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江大跨越塔井筒吊装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716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长江大跨越塔井筒吊装系统和方法,属于跨越塔吊装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跨越塔主体;抱杆,所述抱杆的底部与所述跨越塔主体顶部附近的支架铰接;起吊装置,所述起吊装置的顶部与所述抱杆顶部的正面连接,所述起吊装置的底部与所述井筒连接;调幅装置,所述调幅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抱杆顶部的背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跨越塔主体的支架连接,以调整所述抱杆和所述跨越塔主体的角度。该系统在一定距离的高度下也能对井筒进行吊装。装。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江大跨越塔井筒吊装系统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跨越塔吊装
,具体地涉及一种长江大跨越塔井筒吊装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长江大跨越塔井筒吊装往往采用在塔顶安装梁式起重机或起吊滑车组的方式进行,但当长江大跨越塔塔头结构跨度达17m、井筒单件最大重量达14.558吨时,满足该性能要求的梁式起重机自重往往超过10吨,铁塔结构强度难以满足要求。当井筒的高度大于一定高度时,起重机就无法对井筒进行吊装,因此,需要一个在一定高度的情况下能够满足吊装井筒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江大跨越塔井筒吊装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在一定距离的高度下也能对井筒进行吊装。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长江大跨越塔井筒吊装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05]跨越塔主体;
[0006]抱杆,所述抱杆的底部与所述跨越塔主体顶部附近的支架铰接;
[0007]起吊装置,所述起吊装置的顶部与所述抱杆顶部的正面连接,所述起吊装置的底部与所述井筒连接;
[0008]调幅装置,所述调幅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抱杆顶部的背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跨越塔主体的支架连接,以调整所述抱杆和所述跨越塔主体的角度。
[0009]可选地,所述系统包括两根固定拉绳,两根所述固定拉绳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抱杆顶部的两侧连接,两根所述固定拉绳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跨越塔主体的顶部附近的支架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系统包括铰支座,设置在所述抱杆的底部,以与所述跨越塔主体顶部附近的支架铰接。
[0011]可选地,所述起吊装置包括:
[0012]挂钩,用于吊起所述井筒;
[0013]第一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与所述抱杆的顶部的正面连接,用于吊起所述挂钩;
[0014]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滑轮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挂钩的顶部并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的顶部向下与动力模块连接,以被所述动力模块带动拉动所述挂钩在竖直方向移动。
[0015]可选地,所述调幅装置包括:
[0016]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与所述抱杆的顶部的背面连接;
[0017]第三定滑轮,所述第三定滑轮与所述跨越塔主体的支架连接;
[0018]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定滑轮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且绕过所述第三定滑轮的顶部向下与所述动力模块连接,以被所述动力模块带动拉动所述抱杆的顶部。
[0019]可选地,所述动力模块为地面牵引机。
[0020]可选地,所述跨越塔主体的各个支架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口,所述系统包括卸扣,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拉绳的两端,用于和所述连接口配合将固定拉绳的两端固定在所述跨越塔主体的顶部附近的支架上。
[0021]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长江大跨越塔井筒吊装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22]获取需要吊装的井筒与抱杆底部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
[0023]获取所述抱杆的顶部与所述抱杆底部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
[0024]获取所述抱杆的长度;
[0025]获取调幅装置和跨越塔主体的支架连接点与所述抱杆底部之间的距离;
[0026]获取所述调幅装置和所述跨越塔主体的支架连接点与所述抱杆底部连成的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0027]根据公式一获取当前所述抱杆顶部与所述调幅装置和所述跨越塔主体的支架连接点之间的距离;
[0028][0029]其中,d为所述抱杆的顶部与所述抱杆的底部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d1为所述调幅装置和所述跨越塔主体的支架连接点与所述抱杆底部之间的距离,α为所述调幅装置和所述跨越塔主体的支架连接的点与所述抱杆底部连成的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l为所述抱杆的长度,l1为当前所述抱杆顶部与所述调幅装置和所述跨越塔主体的支架连接的点之间的距离;
[0030]获取需要吊装的所述井筒与所述抱杆的底部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
[0031]根据公式二获取将当前所述抱杆顶部调整至所述井筒的正上方时,所述抱杆顶部与所述调幅装置和所述跨越塔主体的支架连接的点之间的距离;
[0032][0033]其中,d2为需要吊装的所述井筒与所述抱杆的底部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l2为将当前所述抱杆调整至所述井筒的正上方时,所述抱杆顶部与所述调幅装置和所述跨越塔主体的支架连接的点之间的距离;
[0034]根据公式三获取将当前所述抱杆顶部调整至所述井筒的正上方时,需要调节的所述抱杆顶部与所述调幅装置和所述跨越塔主体的支架连接的点之间的距离;
[0035]Δl=l2‑
l1,公式三
[0036]其中,Δl为将当前所述抱杆顶部调整至所述井筒的正上方时,需要调节的所述抱杆顶部与所述调幅装置和所述跨越塔主体的支架连接的点之间的距离;
[0037]根据所述公式三获取的结果拉动或者放松Δl长度的所述第二拉绳,以将所述抱
杆顶部调整至所述井筒正上方;
[0038]获取将所述井筒吊装至指定位置时,所述指定位置与所述抱杆底部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所述指定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
[0039]将所述挂钩与井筒连接;
[0040]根据公式四获取第一拉绳需要拉动的长度;
[0041][0042]其中,D为所述指定位置与所述抱杆底部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h为所述第一拉绳需要拉动的长度,h1为所述指定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
[0043]根据所述公式四获得的结果拉动所述第一拉绳,以将所述井筒拉动至一定的高度;
[0044]根据公式五获取将所述井筒吊装至所述指定位置时所述抱杆顶部与所述调幅装置和所述跨越塔主体的支架连接的点之间的距离;
[0045][0046]其中,l3为将所述井筒吊装至所述指定位置时所述抱杆顶部与所述调幅装置和所述跨越塔主体的支架连接的点之间的距离;
[0047]根据公式六获取将所述井筒从当前位置移动至所述指定位置时所述抱杆顶部与所述调幅装置和所述跨越塔主体的支架连接的点之间的距离;
[0048]Δl3=l2‑
l1,公式六
[0049]其中,Δl3为将所述井筒从当前位置移动至所述指定位置时所述抱杆顶部与所述调幅装置和所述跨越塔主体的支架连接的点之间的距离;
[0050]根据所述公式六获取的结果拉动或者放松2Δl3长度的所述第二拉绳,以将所述井筒调整至指定位置;
[0051]在将所述井筒吊装至指定的位置后将所述井筒进行安装。
[005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长江大跨越塔井筒吊装系统和方法设有跨越塔主体,抱杆的底部可以和跨越塔主体顶部附近的支架铰接,起吊装置的顶部可以和抱杆顶部的正面连接,该起吊装置的底部可以和井筒连接,以将需要吊装的井筒吊起,调幅系统的一端可以与抱杆顶部的背面连接,另一端可以与跨越塔主体的支架连接,以调整该抱杆的角度。该系统可以在井筒超过一定高度,起吊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江大跨越塔井筒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跨越塔主体(1);抱杆(2),所述抱杆(2)的底部与所述跨越塔主体(1)顶部附近的支架铰接;起吊装置(3),所述起吊装置(3)的顶部与所述抱杆(2)顶部的正面连接,所述起吊装置(3)的底部与所述井筒(4)连接;调幅装置(5),所述调幅装置(5)的一端与所述抱杆(2)顶部的背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跨越塔主体(1)的支架连接,以调整所述抱杆(2)和所述跨越塔主体(1)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两根固定拉绳(6),两根所述固定拉绳(6)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抱杆(2)顶部的两侧连接,两根所述固定拉绳(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跨越塔主体(1)的顶部附近的支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铰支座(7),设置在所述抱杆(2)的底部,以与所述跨越塔主体(1)顶部附近的支架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装置(3)包括:挂钩(30),用于吊起所述井筒(4);第一定滑轮(31),所述第一定滑轮(31)与所述抱杆(2)的顶部的正面连接,用于吊起所述挂钩(30);第一拉绳(32),所述第一拉绳(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滑轮(31)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挂钩(30)的顶部并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31)的顶部向下与动力模块(8)连接,以被所述动力模块(8)带动拉动所述挂钩(30)在竖直方向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幅装置(5)包括:第二定滑轮(50),所述第二定滑轮(50)与所述抱杆(2)的顶部的背面连接;第三定滑轮(51),所述第三定滑轮(51)与所述跨越塔主体(1)的支架连接;第二拉绳(52),所述第二拉绳(5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定滑轮(51)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50)且绕过所述第三定滑轮(51)的顶部向下与所述动力模块(8)连接,以被所述动力模块(8)带动拉动所述抱杆(2)的顶部。6.根据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块(8)为地面牵引机。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越塔主体(1)的各个支架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口,所述系统包括卸扣(9),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拉绳(6)的两端,用于和所述连接口配合将固定拉绳(6)的两端固定在所述跨越塔主体(1)的顶部附近的支架上。8.一种长江大跨越塔井筒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需要吊装的井筒(4)与抱杆(2)底部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获取所述抱杆(2)的顶部与所述抱杆(2)的底部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获取所述抱杆(2)的长度;获取调幅装置(5)和跨越塔主体(1)的支架连接点与所述抱杆(2)底部之间的距离;获取所述调幅装置(5)和所述跨越塔主体(1)的支架连接点与所述抱杆(2)底部连成的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根据公式一获取当前所述抱杆(2)顶部与所述调幅装置(5)和所述跨越塔主体(1)的支架连接点之间的距离;
其中,d为所述抱杆(2)的顶部与所述抱杆(2)的底部在水平方向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华翔李延军余刚汤小兵常天成钟文陈坤韩清江刘云飞黄涛涛黄朝永叶文虎关绍峰邓家中田埂陶星东毛伟国周茂坤陈建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