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914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连接线,包括第一接线段和第二接线段,第一接线段与第二接线段之间通过保险丝装置相连接,保险丝装置包括壳体及熔体,壳体包括内壳和套设在内壳外的外壳,内壳具有空腔,熔体设置在空腔内,且熔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内壳采用热固性材料制成,第一接线段穿过外壳和内壳后固定连接于熔体的第一端,第二接线段穿过外壳和内壳后固定连接于熔体的第二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集成了保险丝装置,大幅提升了安全性,且保证了熔体可靠分断,并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并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并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连接线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连接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连接线。

技术介绍

[0002]电池作为能源装置,广泛的应用在电动车、电动工具、家用电器上。电池与控制器、电池与电池之间皆需要通过电池连接线实现电气连接,常规的电池连接线只是两端连有接线端子的一段导线,为实现保护功能必须在电池连接线上安装保险丝盒,保险丝盒的保险丝与连接线通过螺栓或者插拔式连接器实现连接,该种结构存在体积大、成本高、安装耗时、可靠性不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连接线,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电池连接线,包括第一接线段和第二接线段,所述第一接线段与所述第二接线段之间通过保险丝装置相连接,所述保险丝装置包括:
[0005]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套设在所述内壳外的外壳,所述内壳具有空腔;以及
[0006]熔体,所述熔体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熔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0007]其中,所述内壳采用热固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接线段穿过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后固定连接于所述熔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接线段穿过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后固定连接于所述熔体的第二端。
[0008]可选地,所述熔体包括中部段、第一端部段和第二端部段,所述第一端部段和所述第二端部段分别形成在所述中部段两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接线段和所述第二接线段相压接,所述第一端部段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二端部段的宽度皆大于所述中部段的宽度,以使所述熔体整体为中部小两头大的结构。
[0009]可选地,所述熔体具有通过纯铜或铜合金冲压而成的本体。
[0010]可选地,所述本体上在所述中部段位置形成有锡层。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段和所述第二端部段皆包括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上形成有容置槽。
[0012]可选地,所述内壳包括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相互对合,且所述内壳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供所述第一接线段穿设的第一插线孔和供所述第二接线段穿设的第二插线孔。
[0013]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套筒体、第一端套和第二端套,所述第一端套和所述第二端套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筒体的两端,所述第一端套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插线孔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端套上具有与所述第二插线孔相通的第二通孔。
[0014]可选地,所述套筒体采用透明的阻燃耐温塑料制成。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套采用热固性材料制成。
[0016]可选地,所述第二端套采用热固性材料制成。
[0017]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连接线拆分成两段,并在两段之间增设保险丝装置,在有电池块短路情况下,能优先熔断保险丝装置内的熔体,保障了其余电池块的安全,大幅提升了安全性;并且,壳体采用内、外双壳,一方面,由于内壳采用热固性材料制成,能够承受熔体熔断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和电弧,避免了电弧外泄,保证了熔体可靠分断;另一方面,基于外壳的设置,提升了抗拉强度,进而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0018]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连接线的结构图;
[0021]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连接线的分解图;
[0022]图3为图2中的熔体的结构图。
[0023]图中标号说明:10、第一接线段;11、第一连接头;20、第二接线段;21、第二连接头;30、保险丝装置;310、壳体;311、内壳;3111、第一壳部;3112、第二壳部;3113、第一紧固件;3114、第二紧固件;312、外壳;3121、套筒体;3122、第一端套;31221、第一通孔;3123、第二端套;31231、第二通孔;320、熔体;3201、第一端;3202、第二端;321、中部段;322、第一端部段;323、第二端部段;324、弧形部;3241、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技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0025]结合参阅图1和图2,电池连接线包括第一接线段10和第二接线段20,第一接线段10的一端上具有第一连接头11,第一连接头11可以用于正极接线,第二接线段20的一端上具有第二连接头21,第二连接头21可以用于负极接线,第一接线段10与第二接线段20之间通过保险丝装置30相连接,保险丝装置30包括壳体310及熔体320,壳体310包括内壳311和套设在内壳311外的外壳312,内壳311具有空腔(空腔图中未标记),熔体320设置在空腔内,如图3所示,熔体320具有第一端3201和第二端3202,本技术实施例中,内壳311采用热固性材料制成,热固性材料可以是团状模塑料(Bulk/Doughmolding compounds,简称BMC/DMC),热固性材料还可以是酚醛塑料、环氧塑料、氨基塑料、不饱和聚酯、醇酸塑料等等,第一接线段10穿过外壳312和内壳311后固定连接于熔体320的第一端3201,第二接线段20穿过外壳312和内壳311后固定连接于熔体320的第二端3202。
[0026]传统的电池连接线为单一导线,电池块短路时,单一导线会经过较大的电流,此刻单一导线发热,容易烧断,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上述结构的电池连接线,通过将连接线拆分成两段,并在两段之间增设保险丝装置30,即,电池连接线集成了保险丝装置,在有电池块短路情况下,能优先熔断保险丝装置30内的熔体320,保障了其余电池块的安全,大幅提升了安全性;并且,壳体310采用内、外双壳,一方面,由于内壳311采用热固性材料制成,
能够承受熔体320熔断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和电弧,避免了电弧外泄,保证了熔体320可靠分断;另一方面,基于外壳312的设置,提升了抗拉强度,进而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0027]如图3所示,熔体320包括中部段321、第一端部段322和第二端部段323,第一端部段322和第二端部段323分别形成在中部段321两端、且分别与第一接线段10和第二接线段20相压接,第一端部段322的宽度以及第二端部段323的宽度皆大于中部段321的宽度,以使熔体320整体为中部小两头大的结构,如此,熔体320中部形成狭颈,当线路电流超过正常值时,狭颈的温度迅速上升,最终狭颈熔断形成断口,切断线路实现保护作用。
[0028]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熔体320具有通过纯铜或铜合金冲压而成的本体,也就是说,本体可以采用纯铜或铜合金冲压形成,如此,电阻小功耗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线段和第二接线段,所述第一接线段与所述第二接线段之间通过保险丝装置相连接,所述保险丝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套设在所述内壳外的外壳,所述内壳具有空腔;以及熔体,所述熔体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熔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内壳采用热固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接线段穿过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后固定连接于所述熔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接线段穿过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后固定连接于所述熔体的第二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熔体包括中部段、第一端部段和第二端部段,所述第一端部段和所述第二端部段分别形成在所述中部段两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接线段和所述第二接线段相压接,所述第一端部段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二端部段的宽度皆大于所述中部段的宽度,以使所述熔体整体为中部小两头大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熔体具有通过纯铜或铜合金冲压而成的本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连接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超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