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渣端带有挡料圈的膜式冷渣机筒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96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出渣端带有挡料圈的膜式冷渣机筒体,包括外筒体、可旋转的内筒体、进渣管、中心管、扬料板、推料板;所述内筒体沿着圆周方向设有若干根分腔管,所述内筒体的出渣端距离端口450mm~550mm处设有中空的挡料圈,所述挡料圈的高度设置为200mm~300mm。本膜式冷渣机筒体增设可将内筒体均分为若干个腔体的分腔管,使料渣可遍布在整体内筒体圆周内,利用了筒体全部热交换面积;此外,还在内筒体的出渣端增设有挡料圈,减少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料渣,有效延长料渣在内筒体的停留时间,使其进行充分冷却,实现料渣排出时的温度降低、循环水温差增大,冷却能力提升。冷却能力提升。冷却能力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渣端带有挡料圈的膜式冷渣机筒体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膜式冷渣机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出渣端带有挡料圈的膜式冷渣机筒体。

技术介绍

[0002]冷渣机是循环流化床锅炉必备的辅助设备之一,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渣的冷却,一般需要将灰渣由900℃冷却至150℃甚至更低,灰渣通过冷渣机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由循环流动的冷却水将灰渣大部分热量带走,灰渣温度降低后,可以由输渣设备运走或储存到渣仓。
[0003]目前,膜式冷渣机筒体结构,包括外筒体和可旋转的内筒体,所述外筒体的一端设有延伸入内筒体倾斜设置的进渣管,所述外筒体由若干进水管及回水管环形组焊成冷水腔,所述冷水腔与位于内筒体内轴向中心管相通,所述中心管贯穿内筒体后继续延伸出外筒体外,所述内筒体内设有沿其圆周方向设有若干圈扬料板和推料板,这种结构的冷渣机筒体存在以下缺陷:其一,内筒体没有进行分腔设置,料渣料随着内筒体同步旋转时,料渣由于自身重力全堆积在内筒体的下侧端,进而浪费上侧端的热交换面积,热交换效率差;其二,内筒体的出渣端没有设置挡料装置,用于冷却高温还原粉是,由于物料流动性好,导致物料在冷渣机筒体内停留时间过短,进而缩短料渣在内筒体进行热交换的时间,导致料渣排出时的温度较高、循环水温差小,冷渣机的筒体冷却能力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出渣端带有挡料圈的膜式冷渣机筒体,本膜式冷渣机筒体增设可将内筒体均分为若干个腔体的分腔管,使料渣可遍布在内筒体的各个腔体内,在内筒体转动过程中增加物料与有限换热面积换热,避免物料因流动性太好和重力的影响全堆积在内筒体的下侧端,利用了筒体全部热交换面积;此外,还在内筒体的出渣端增设有挡料圈,增加了停留在冷渣机筒体内的物料,有效延长料渣在内筒体的停留时间,使其进行充分冷却,实现料渣排出时的温度降低、循环水温差增大,冷却能力提升。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
[0006]出渣端带有挡料圈的膜式冷渣机筒体,与现有结构相同的是:包括外筒体和可旋转的内筒体,所述外筒体的一端设有延伸入内筒体倾斜设置的进渣管,所述外筒体由若干进水管及回水管环形组焊成冷水腔,所述冷水腔与位于内筒体内轴向上的中心管相通,所述中心管贯穿内筒体后继续延伸出外筒体外,所述内筒体内设有沿其圆周方向设有若干圈扬料板和推料板;所不同的是:所述内筒体沿着圆周方向设有若干根分腔管,所述分腔管的一端均固定在中心管上,所述分腔管的另一端均固定内筒体的内壁上,所述内筒体的出渣端距离端口450mm~550mm处设有中空的挡料圈,所述挡料圈包括若干块沿着内筒体内壁圆周方向焊接的钢板块,且相邻钢板块之间留有1~3mm伸缩缝,每个伸缩缝套设若干个固定
螺栓,所述挡料圈的高度设置为200mm~300mm。
[0007]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有效防止挡料圈因高温料渣变形甚至损坏,同时保证挡料圈便于制造和安装,所述挡料圈是由12块10mm碳钢板或6mm304不锈钢板制作而成的。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0009]1、本膜式冷渣机筒体增设可将内筒体均分为若干个腔体的分腔管,使料渣可遍布在内筒体的各个腔体内,在内筒体转动过程中增加物料与有限换热面积换热,避免物料因流动性太好和重力的影响全堆积在内筒体的下侧端,利用了筒体全部热交换面积;此外,还在内筒体的出渣端增设有挡料圈,增加了停留在冷渣机筒体内的物料,有效延长料渣在内筒体的停留时间,使其进行充分冷却,实现料渣排出时的温度降低、循环水温差增大,冷却能力提升。
[0010]2、挡料圈的结构材料设置科学合理,有效防止挡料圈因高温料渣变形甚至损坏,同时保证挡料圈便于制造和安装。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图;
[0014]附图标号:1、外筒体,2、内筒体,3、进渣管,4、中心管,5、扬料板,6、推料板,7、分腔管,8、挡料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所示提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出渣端带有挡料圈的膜式冷渣机筒体,与现有结构相同的是:包括外筒体1和可旋转的内筒体2,所述外筒体1的一端设有延伸入内筒体2倾斜设置的进渣管3,所述外筒体1由若干进水管及回水管环形组焊成冷水腔,所述冷水腔与位于内筒体1内轴向上的中心管4相通,所述中心管4贯穿内筒体2后继续延伸出外筒体1外,所述内筒体2内设有沿其圆周方向设有若干圈扬料板5和推料板6;所不同的是:所述内筒体2沿着圆周方向设有若干根分腔管7,所述分腔管7的一端均固定在中心管4上,则所述分腔管7与中心管4之间为无缝隙连接,所述分腔管7的另一端均固定内筒体2的内壁上,在保证内筒体2旋转时整个圆周均有料渣停留的前提下,为了便于安装制作,本实施例在内筒体2内沿着圆周方向均匀设有3根分腔管7,则两两相邻分腔管7之间角度的夹角为120
°
,所述内筒体2的出渣端距离端口450mm~550mm处设有中空的挡料圈8,在保证料渣可顺畅排出的前提下,有效延长料渣在内筒体2内的停留时间,本实施例设置挡料圈8距离内筒体2的出渣端口500mm处设置,所述挡料圈8包括若干块沿着内筒体2内壁圆周方向焊接的钢板块,且相邻钢板块之间留有1~3mm伸缩缝,每个伸缩缝套设若干个固定螺栓,本实施例设置每个伸缩缝套设2个固定螺栓,所述挡料圈8的高度设置为200mm~300mm,如图2所示,在保证料渣可排出的前提下,适当延长料渣在内筒体2内的时间,本实施例设置挡料圈8的高度为250mm,当料渣推送至挡料圈8时,由于挡料圈8的阻挡,高出挡料圈8的料渣排出,而低于挡料圈8的料渣继续停留在内筒体2内,覆盖在温度比其低的扬料板5、推料板6上继续进行换热,从而增加换热效率,有效降低料渣排出的温度和和增大循环水温差,本实施例可
使料渣的温度从620
°
降到220
°
、循环水温差为16
°
,大大提升了冷却能力。
[0016]所述挡料圈8是由12块10mm碳钢板或6mm304不锈钢板制作而成的,有效防止挡料圈8因高温料渣变形甚至损坏,同时保证挡料圈8便于制造和安装。
[0017]本技术使用时:将本装置安装于模式冷渣机上,启动模式冷渣机,冷水在冷水腔内进行循环冷却,热渣从进渣管3进入内筒体2内,在分腔管7的作用下均分成3份,不会因随着内筒体2的同步旋转,而全部堆积在热渣往出端口边移动边冷却,直至到挡料圈8处,由于具有已一定高度的挡料圈8的阻挡,低于挡料圈8的料渣阻挡继续停留在内筒体2内,且覆盖在温度低于其的扬料板5、推料板6上,使料渣进行充分冷却,延长料渣的冷却时间,使料渣的温度从620
°
降到220
°
、循环水温差为16
°
,冷却能力好。
[0018]当然,上面只是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出渣端带有挡料圈的膜式冷渣机筒体,包括外筒体(1)和可旋转的内筒体(2),所述外筒体(1)的一端设有延伸入内筒体(2)倾斜设置的进渣管(3),所述外筒体(1)由若干进水管及回水管环形组焊成冷水腔,所述冷水腔与位于内筒体(2)内轴向上的中心管(4)相通,所述中心管(4)贯穿内筒体(2)后继续延伸出外筒体(1)外,所述内筒体(2)内设有沿其圆周方向设有若干圈扬料板(5)和推料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2)沿着圆周方向设有若干根分腔管(7),所述分腔管(7)的一端均固定在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宏陈盼翟高日黄炎善陈湘黄洁莉李茂扩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埃索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