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扇形楼面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环向铺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6979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扇形楼面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环向铺设方法,包括环向铺设钢筋桁架楼承板深化设计和安装等步骤。深化设计原则包括每相邻两个轴线之间的楼承板作为一个设计单元;每块楼承板两端与钢梁搭接满足最小搭设宽度不小于50mm,相邻单元同一环向相邻楼承板之间预留一定间隙以免发生干涉。安装步骤包括某一单元环向楼承板按照从内侧向外侧的顺序依次安装;当一个单元的楼承板安装完毕后,在楼承板与钢梁搭接部位进行栓钉焊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楼承板现场安装时的切割,提高楼承板安装效率,省时省力;保证楼承板安装时不互相干涉,保证楼承板安装质量。楼承板安装质量。楼承板安装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扇形楼面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环向铺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扇形楼面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环向铺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楼承板,也叫压型钢板、楼层板、钢楼承板,多是采用镀锌钢板经辊压冷弯成型,其截面成V型、U型、梯形或类似这几种形状的波形,主要用作楼层浇筑的永久性模板。
[0003]如图1和图2所示,对于球体钢结构扇形楼面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环向铺设,常规矩形平面结构相邻单元钢筋桁架楼承板设计为平行窄间隙对接。如果按常规矩形平面结构楼承板的设计,则需要对楼承板两端进行切割,使之满足扇形楼面形状的需要。这样处理会给现场楼承板安装带来巨大的切割工作量,且会对楼承板的外观和质量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目前,尚缺少解决这一问题有效的技术手段。
[0004]因此,开发一种高效便捷的扇形楼面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环向铺设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扇形楼面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环向铺设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楼承板切割量大、影响外观和工程质量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扇形楼面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环向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S1、环向铺设钢筋桁架楼承板深化设计,包括以下设计原则:
[0008]1a、每相邻两个轴线之间的楼承板作为一个设计单元;
[0009]1b、每个单元的楼承板从内侧向外侧进行排版设计,楼承板的长度由内向外依次递增;
[0010]1c、每块楼承板两端与钢梁搭接满足最小搭设宽度不小于50mm,相邻单元同一环向相邻楼承板之间预留一定间隙以免发生干涉;所述预留间隙宽度L的计算公式为:L=所述钢梁宽度L1

一侧楼承板与钢梁搭接长度L2

另一侧楼承板与钢梁搭接长度L3;
[0011]步骤S2、环向铺设钢筋桁架楼承板安装,包括以下步骤:
[0012]2a、某一单元环向楼承板按照从内侧向外侧的顺序依次安装;
[0013]2b、当一个单元的楼承板安装完毕后,在楼承板与钢梁搭接部位进行栓钉焊接;
[0014]2c、重复步骤2a和2b进行相邻单元楼承板的安装,直至全部楼承板安装完毕。
[0015]所述铺设方法在进行扇形楼面钢筋桁架楼承板环向铺设的排版设计时,充分利用钢梁的有效宽度,在保证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钢梁搭接宽度不小于50mm的情况下,相邻单元同一环向楼承板之间预留一定间隙,从而避免钢筋桁架楼承板现场切割,大大减少现场楼承板安装工作量。
[0016]优选地,所述设计原则1c中,所述相邻单元同一环向相邻楼承板之间预留间隙宽
度最小为20—50mm。
[0017]优选地,所述设计原则1c中,所述相邻单元同一环向相邻楼承板之间预留间隙宽度为100mm。
[0018]优选地,所述楼承板的型号可根据结构尺寸设计进行选型。此特征可有效避免所述楼承板的二次加工,进一步减小楼承板的现场加工量。
[0019]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在楼承板与钢梁搭接部位进行栓钉焊接的间距为200mm。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0021](1)避免楼承板现场安装时的切割,提高楼承板安装效率,省时省力;
[0022](2)保证楼承板安装时不互相干涉,保证楼承板安装质量;
[0023](3)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
[002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扇形楼面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环向铺设方法,包括环向铺设钢筋桁架楼承板深化设计和安装等步骤。深化设计原则包括每相邻两个轴线之间的楼承板作为一个设计单元;每块楼承板两端与钢梁搭接满足最小搭设宽度不小于50mm,相邻单元同一环向相邻楼承板之间预留一定间隙以免发生干涉。安装步骤包括某一单元环向楼承板按照从内侧向外侧的顺序依次安装;当一个单元的楼承板安装完毕后,在楼承板与钢梁搭接部位进行栓钉焊接。本专利技术避免楼承板现场安装时的切割,提高楼承板安装效率,省时省力;保证楼承板安装时不互相干涉,保证楼承板安装质量。
附图说明
[002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
[0026]图1为现有扇形楼面钢筋桁架楼承板铺设排版的平面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圆形标记a处的截面放大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扇形楼面钢筋桁架楼承板铺设排版的平面示意图;
[0029]图4为图3中圆形标记b处的截面放大图;
[0030]其中,1为钢筋桁架楼承板,2为钢梁,21为钢柱,3为栓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2]实施例1
[0033]以南浔古镇太阳酒店项目2

4层钢筋桁架楼承板安装为例,采用一种扇形楼面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环向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步骤S1、如图3所示,环向铺设钢筋桁架楼承板深化设计,包括以下设计原则:
[0035]1a、每相邻两个轴线之间的楼承板作为一个设计单元;
[0036]1b、每个单元的楼承板1从内侧向外侧进行排版设计,楼承板的长度由内向外依次递增;
[0037]1c、如图4所示,每块楼承板两端与钢梁2搭接满足最小搭设宽度不小于50mm,相邻
单元同一环向相邻楼承板之间预留一定间隙以免发生干涉;所述预留间隙宽度L的计算公式为:L=所述钢梁宽度L1‑
一侧楼承板与钢梁搭接长度L2‑
另一侧楼承板与钢梁搭接长度L3;
[0038]步骤S2、环向铺设钢筋桁架楼承板安装,包括以下步骤:
[0039]2a、某一单元环向楼承板按照从内侧向外侧的顺序依次安装;
[0040]2b、当一个单元的楼承板安装完毕后,在楼承板与钢梁搭接部位进行栓钉3焊接;
[0041]2c、重复步骤2a和2b进行相邻单元楼承板的安装,直至全部楼承板安装完毕。
[0042]本实施例中,所述相邻单元同一环向相邻楼承板之间预留间隙宽度为100mm。所述楼承板的型号可根据结构尺寸设计进行选型。所述步骤S2中,在楼承板与钢梁搭接部位进行栓钉焊接的间距为200mm。
[0043]实施例2
[0044]一种扇形楼面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环向铺设方法,包括与实施例1类似的步骤。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相邻单元同一环向相邻楼承板之间预留间隙宽度为50mm。
[0045]实施例3
[0046]一种扇形楼面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环向铺设方法,包括与实施例1类似的步骤。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相邻单元同一环向相邻楼承板之间预留间隙宽度为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扇形楼面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环向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环向铺设钢筋桁架楼承板深化设计,包括以下设计原则:1a、每相邻两个轴线之间的楼承板作为一个设计单元;1b、每个单元的楼承板从内侧向外侧进行排版设计,楼承板的长度由内向外依次递增;1c、每块楼承板两端与钢梁搭接满足最小搭设宽度不小于50mm,相邻单元同一环向相邻楼承板之间预留一定间隙以免发生干涉;所述预留间隙宽度L的计算公式为:L=所述钢梁宽度L1‑
一侧楼承板与钢梁搭接长度L2‑
另一侧楼承板与钢梁搭接长度L3;步骤S2、环向铺设钢筋桁架楼承板安装,包括以下步骤:2a、某一单元环向楼承板按照从内侧向外侧的顺序依次安装;2b、当一个单元的楼承板安装完毕后,在楼承板与钢梁搭接部位进行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全赵胡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