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670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烟尘管道清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包括第一行进机构、第二行进机构、清理机构、偏心调节机构和驱动机构。在使用时,偏心调节机构将使清理机构的中心柱向远离弯管内表面的内侧的方向偏移,使中心柱压缩靠近弯管内表面外侧的弹性清理臂、拉伸靠近弯管内表面的内侧的弹性清理臂,从而增大了被压缩的弹性清理臂对外侧区域进行清理时的挤压力,减小了被拉伸的弹性清理臂对内侧区域进行清理时的挤压力,从而通过改变挤压力的方式补偿对外侧区域的清理能力,使弯管的内表面被清理的较为均匀,提高了清理效果。提高了清理效果。提高了清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烟尘管道清除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燃烧产生的废气通常带有燃烧物的颗粒,这些颗粒吸附在管道的内表面难以清理,逐渐造成堵塞,因此需要采用清理装置对管道的内表面进行清理以避免堵塞,如中国专利CN213915284U公开的一种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该装置能够对管道内壁进行清理,避免颗粒吸附在管道内壁上,清理时,转台上的清理板在周向上旋转以对管道的内表面进行清理,且在清理过程中还沿管道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前进。
[0003]但是,对于弯管(即弯曲的排气管道),相比于直管道,其中心线是弯折的,该弯折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为弯管的对称面,弯管被该对称面剖切后,可以看出,弯管内表面的内侧半径较小,外侧半径较大。清理装置在旋转转弯前进的过程中,对弯管内表面的内侧进行旋转清理的清理板的行程较小,对弯管内表面的外侧进行旋转清理的清理板的行程较大,在转台的转速不变的情况下,清理板的旋转速度不变,相比于弯管内表面的外侧的区域,弯管内表面的内侧的区域单位面积上被清理板扫过的次数较多,即被重复清理的次数较多,清理较为干净且清理能力剩余,相应地,弯管内表面的外侧的区域单位面积上被清理板扫过的次数较少,不容易被扫干净,即清理能力不足,这会导致弯管处的内表面清理不均匀、清理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对气体排放管道的弯管处的内表面清理不均匀、清理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5]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包括:第一行进机构;清理机构,清理机构的前端与第一行进机构通过球铰或万向节铰接,清理机构包括转台和设置在转台内的弹性清理组件,弹性清理组件包括中心柱和两个弹性清理臂,两个弹性清理臂滑动布置在中心柱的外周面上且位于同一直线上;偏心调节机构,用于带动中心柱向远离弯管内表面的内侧的方向偏移,使中心柱压缩靠近弯管内表面外侧的弹性清理臂、拉伸靠近弯管内表面的内侧的弹性清理臂;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转台以使转台带动弹性清理臂绕中心柱转动;第二行进机构,与清理机构的后端通过球铰或万向节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地,偏心调节机构包括导向槽板、连接架和供油组件,连接架的一端与中心柱固定连接,导向槽板中设置有供连接架的另一端插入的导向槽,供油组件用于向导向槽中供应液压油以推动连接架在导向槽中滑动。
[0007]进一步地,供油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摆动长条和伸缩油杆,第一连接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摆动长条的下端面上,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与摆动长条的上端面通过球铰铰接,导向槽板的下端面与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摆动长条的转动能够带动导向槽板转动,第二连接杆绕第一连接杆摆动时能够压缩伸缩油杆,伸缩油杆压缩后通过油管向导向槽中供应液压油。
[0008]进一步地,伸缩油杆有两个,伸缩油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两端与伸缩油杆固定连接,伸缩油杆的下端通过球铰对称铰接在摆动长条的两侧,伸缩油杆的上端通过球铰与第二连接杆铰接。
[0009]进一步地,连接架插入导向槽的一端具有两个驱动臂,导向槽内被分隔出两个相互独立的液压腔室,两个驱动臂分别对应插入两个液压腔室中以被液压油驱动,偏心调节机构还包括方向调节组件,方向调节组件用于封闭其中一个液压腔室以使液压油进入另一个液压腔室。
[0010]进一步地,方向调节组件包括封堵板和带轮组件,带轮组件包括转动轮和绕设在转动轮上的传动带,传动带的两端固定设置在摆动长条的铰接有伸缩油杆的任意一侧,转动轮的转动轴伸入导向槽中,封堵板固定在转动轴上,用于在转动轴的带动下封堵液压腔室。
[0011]进一步地,弹性清理臂包括连杆、清理弹簧和清理板,连杆的一端与中心柱的外周面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清理弹簧连接,清理弹簧的另一端与清理板固定连接,转台上设置有两个绕中心柱对称布置的容纳孔,弹性清理臂分别一一对应穿过容纳孔且使清理板伸出到转台的外侧。
[0012]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从动齿环、主动齿轮和旋转电机,从动齿环套设在转台上,从动齿环与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由旋转电机驱动。
[0013]进一步地,第一行进机构和第二行进机构均包括支撑座和设置在支撑座上的行走轮机构。
[0014]进一步地,行走轮机构包括摆动臂、行走轮、行进电机和变径压簧,摆动臂铰接在支撑座上,变径压簧的一端与摆动臂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座固定连接,行进电机用于驱动行走轮。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在使用时,第一行进机构先进入弯管部分,然后带动清理机构进入弯管部分,清理机构相对于第二行进机构摆动,偏心调节机构将使清理机构的中心柱向远离弯管内表面的内侧的方向偏移,使中心柱压缩靠近弯管内表面外侧的弹性清理臂、拉伸靠近弯管内表面的内侧的弹性清理臂,从而增大了被压缩的弹性清理臂对外侧区域进行清理时的挤压力,减小了被拉伸的弹性清理臂对内侧区域进行清理时的挤压力,提高了清理机构对弯管内表面的外侧区域的清理能力,减小了对弯管内表面的内侧区域的清理能力,从而通过改变挤压力的方式补偿对外侧区域的清理能力,弥补了清理机构对内侧清理时清理能力过剩、对外侧清理时清理能力不足的缺陷,在不改变转台的转速的情况下,使弯管的内表面被清理的较为均匀,提高了清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的清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的清理机构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

A向剖视图;图5为图3中的中间连接机构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结构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的B

B向剖视图;图8为图2中的结构的俯视图;图9为图8中的C

C向剖视图;图10为图1中的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的爆炸图;图11为图1的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的第一行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的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的偏心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的导向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的D

D向剖视图;其中:100、第一行进机构;110、支撑座;120、行走轮机构;122、行进电机;124、转轴;126、摆动臂;128、滚轮;130、变径压簧;200、清理机构;201、转台;202、万向节;210、中间连接机构;212、支撑台;214、球形铰接座;220、弹性清理组件;222、中心柱;224、连杆;225、卡接块;226、清理弹簧;228、清理板;300、偏心调节机构;310、导向槽板;311、导向销;312、液压腔室;314、复位压簧;316、分隔板;318、进液腔;319、转动轴;320、连接架;330、方向调节组件;332、封堵板;333、转动轮;334、传动带; 340、供油组件;341、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行进机构;清理机构,清理机构的前端与第一行进机构通过球铰或万向节铰接,清理机构包括转台和设置在转台内的弹性清理组件,弹性清理组件包括中心柱和两个弹性清理臂,两个弹性清理臂滑动布置在中心柱的外周面上且位于同一直线上;偏心调节机构,用于带动中心柱向远离弯管内表面的内侧的方向偏移,使中心柱压缩靠近弯管内表面外侧的弹性清理臂、拉伸靠近弯管内表面的内侧的弹性清理臂;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转台以使转台带动弹性清理臂绕中心柱转动;第二行进机构,与清理机构的后端通过球铰或万向节固定连接;偏心调节机构包括导向槽板、连接架和供油组件,连接架的一端与中心柱固定连接,导向槽板中设置有供连接架的另一端插入的导向槽,供油组件用于向导向槽中供应液压油以推动连接架在导向槽中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供油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摆动长条和伸缩油杆,第一连接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摆动长条的下端面上,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与摆动长条的上端面通过球铰铰接,导向槽板的下端面与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摆动长条的转动能够带动导向槽板转动,第二连接杆绕第一连接杆摆动时能够压缩伸缩油杆,伸缩油杆压缩后通过油管向导向槽中供应液压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伸缩油杆有两个,伸缩油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两端与伸缩油杆固定连接,伸缩油杆的下端通过球铰对称铰接在摆动长条的两侧,伸缩油杆的上端通过球铰与第二连接杆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管内壁的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架插入导向槽的一端具有两个驱动臂,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春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爱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