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饲料桑的多元化的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909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6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饲料桑的多元化的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种植饲料桑;收集所述饲料桑,将所述饲料桑用于养殖畜禽和/或培养食用菌;采用包括所述畜禽产生的畜禽粪和/或所述食用菌采摘后形成的食用菌糠作为蚯蚓养殖基料的堆肥底料的原料用于养殖蚯蚓;将养殖蚯蚓产生的蚯蚓养殖废弃物用于种植所述饲料桑。该方法不仅能够输出多元化的商业产品提高饲料桑的利用水平,还能够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能够保证饲料桑种植产业的良性发展。展。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饲料桑的多元化的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农业种养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饲料桑的多元化的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饲料桑指经过品种选育或种植模式改良的,具有生长速度快、蛋白含量高、抗逆性强、适于机械化采收等特性的饲用桑品种。基于降低种植成本、集中管理、机械化采收等因素,饲料桑多采用集中规模化种植。大规模的种植,需要大量的肥料投入,对应着有大量的饲料桑产出,为实现饲料桑产业的效益最大化,保证饲料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围绕饲料桑建立一种高效的种养方法,使饲料桑能够得到高效利用,且有利于生态循环,然而,对于这一现状目前并没有成熟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饲料桑的利用水平,且有利于生态循环的基于饲料桑的多元化的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方法。
[0004]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饲料桑的多元化的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种植饲料桑;
[0006]收集所述饲料桑,将所述饲料桑用于养殖畜禽和/或培养食用菌;
[0007]采用包括所述畜禽产生的畜禽粪和/或所述食用菌采摘后形成的食用菌糠作为蚯蚓养殖基料的堆肥底料的原料用于养殖蚯蚓;
[0008]将养殖蚯蚓产生的蚯蚓养殖废弃物用于种植所述饲料桑。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养殖畜禽的饲料桑为生长高度70cm~100cm的全株饲料桑;
[0010]用于培养食用菌的饲料桑为生长高度不低于120cm的全株饲料桑。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饲料桑用于培养食用菌的步骤包括:
[0012]将所述饲料桑粉碎成食用菌用饲料桑颗粒;
[0013]以所述食用菌用饲料桑颗粒为原料制成食用菌培养基,再使用所述食用菌培养基培养所述食用菌。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食用菌用饲料桑颗粒的粒径为2cm~3cm;
[0015]所述食用菌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0%~67%。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0017](1)直接以新鲜的所述食用菌用饲料桑颗粒为原料制成所述食用菌培养基;
[0018](2)将所述食用菌用饲料桑颗粒风干,以风干后的食用菌用饲料桑颗粒为原料制成所述食用菌培养基。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食用菌用饲料桑颗粒风干,以风干后的食用菌用饲
料桑颗粒为原料制成所述食用菌培养基时,所述食用菌为金针菇或杏鲍菇;
[0020]可选地,所述食用菌为金针菇,所述食用菌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如下组分:
[0021][0022][0023]可选地,所述食用菌为杏鲍菇,所述食用菌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如下组分:
[0024][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1kg所述食用菌培养基中还添加有15mg~25mg维生素B1。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7]将养殖得到的蚯蚓用于养殖畜禽。
[00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堆肥底料的原料包括所述畜禽产生的畜禽粪、所述食用菌采摘后形成的食用菌糠以及玉米秸秆,所述畜禽粪、所述食用菌糠以及玉米秸秆的质量比为(2~4):(2~5):(1~2);
[0029]所述食用菌糠包括质量比为(2~4):(1~3)的金针菇菌糠以及杏鲍菇菌糠。
[00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蚯蚓养殖基料通过包括如下步骤进行制备:
[0031]将堆肥发酵菌与玉米粉混合形成混合物,再将所述混合物与所述堆肥底料混合堆积,堆积形成的堆体高度为1.3米~1.5米,堆积期间,进行翻堆2次~4次;
[0032]温度为25℃~33℃时,堆积时间为25天~35天;温度为10℃~20℃时,堆积时间为45天~60天;
[0033]所述堆肥发酵菌与所述玉米粉的质量比为1:(50~200);
[0034]所述堆肥发酵菌与所述堆肥底料的质量比为(0.05~0.2)千克:1吨;
[0035]所述堆肥发酵菌包括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以及酵母菌中的至少一种。
[0036]上述基于饲料桑的多元化的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方法以种植得到的饲料桑为原料,将饲料桑用于养殖畜禽和/或培养食用菌,然后采用包括畜禽产生的畜禽粪和/或食用菌采摘后形成的食用菌糠作为蚯蚓养殖基料的堆肥底料的原料用于蚯蚓养殖,接着又将蚯蚓产生的蚯蚓养殖废弃物用于饲料桑种植,每一个种养环节所形成的产出产品(畜禽、食用菌等)可作为商品输出且种养废弃物(畜禽粪、食用菌糠、蚯蚓养殖废弃物等)可用于下一个种养环节中,该方法不仅能够输出多元化的商业产品提高饲料桑的利用水平,还能够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能够保证饲料桑种植产业的良性发展。
附图说明
[0037]图1基于饲料桑的多元化的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40]本申请中,以开放式描述的技术特征中,包括所列举特征组成的封闭式技术方案,也包括所列举特征的开放式技术方案。
[0041]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于饲料桑的多元化的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2]种植饲料桑;
[0043]收集饲料桑,将饲料桑用于养殖畜禽和/或培养食用菌;
[0044]采用包括畜禽产生的畜禽粪和/或食用菌采摘后形成的食用菌糠作为蚯蚓养殖基料的堆肥底料的原料用于养殖蚯蚓;
[0045]将养殖蚯蚓产生的蚯蚓养殖废弃物用于种植饲料桑。
[0046]上述基于饲料桑的多元化的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方法以种植得到的饲料桑为原料,将饲料桑用于养殖畜禽和/或培养食用菌,然后采用包括畜禽产生的畜禽粪和/或食用菌采摘后形成的食用菌糠作为蚯蚓养殖基料的堆肥底料的原料用于养殖蚯蚓,接着又将养殖蚯蚓产生的蚯蚓养殖废弃物用于种植饲料桑,每一个种养环节所形成的产出产品(畜禽、食用菌等)可作为商品输出且种养废弃物(畜禽粪、食用菌糠、蚯蚓养殖废弃物等)可用于下一个种养环节中,该方法不仅能够输出多元化的商业产品提高饲料桑的利用水平,还能够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能够保证饲料桑种植产业的良性发展。
[0047]关于培养食用菌:
[0048]在一个具体的示例,用于培养食用菌的饲料桑为生长高度不低于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饲料桑的多元化的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种植饲料桑;收集所述饲料桑,将所述饲料桑用于养殖畜禽和/或培养食用菌;采用包括所述畜禽产生的畜禽粪和/或所述食用菌采摘后形成的食用菌糠作为蚯蚓养殖基料的堆肥底料的原料用于养殖蚯蚓;将养殖蚯蚓产生的蚯蚓养殖废弃物用于种植所述饲料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饲料桑的多元化的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养殖畜禽的饲料桑为生长高度70cm~100cm的全株饲料桑;用于培养食用菌的饲料桑为生长高度不低于120cm的全株饲料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饲料桑的多元化的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饲料桑用于培养食用菌的步骤包括:将所述饲料桑粉碎成食用菌用饲料桑颗粒;以所述食用菌用饲料桑颗粒为原料制成食用菌培养基,再使用所述食用菌培养基培养所述食用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饲料桑的多元化的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用饲料桑颗粒的粒径为2cm~3cm;所述食用菌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0%~67%。5.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饲料桑的多元化的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1)直接以新鲜的所述食用菌用饲料桑颗粒为原料制成所述食用菌培养基;(2)将所述食用菌用饲料桑颗粒风干,以风干后的食用菌用饲料桑颗粒为原料制成所述食用菌培养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饲料桑的多元化的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食用菌用饲料桑颗粒风干,以风干后的食用菌用饲料桑颗粒为原料制成所述食用菌培养基时,所述食用菌为金针菇或杏鲍菇;可选地,所述食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静魏金涛赵娜郭万正朱克军陈芳樊启文杜恩存陶文静黄少文金枫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谷云科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