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406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14
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两个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板之间通过插接组件实现拼装对接;所述插接组件包括第一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一端固定焊接有所述第一插接板,其上表面另一端固定焊接有所述第二插接板;所述第一插接板的外端面沿其长边方向垂直焊接有插棱,所述第二插接板的外端面沿其长边方向垂直向内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一插接板通过其端面的插棱与相邻所述第二插接板的插槽横向插接配合;所述第一插接板与相邻所述第二插接板之间通过三个等间距排列设置的夹具卡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现有的错位拼装形式结构稳定性得以提高,在混凝土浇筑时也不易产生断裂漏浆事故,同时,整个拼装时间也得以降低,提高了工作效率。高了工作效率。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


[0001]本技术属于钢筋桁架楼承板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

技术介绍

[0002]钢筋桁架楼承板是由钢筋桁架与底板通过电阻点焊连接成整体的组合承重板;钢筋桁架楼承板已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房屋的建设中,现有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在进行拼装时,是将其底板之间相互错位搭接并用多个铝拉铆钉连排固定;但是,这种错位拼装形式结构稳定性较差,在混凝土浇筑时易产生断裂漏浆事故,同时,整个拼装时间也较长,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该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等间距固定安装有三个钢筋桁架;两个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板之间通过插接组件实现拼装对接,且所述插接组件位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0005]所述插接组件包括第一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一端固定焊接有所述第一插接板,其上表面另一端固定焊接有所述第二插接板,且所述第二插接板与所述第一插接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插接板的外端面沿其长边方向垂直焊接有插棱,所述第二插接板的外端面沿其长边方向垂直向内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一插接板通过其端面的插棱与相邻所述第二插接板的插槽横向插接配合;所述第一插接板与相邻所述第二插接板之间通过三个等间距排列设置的夹具卡接固定。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板的顶面外沿开设有第一台阶槽,所述第二插接板的顶面外沿开设有第二台阶槽;所述第一插接板的第一台阶槽与相邻所述第二插接板的第二台阶槽对接组合形成卡槽,该卡槽内卡接配合有卡板;所述夹具为倒U形结构,所述夹具的水平部底面与所述卡板的顶面固定贴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板的内端面等间距设置有三个限位槽,所述第二插接板的内端面等间距设置有三个限位槽;所述夹具的竖直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纵向卡接配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夹具的竖直部立面上分别垂直对称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限位槽的槽壁分别垂直对称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轴向对接后,两者之间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桁架由上弦钢筋、下弦钢筋以及腹杆钢筋构成的端面为三角形结构的桁架;所述上弦钢筋的端部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纵支筋竖直固定支撑;两个所述下弦钢筋的端部之间通过横支筋水平固定支撑;所述横支筋与所述纵支筋之间交叉固定连
接。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设置的插接组件用于两个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板之间的拼装对接,该插接组件位于底板的上表面不影响底板与装配式建筑房屋钢结构的承装;该插接组件通过第一插接板外端面的插棱与相邻第二插接板外端面的插槽横向插接配合来实现相邻两个底板的拼装对接,同时第一插接板与相邻第二插接板之间通过三个等间距排列设置的夹具卡接固定,这种连接形式相比现有的错位拼装形式结构稳定性得以提高,在混凝土浇筑时也不易产生断裂漏浆事故,同时,整个拼装时间也得以降低,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示出了本技术相邻钢筋桁架楼承板拼装的结构侧视图;
[0013]图2示出了本技术中插接组件拼装相邻底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示出了本技术中第一插接板与第二插接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5]图4示出了本技术中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示出了本技术相邻钢筋桁架楼承板拼装的结构俯视图;
[0017]图6示出了图5中A部位的结构放大图。
[0018]图中所示:1、底板;2、钢筋桁架;21、上弦钢筋;22、下弦钢筋;23、腹杆钢筋;24、纵支筋;25、横支筋;3、插接组件;31、第一插接板;311、插棱;312、第一台阶槽;32、第二插接板;321、插槽;322、第二台阶槽;33、夹具;331、卡板;332、第一通孔;34、限位槽;341、第二通孔;3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如图1~3所示,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该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等间距固定安装有三个钢筋桁架2;两个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板1之间通过插接组件3实现拼装对接,且所述插接组件3位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
[0021]所述插接组件3包括第一插接板31和第二插接板32,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一端固定焊接有所述第一插接板31,其上表面另一端固定焊接有所述第二插接板32,且所述第二插接板32与所述第一插接板31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插接板31的外端面沿其长边方向垂直焊接有插棱311,所述第二插接板32的外端面沿其长边方向垂直向内开设有插槽321;所述第一插接板31通过其端面的插棱311与相邻所述第二插接板32的插槽321横向插接配合;所述第一插接板31与相邻所述第二插接板32之间通过三个等间距排列设置的夹具33卡接固定。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插接组件3用于两个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板1之间的拼装对接,该插接组件3位于底板1的上表面不影响底板1与装配式建筑房屋钢结构的承装;该插接组件3通过第一插接板31外端面的插棱311与相邻第二插接板32外端面的插槽321横向插接配合来实现相邻两个底板1的拼装对接,同时第一插接板31与相邻第二插接板32之间通过三个等间距排列设置的夹具33卡接固定,这种连接形式相比现有的错位拼装形
式结构稳定性得以提高,在混凝土浇筑时也不易产生断裂漏浆事故,同时,整个拼装时间也得以降低,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3]如图2~4所示,所述第一插接板31的顶面外沿开设有第一台阶槽312,所述第二插接板32的顶面外沿开设有第二台阶槽322;所述第一插接板31的第一台阶槽312与相邻所述第二插接板32的第二台阶槽322对接组合形成卡槽,该卡槽内卡接配合有卡板331;所述夹具33为倒U形结构,所述夹具33的水平部底面与所述卡板331的顶面固定贴接。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卡板331与第一台阶槽312和第二台阶槽322对接组合形成的卡槽之间卡接配合,且夹具33与卡板331固定贴接,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夹具33、第一插接板31以及第二插接板32三者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卡板331也可以增加第一插接板31与第二插接板32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0025]如图5和6所示,所述第一插接板31的内端面等间距设置有三个限位槽34,所述第二插接板32的内端面等间距设置有三个限位槽34;所述夹具33的竖直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34纵向卡接配合。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限位槽34可以防止夹具33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局部横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该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等间距固定安装有三个钢筋桁架(2);两个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板(1)之间通过插接组件(3)实现拼装对接,且所述插接组件(3)位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插接组件(3)包括第一插接板(31)和第二插接板(32),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一端固定焊接有所述第一插接板(31),其上表面另一端固定焊接有所述第二插接板(32),且所述第二插接板(32)与所述第一插接板(31)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插接板(31)的外端面沿其长边方向垂直焊接有插棱(311),所述第二插接板(32)的外端面沿其长边方向垂直向内开设有插槽(321);所述第一插接板(31)通过其端面的插棱(311)与相邻所述第二插接板(32)的插槽(321)横向插接配合;所述第一插接板(31)与相邻所述第二插接板(32)之间通过三个等间距排列设置的夹具(33)卡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板(31)的顶面外沿开设有第一台阶槽(312),所述第二插接板(32)的顶面外沿开设有第二台阶槽(322);所述第一插接板(31)的第一台阶槽(312)与相邻所述第二插接板(32)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毛森军官小河朱浩江马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睿晟诺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