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重卡驾驶室悬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728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重卡驾驶室悬挂系统,涉及悬挂系统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前悬挂和后悬挂,前悬挂包括前平衡杆和两个前悬挂组件,后悬挂包括后平衡杆和两个后悬挂组件,前悬挂组件包括第一下支座、第二下支座、第一上支座、第一连接座和第一减震器,第一下支座底部和第二下支座底部均固定在车架上,第一上支座与驾驶室固定,第一连接座一端与第一下支座顶部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座另一端与第一上支座前侧转动连接,前平衡杆端部与第一上支座前端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新型连接方式的前悬挂和后悬挂,同时前悬挂和后悬挂,减震器不会直接参与固定和支撑,从而保证减震器的使用寿命,提高悬挂耐用性。提高悬挂耐用性。提高悬挂耐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重卡驾驶室悬挂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悬挂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工程重卡驾驶室悬挂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针对工程重卡的使用,其驾驶室规格较大且重量较大,同时工程重卡有时应用的环境较为颠簸,现有的卡车悬挂的减震器直接参与支撑,长时间的使用和承压会直接影响减震器安装位置的稳定性和固定能力,耐用性不足,影响悬挂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重卡驾驶室悬挂系统,通过设计新型连接方式的前悬挂和后悬挂,同时前悬挂和后悬挂,减震器不会直接参与固定和支撑,从而保证减震器的使用寿命,提高悬挂耐用性。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为一种工程重卡驾驶室悬挂系统,包括前悬挂和后悬挂,所述前悬挂包括前平衡杆和两个前悬挂组件,所述后悬挂包括后平衡杆和两个后悬挂组件;
[0006]所述前悬挂组件包括第一下支座、第二下支座、第一上支座、第一连接座和第一减震器;
[0007]所述第一下支座底部和第二下支座底部均固定在车架上;
[0008]所述第一上支座与驾驶室固定,所述第一连接座一端与第一下支座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另一端与第一上支座前侧转动连接;
[0009]所述前平衡杆端部与第一上支座前端固定,所述第一下支座、第二下支座、第一上支座和第一连接座平行设置且与前平衡杆垂直分布;
[0010]所述第一减震器固定在第一上支座和第二下支座之间;
[0011]所述后悬挂组件包括弧形下支座、第二连接座、第二上支座和第二减震器;
[0012]所述弧形下支座底部与车架固定,所述第二上支座与驾驶室固定;
[0013]所述第二连接座一端与弧形下支座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另一端通过液压锁与第二上支座固定,所述第二减震器固定在第二连接座和弧形下支座之间;
[0014]所述后平衡杆端部与弧形下支座后侧固定,所述弧形下支座和第二连接座均与后平衡杆平行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支座前侧通过支架固定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端与第一连接座内侧固定。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下支座顶端固定有缓冲垫,所述第一连接座底面且与缓冲垫相对的位置设有限位凸起。
[0017]进一步地,一所述后悬挂组件上的弧形下支座一侧通过支架固定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端与第二连接座侧面固定。
[0018]进一步地,另一所述后悬挂组件上的弧形下支座外侧固定有弧形护罩,所述弧形
护罩位于第二减震器外侧。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支座与驾驶室之间固定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为斜杆结构。
[002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设计新型连接方式的前悬挂和后悬挂,同时前悬挂和后悬挂,减震器不会直接参与固定和支撑,从而保证减震器的使用寿命,提高悬挂耐用性。
[0022]2、本技术通过将前悬挂上的弧形下支座、第二连接座、第二上支座和第二减震器平行设置并与前平衡杆垂直分布,将后悬挂上的弧形下支座和第二连接座与后平衡杆平行设置,能够对驾驶室进行稳定支撑和减震,能够对驾驶室前后左右方向进行稳定的缓冲,提高悬挂与驾驶室之间的紧固性以及抗偏移能力,从而提高悬挂的使用寿命。
[0023]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工程重卡驾驶室悬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前悬挂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后悬挂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9]1‑
第一下支座,2

第二下支座,3

第一上支座,4

第一连接座,5

第一减震器,6

弧形下支座,7

第二连接座,8

第二上支座,9

第二减震器,10

前悬挂,11

后悬挂,12

前平衡杆,13

前悬挂组件,14

后平衡杆,15

后悬挂组件,16

液压锁,17

第一传感器,18

缓冲垫,19

限位凸起,20

第二传感器,21

弧形护罩,22

加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

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工程重卡驾驶室悬挂系统,包括前悬挂10和后悬挂11,前悬挂10包括前平衡杆12和两个前悬挂组件13,后悬挂11包括后平衡杆14和两个后悬挂组件15;
[0032]前悬挂组件13包括第一下支座1、第二下支座2、第一上支座3、第一连接座4和第一减震器5;
[0033]第一下支座1底部和第二下支座2底部均固定在车架上;
[0034]第一上支座3与驾驶室固定,第一连接座4一端与第一下支座1顶部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座4另一端与第一上支座3前侧转动连接;
[0035]前平衡杆12端部与第一上支座3前端固定,第一下支座1、第二下支座2、第一上支
座3和第一连接座4平行设置且与前平衡杆12垂直分布;
[0036]第一减震器5固定在第一上支座3和第二下支座2之间;
[0037]后悬挂组件15包括弧形下支座6、第二连接座7、第二上支座8和第二减震器9;
[0038]弧形下支座6底部与车架固定,第二上支座8与驾驶室固定;
[0039]第二连接座7一端与弧形下支座6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座7另一端通过液压锁16与第二上支座8固定,第二减震器9固定在第二连接座7和弧形下支座6之间;
[0040]后平衡杆14端部与弧形下支座6后侧固定,弧形下支座6和第二连接座7均与后平衡杆14平行设置。
[0041]其中如图1

2所示,第一下支座1前侧通过支架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重卡驾驶室悬挂系统,包括前悬挂(10)和后悬挂(11),所述前悬挂(10)包括前平衡杆(12)和两个前悬挂组件(13),所述后悬挂(11)包括后平衡杆(14)和两个后悬挂组件(1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挂组件(13)包括第一下支座(1)、第二下支座(2)、第一上支座(3)、第一连接座(4)和第一减震器(5);所述第一下支座(1)底部和第二下支座(2)底部均固定在车架上;所述第一上支座(3)与驾驶室固定,所述第一连接座(4)一端与第一下支座(1)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4)另一端与第一上支座(3)前侧转动连接;所述前平衡杆(12)端部与第一上支座(3)前端固定,所述第一下支座(1)、第二下支座(2)、第一上支座(3)和第一连接座(4)平行设置且与前平衡杆(12)垂直分布;所述第一减震器(5)固定在第一上支座(3)和第二下支座(2)之间;所述后悬挂组件(15)包括弧形下支座(6)、第二连接座(7)、第二上支座(8)和第二减震器(9);所述弧形下支座(6)底部与车架固定,所述第二上支座(8)与驾驶室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座(7)一端与弧形下支座(6)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7)另一端通过液压锁(16)与第二上支座(8)固定,所述第二减震器(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任华殷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圣世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