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808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及设备,包括基板,基板上呈对峙设置放料工位和加热工位,放料工位上设置支撑架和驱动器,支撑架上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若干滚轮,驱动器通过传动组件驱动连接若干滚轮,若干滚轮的顶部组成管体滚动位;加热工位上通过支座固定推拉器,推拉器通过滑移组件连接热风产生器,热风产生器的出风口通过供风管道衔接热风罩,热风罩的加热口朝向放料工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热风罩采用先存热、再聚热的结构,从而延长热风流的滞留时间,提高热风流的单位加热温度,避免热能快速流失,提升热能利用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助于提升加热后温度的均匀性及精确性,确保产品合格率,并提升操作人员的作业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及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内衬管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管道在进行翻边加工前,须加热聚四氟乙烯内衬管道的管口使其软化。
[0003]而目前加热方式多以人工手持瓦斯火枪的方式进行操作,此方式对于加热后的温度非常不均匀,且很难掌控每次加热的温度是否相同,进而导致产品加工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成品品质,还占用大量人工劳力,专业操作要求高,提高加工成本,降低工作效率。
[0004]再者对于操作人员也相对危险,如操作不当容易烧、烫伤或瓦斯泄漏造成气爆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全自动机械加热方式,保障加热温度均匀,提高产品合格率的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及设备。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呈对峙设置放料工位和加热工位,所述放料工位上设置支撑架和驱动器,所述支撑架上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若干滚轮,所述驱动器通过传动组件驱动连接若干所述滚轮,若干所述滚轮的顶部组成管体滚动位;所述加热工位上通过支座固定推拉器,所述推拉器通过滑移组件连接热风产生器,所述热风产生器的出风口通过供风管道衔接热风罩,所述热风罩的加热口朝向所述放料工位。
[0007]在上述的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铰接于支撑架上的主动转轴,所述驱动器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连所述主动转轴,所述主动转轴上固套主动齿轮,所述铰接轴的一端固套所述滚轮,另一端固套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形成啮合连接。
[0008]在上述的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中,所述支撑架、所述驱动器、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滚轮具体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放料工位的两端部,每组中具有两个呈对称布设的所述滚轮,两个所述滚轮之间的凹位形成所述管体滚动位。
[0009]在上述的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中,所述滚轮的外周包覆胶套,所述胶套的外周壁上设置凹凸摩擦纹路。
[0010]在上述的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中,所述热风罩呈圆筒状,所述热风罩的加热口内周具有锥形缩口,所述锥形缩口由内向外缩小口径,所述锥形缩口的内壁上沿环向排列若干导风槽,所述导风槽由内端向外端螺旋弯曲设置。
[0011]在上述的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中,所述热风罩的内部具有锥形扩口,所述锥形扩口由内向外扩大口径,所述锥形扩口的外端与所述锥形缩口的内端之间通过聚热直筒衔
接。
[0012]在上述的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中,所述聚热直筒与所述锥形扩口通过圆弧倒角过渡衔接,所述聚热直筒与所述锥形缩口通过圆弧倒角过渡衔接。
[0013]在上述的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中,所述滑移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支座上的滑套,所述滑套内呈滑动穿接导滑轴,所述推拉器的推拉杆通过连接架固连所述导滑轴,所述热风产生器固装于所述连接架上。
[0014]在上述的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中,所述推拉器具体为气缸、电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
[0015]一种软化管体的加热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及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技术的热风罩采用先存热、再聚热的结构,从而延长热风流的滞留时间,提高热风流的单位加热温度,避免热能快速流失,提升热能利用率,符合环保理念。
[0018]2、本技术有助于提升加热后温度的均匀性及精确性,确保产品合格率,并提升操作人员的作业安全,另外将加热过程以自动化取代人工操作以节省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的主视结构图。
[0020]图2是本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中放料工位的侧视结构图。
[0021]图3是本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中热风罩的内部结构图。
[0022]图中,1、基板;2、支撑架;3、驱动器;4、主动齿轮;5、从动齿轮;6、滚轮;7、支座;8、推拉器;9、滑套;10、导滑轴;11、连接架;12、热风产生器;13、热风罩;13a、锥形扩口;13b、聚热直筒;13c、锥形缩口;13d、导风槽;14、四氟乙烯内衬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包括基板1,基板1上呈对峙设置放料工位和加热工位,放料工位上设置支撑架2和驱动器3,支撑架2上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若干滚轮6,驱动器3通过传动组件驱动连接若干滚轮6,若干滚轮6的顶部组成管体滚动位;加热工位上通过支座7固定推拉器8,推拉器8通过滑移组件连接热风产生器12,热风产生器12的出风口通过供风管道衔接热风罩13,热风罩13的加热口朝向放料工位。
[0026]传动组件包括铰接于支撑架2上的主动转轴,驱动器3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固连主动转轴,主动转轴上固套主动齿轮4,铰接轴的一端固套滚轮6,另一端固套从动齿轮5,主动齿轮4与从动齿轮5形成啮合连接。
[0027]支撑架2、驱动器3、主动齿轮4、从动齿轮5和滚轮6具体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放料工位的两端部,每组中具有两个呈对称布设的滚轮6,两个滚轮6之间的凹位形成管体滚动位。
[0028]滚轮6的外周包覆胶套,胶套的外周壁上设置凹凸摩擦纹路。通过胶套及其上的凹
凸摩擦纹路,增大滚轮6与内衬管之间的摩擦力,从而确保滚轮6带动内衬管做有效持续转动。
[0029]滑移组件包括固设在支座7上的滑套9,滑套9内呈滑动穿接导滑轴10,推拉器8的推拉杆通过连接架11固连导滑轴10,热风产生器12固装于连接架11上。
[0030]推拉器8具体为气缸、电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气缸、电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均具有推拉杆,能够实现推拉移动作用。
[0031]本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的运作过程为:
[0032]将四氟乙烯内衬管道14放置于前后两组滚轮6的管体滚动位上,启动驱动器3带动主动齿轮4转动,通过啮合带动从动齿轮5转动,从而带动滚轮6同步定向转动,通过摩擦力驱使四氟乙烯内衬管道14进行匀速定向自转,随后推拉器8推进热风产生器12和热风罩13,将热风罩13紧扣在四氟乙烯内衬管道14的端面上,此时将热风送入热风罩13内,利用热风罩13控制热风的流动方向,集中加热四氟乙烯内衬管道14的端口部位使其升温软化,加热完成后再通过推拉器8带动热风罩13后移,使其与四氟乙烯内衬管道14分离,完成整个加热过程。
[0033]1.本装置的热风产生器12内部设有PID温度控制器,可精准控制四氟乙烯内衬加热后的温度。
[0034]2.本装置加热过程中通过四氟乙烯内衬管道14的转动,可使四氟乙烯内衬加热后的温度均匀。...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包括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呈对峙设置放料工位和加热工位,所述放料工位上设置支撑架和驱动器,所述支撑架上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若干滚轮,所述驱动器通过传动组件驱动连接若干所述滚轮,若干所述滚轮的顶部组成管体滚动位;所述加热工位上通过支座固定推拉器,所述推拉器通过滑移组件连接热风产生器,所述热风产生器的出风口通过供风管道衔接热风罩,所述热风罩的加热口朝向所述放料工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铰接于支撑架上的主动转轴,所述驱动器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连所述主动转轴,所述主动转轴上固套主动齿轮,所述铰接轴的一端固套所述滚轮,另一端固套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形成啮合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所述驱动器、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滚轮具体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放料工位的两端部,每组中具有两个呈对称布设的所述滚轮,两个所述滚轮之间的凹位形成所述管体滚动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化管体的加热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的外周包覆胶套,所述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嘉生李远忠黄中玑黄柏菘
申请(专利权)人:上品兴业氟塑料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