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支架控制方法、光伏跟踪控制器和光伏跟踪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9069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控制方法、光伏跟踪控制器和光伏跟踪系统,转动梁上设置至少两个驱动点,该光伏支架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转动前的每个驱动点的第一实际角度;确定转动梁的待转角度;判断待转角度是否不大于对齐角度阈值,若是,则控制转动梁转动一次待转角度;获取转动待转角度后的每个驱动点的第二实际角度;分别判断第二实际角度是否均与目标角度一致,若否,则对转动梁进行调整以使第二实际角度均对齐目标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转动梁转动一定角度时控制每个驱动点完成一次角度对齐,使得转动梁在不同驱动点的转动偏差永远保持在光伏跟踪系统允许的范围内,避免转动梁的扭曲超出安全限度,消除了光伏支架的安全隐患。消除了光伏支架的安全隐患。消除了光伏支架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支架控制方法、光伏跟踪控制器和光伏跟踪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支架控制方法、光伏跟踪控制器和光伏跟踪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在光伏发电中,大多采用光伏跟踪系统来跟踪太阳光,相比使用固件支架,光伏跟踪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发电效率。
[0003]随着光伏支架的延长,光伏支架的转动梁在转动过程中容易出现震颤扭曲,因此大多光伏支架采用多点驱动方案。现有的多点驱动方案需要配置多个光伏跟踪控制器,每个光伏跟踪控制器分别控制每台电机,然后通过电机控制每个驱动点的对应位置的转动梁转动。然而,由于不同的控制器之间会存在通讯延迟,以及不同的同电机之间存在转速偏差,各个驱动点之间的同步性和转动一致性无法保证,导致光伏支架的转动梁在转动过程中容易出现转动偏差,如果长期累积转动偏差,会给光伏支架留下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光伏支架采用多点驱动方案时由于转动偏差导致安全隐患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支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支架包括转动梁,所述转动梁上设置了至少两个驱动点,所述光伏支架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所述转动梁转动前的每个驱动点的第一实际角度;其中,所述驱动点的角度用于表征所述转动梁在所述驱动点的位置处的角度;基于所述第一实际角度和预设的目标角度确定所述转动梁的待转角度;判断所述待转角度是否不大于预设的对齐角度阈值,若所述待转角度不大于所述对齐角度阈值,则控制所述转动梁转动一次所述待转角度;获取所述转动梁转动所述待转角度后的每个驱动点的第二实际角度;分别判断所述第二实际角度是否均与所述目标角度一致,若所述第二实际角度存在不一致,则对所述转动梁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第二实际角度均对齐所述目标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待转角度是否不大于预设的对齐角度阈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待转角度大于所述对齐角度阈值,则控制所述转动梁转动一次所述对齐角度阈值;获取所述转动梁转动所述对齐角度阈值后的每个驱动点的第三实际角度;基于所述第三实际角度和所述目标角度重新确定所述转动梁的待转角度,然后返回执行判断所述待转角度是否不大于预设的对齐角度阈值的步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转动梁转动所述对齐角度阈值后的每个驱动点的第三实际角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分别判断所述第三实际角度是否均与标准角度一致,若所述第三实际角度存在不一致,则对所述转动梁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第三实际角度均对齐所述标准角度;其中,所述标准角度为所述转动梁转动所述对齐角度阈值后的理论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转动梁的待转角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判断所述待转角度是否不小于预设的跟踪角度阈值,若所述待转角度不小于所述跟踪角度阈值,则进一步判断所述待转角度是否不大于预设的对齐角度阈值;若所述待转角度小于所述跟踪角度阈值,则维持每个驱动点的所述第一实际角度不变。5.一种光伏跟踪控制器,所述光伏跟踪控制器用于控制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支架包括转动梁,所述转动梁上设置了至少两个驱动点,所述光伏跟踪控制器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第一确定模块、第一判断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二获取模块、第二判断模块和第一对齐模块: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转动梁转动前的每个驱动点的第一实际角度;其中,所述驱动点的角度用于表征所述转动梁在所述驱动点的位置处的角度;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实际角度和预设的目标角度确定所述转动梁的待转角度;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待转角度是否不大于预设的对齐角度阈值,若所述待转角度不大于所述对齐角度阈值,则调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彦周林坚庞雪利程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