端,能够实现大信号下1

6GHz的限幅功能,耐受程度高、插入损耗小。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双折线型限幅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双折线型限幅器的限幅电平仿真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双折线型限幅器的回波损耗仿真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双折线型限幅器的插入损耗仿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本申请还可以采
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折线型限幅器。如附图1所示,双折线型限幅器包括:设置在微带电路板上的微带线1、两级二极管对管2、3以及射频扼流电感L,所述微带线 1包括第一弯折部10和第二弯折部11,所述第一弯折部10的输入端为所述限幅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弯折部10通过串联的第一级二极管对管2和所述射频扼流电感L与所述第二弯折部11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11通过第二级二极管对管3连接所述限幅器的输出端。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第一变折部10和第二弯折部11优化阻抗匹配,解决级联限幅器插入损耗大、结构复杂、体积大以及在较为严苛的环境中工作的技术问题,能够实现大信号下1

6GHz的限幅功能,耐受程度高、插入损耗小。
[002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微带线1还包括第一段微带线12,所述第一级二极管对管2 通过所述第一段微带线12与所述射频扼流电感L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10包括作为所述限幅器的输入端的输入微带线101、与所述输入微带线101垂直连接的第一垂直微带线102 以及与所述第一垂直微带线102垂直连接的第一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折线型限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折线型限幅器包括:设置在微带电路板上的微带线、两级二极管对管以及射频扼流电感,所述微带线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输入端为所述限幅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弯折部通过串联的第一级二极管对管和所述射频扼流电感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通过第二级二极管对管连接所述限幅器的输出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折线型限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线还包括第一段微带线,所述第一级二极管对管通过所述第一段微带线与所述射频扼流电感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折线型限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作为所述限幅器的输入端的输入微带线、与所述输入微带线垂直连接的第一垂直微带线以及与所述第一垂直微带线垂直连接的第一平行微带线,所述第一平行微带线与所述第一级二极管对管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折线型限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二极管对管包括6个二极管,其中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平行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接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平行微带线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清褚海森李赣湘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芯引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