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低洼地区的桃、鳖、黄花苜蓿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690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适用于低洼地区的桃、鳖、黄花苜蓿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方法,该方法由种养系统构建、桃的养护与管理、幼鳖的放养与管理、黄花苜蓿的栽种与管理4个生产步骤组成。系统中,桃休眠期捕捞鳖、收割黄花苜蓿,鳖养殖期、黄花苜蓿生长期采摘桃,从而实现了桃、鳖、黄花苜蓿等生长季节的互补,进而提高了人工利用率,延伸了市场供给,加快了资金回笼,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增加种养殖的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收。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低洼地区的桃、鳖、黄花苜蓿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种植及水产养殖业,涉及种植和水产养殖形成的生态循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低洼地区的桃、鳖、黄花苜蓿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桃(Amygdaluspersica L.)是我国常见的水果,是一种落叶小乔木。近年来,桃子种植面积呈增长态势,相继涌现出一大批品牌,产业发展较好。但桃耐涝性差,当桃园积水2

3天时,树叶脱落树枝枯萎,而桃树供水不足又会影响树枝发育,造成裂果。因此种植桃树需要挖畦沟,特别是在低洼地区,除畦沟外,还要设置外包围二级排水沟和集水池,涝季及时排水,旱季及时供水。
[0003]目前桃树种植方法相对传统,品种经营单一,果实采摘期短,自然休眠期长,受季节影响大,人工利用率低,用肥用药多,土地利用率低,沟渠占地多,且其作用仅限于储水、排水,还有较大的利用空间,种植户经济效益低。因此,急需调整桃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桃园沟渠和土地、生产时间、生态资源等,研究出效益和生态绿色双丰收的种养模式,套种或套养高附加值的产品,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达到减肥减药,绿色生态防控,提高单位收益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0004]鳖(Pelodiscus sinensis),俗称甲鱼,是一种卵生两栖爬行动物,常在水底的泥沙中生活,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鳖是一种珍贵的经济动物,不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被视为名贵的滋补品。近年来,鳖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深受市民喜欢,尤其是对野生或散养的鳖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鳖的养殖前景可观。全国各地已广泛开展人工养殖,目前主要有温室工厂化养殖和池塘生态养殖,两者价格相差较大,温室工厂化养殖约30元/斤,而池塘生态养殖约100

120元/斤。工厂化温室养殖投资大、能耗高、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用药多、污水和废气排放大,对环境污染大,养成的鳖口味相对差,收益低。由于资源问题、环保问题和产品质量问题日益突出,江浙沪地区工厂化温室养殖鳖已经被取缔,生态养殖的优质鳖供不应求;而池塘生态养殖鳖养殖密度低,池塘利用率低,还要设专门的晒背台,养殖周期长、效益低。因此,需要探索出一个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高效生态、产品优质的鳖养殖新模式。
[0005]黄花苜蓿(Medicagofalcata L.),又称野苜蓿,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 20

120cm,耐寒抗旱,耐盐碱,适应能力强,抗病虫害强。黄花苜蓿富含维生素A、C、E 及多种氨基酸,它的幼嫩茎叶尖部分可作蔬菜,营养价值高、味美,2021年蔬菜价格暴涨,其中黄花苜蓿卖到15元一斤,贵过猪肉价。除此以外,黄花苜蓿也是很好的饲料和绿肥,在解决我国面临的蛋白质饲料缺乏、土壤肥力下降问题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黄花苜蓿与现有技术中的紫花苜蓿的形态特征不同,主要价值不同,种植方法也不同,因此,管理方法和技术要求有很大的不同。
[0006]迄今为止,关于鳖的综合种养模式主要有稻田、藕塘、茭白田等,与桃树结合的种养模式主要是畜牧业,如桃林鸡、鸭、鹅、羊等,中国专利(CN102349410A)公开了桃树下套种
紫花苜蓿的栽培方法,该方法是单纯的在桃树行间采用条播或者撒播的方式进行套种紫花苜蓿的方法,从而实现减少桃树病虫害,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目标,然而紫花苜蓿株高、秸秆粗硬,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达数米至数十米,容易与桃树争抢营养,尤其是在桃树树冠滴水内种植对桃树影响较大,而且现有技术紫花苜蓿的种植时间是春季,5~6月份收获,与桃树的生长期一致,也会与桃树争抢营养,影响桃树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依托上述研究进行,针对现有鳖及桃树生态种养系统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低洼地区的桃、鳖、黄花苜蓿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方法,该方法由种养系统构建、桃的养护与管理、幼鳖的放养与管理、黄花苜蓿的栽种与管理4个生产步骤组成,具体如下:
[0008]A)种养系统构建
[0009]选择年平均气温为12℃~17℃,休眠期≤7.2℃的低温积累400小时以上,年日照时数≥1000小时的低洼地区,由于鳖喜光怕惊,因此要选择环境安静、通风透光的桃园,土壤质地以土层深厚的砂壤,pH值在5.5

6.5微酸性,地下水位在1m以下的非重茬地。
[0010]种养系统中分开设置种植区和养殖区,为了不损害果树根系,不影响桃产量、甜度和口感,使养殖的鳖优质生态,种植区与养殖区面积比为9:1。种植区种植桃,为了利于机械化操作及提高桃园整体的通风性,桃行距6米,株距3.7

4.2米,28株/亩,每2行合成一畦。为了更利于汛期排水,设置南北向畦沟(一级排水沟)用于排水,畦沟上口宽0.7

0.8 米,下口宽0.3

0.4米,深0.3

0.4米,无积水。在种植区外围设置二级排水沟,与畦沟相连,上口宽2

3米,下口宽1.5

1.8米,深1.8

2米,水深控制在0.8

1米。为了使桃园在涝季及时排水、旱季及时供水,在种植区一侧设置集水池,深3.5米,并配备一个自动控制的抽水泵,将水位控制在2.5

3米。
[0011]养殖区面积包括二级排水沟和集水池面积。为了方便鳖晒背及上岸去桃林,在集水池与种植区之间设置连接缓坡,坡宽3米,坡斜度40

50
°
,坡长和集水池长度相同。为了防止鳖外逃,在整个种养系统外围设置防逃设施,用高80

100cm、厚度为20

40丝的塑料厚膜预埋入土20cm,在厚膜外每隔1米竖立一根直径8mm、高1米玻璃钢支撑立柱,入土30cm,再用铁丝或尼龙扎带将厚膜与玻璃支撑柱固定,防逃设施内外两侧用土踩实填缝,转角处成弧形,使鳖无法爬出。为了防止因活动区域过大,幼鳖不熟悉环境而无法返回集水池,在连接缓坡上端与种植区相接处设置临时隔离栏,材料及设置方法与防逃设施一致,将幼鳖的活动区域暂时控制在集水池和连接缓坡范围内。
[0012]B)桃的养护与管理
[0013]每年9月中旬

10月中旬,桃收获采摘后,全面清园,给桃树施月子肥,在树冠滴水外缘处,施生物有机肥1000kg/亩,该有机肥是用夏季淘汰下来的烂果及粉碎后的桃树枝加酵素制作,并混入蚯蚓肥200kg/亩,搭配糖醇钙镁和硫酸钾镁各30kg/亩,低洼地区的土壤易板结,因此为了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疏松度,同时使肥料与土壤拌合均匀,采用旋耕方式将肥料旋耕入土,旋耕深度为30cm,然后用鳖养殖肥水充分灌水,防止叶片早落,增加树体营养,提高花芽质量。
[0014]对桃树进行秋、冬两季修剪、整形,剪除徒长枝、病虫枝、弱枝、小枝,采用“三主枝开心形”修剪桃树,定干60cm,主枝分枝角度在6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低洼地区的桃、鳖、黄花苜蓿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种养系统构建选择年平均气温为12℃~17℃,休眠期≤7.2℃的低温积累400小时以上,年日照时数≥1000小时的低洼地区进行系统构建;由于鳖喜光怕惊,因此要选择环境安静、通风透光的桃园,土壤质地以土层深厚的砂壤、pH值在5.5

6.5微酸性、地下水位在1m以下的非重茬地为宜;所述种养系统中分开设置种植区和养殖区,种植区与养殖区面积比为9:1;所述种植区种以特定行距、株距种植桃,并将每2行合成一畦,以利于机械化操作及提高桃园整体的通风性;为了实现汛期排水,设置南北向畦沟作为一级排水沟用于排水,所述畦沟呈上口宽下口窄形状,上口为下口宽度的2~3倍,深度与下口宽度相同,且无积水;在种植区外围设置二级排水沟,与畦沟相连,该二级排水沟的上口宽为所述畦沟上口宽的2.5

3倍,下口宽为所述畦沟下口宽的5

6倍,深度为畦沟深度的5

7倍,水深控制在0.8

1米;同时为了使桃园在涝季及时排水、旱季及时供水,在种植区一侧设置集水池,深度为畦沟深度的9

12倍,配备一个自动控制的抽水泵,并控制池内保留一定水位;所述养殖区面积包括二级排水沟和集水池面积;为了方便鳖晒背及上岸去桃林,在集水池与种植区之间设置连接缓坡;为了防止鳖外逃,在整个种养系统外围设置防逃设施;为了防止因活动区域过大,幼鳖不熟悉环境而无法返回集水池,在连接缓坡上端与种植区相接处设置临时隔离栏,材料及设置方法与防逃设施一致,将幼鳖的活动区域暂时控制在集水池和连接缓坡范围内;B)桃的养护与管理每年9月中旬

10月中旬,桃收获采摘后,全面清园,给桃树施月子肥,在树冠滴水外缘处,施生物有机肥,该生物有机肥是用夏季淘汰下来的烂果及粉碎后的桃树枝加酵素制作,并混入蚯蚓肥,同时搭配糖醇钙镁和硫酸钾镁;低洼地区的土壤易板结,为了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疏松度,施肥时使肥料与土壤拌合均匀,采用旋耕方式将肥料旋耕入土,然后用鳖养殖肥水充分灌水,防止叶片早落,增加树体营养,提高花芽质量;对桃树进行秋、冬两季修剪、整形:剪除徒长枝、病虫枝、弱枝、小枝,采用“三主枝开心形”修剪桃树,定干60cm,主枝分枝角度在60

90
°
,三主枝的高度要保持同一水平,均衡主侧枝生长势,枝梢错落有序,提高树体的通风透光性、增加鳖晒背面积及黄花苜蓿的光照面积;冬季桃进入休眠期,人工捕捉蛀干害虫进行病虫害物理防控,并在桃树根部四周一定50cm半径范围内撒厚度为10

15cm的稻壳,为越冬作准备,同时也可防止蜗牛、蛞蝓等害虫上树;次年3月,喷洒石硫合剂,防止病虫害对桃新芽的危害,同时可以杀死在桃树皮上冬眠的病菌;在盛花期进行疏花,4月份在桃园内悬挂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等进行病虫害防治;谢花后20

30天进行第一次疏果、定果后15天进行第二次疏果,早熟品种叶果比为20:1,中熟品种25:1,晚熟品种30:1;在芽萌动期施氮肥,在果实迅速膨大期施氮磷钾复合肥,并用鳖养殖水充分灌水;疏果后及时套袋,套袋前进行树枝修剪,再仔细喷一次稀释后腈苯唑杀菌剂和氟啶虫胺腈杀虫剂,套袋顺序为先早熟后晚熟,座果率低的品种晚套袋;在采收桃子前10天内进行解袋,不易着色的品种和光照不良的地区适当提前解袋,果
实成熟期雨水集中的地区,裂果严重的品种也可不解袋;7

9月,水蜜桃、蟠桃及黄桃集中采收上市,大果好果包装售卖,小果坏果投喂鳖及制作来年有机肥,C)幼鳖的放养与管理幼鳖放养前,集水池用生石灰进行彻底干塘消毒,在养殖区的连接缓坡与集水池处间隔设置鳖投食台;选择每年7月初,黄梅天后的晴天,集水池水温达26

28℃时,放养幼鳖,放养规格为400

600g/只,集水池放养密度为180

200只/亩,养殖区放养密度为120只/亩;幼鳖放养前用2

3%盐水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后,为了使幼鳖尽快熟悉环境,把幼鳖放置在连接缓坡处,让其自行爬入集水池水中,并确保所有幼鳖入水并逐步熟悉环境,待幼鳖适应新环境后,拆除临时隔离栏,将鳖的活动区域扩大到整个种养区域,此时鳖的放养密度为10~15只/亩;幼鳖放养后第三天开始投喂饵料,每天早晚各一次,投饵量以投喂后2h摄食完为准,并适时调整投饵量,每天早、中、晚共3次巡塘,观察天气、水温、水质及鳖的活动、摄食、生长情况,每半个月进行水质检测;当水温低于15℃,停止投喂饵料,鳖进入冬眠期,集水池水深保持1.5米以上;次年春季,当水温达到15℃时,鳖恢复活力,将池塘水位抽至1米深,在集水池用地笼网捕捞,少量在二级排水沟的鳖,采用人工踩捕及竹签扦插方式抓取,并将抓捕的鳖分级筛选,捕大留小,D)黄花苜蓿的播种与管理选择每年的9月中旬

10月中旬,在施桃树月子肥时,将黄花苜蓿籽和入肥料中,黄花苜蓿种子随施肥旋耕入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燕金永敏施永海袁新程金娟石国忠戴烨雍蒋丽君金培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松江信瑜果业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