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舱平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6680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舱平台装置,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该进舱平台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和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的一端与位于上层甲板下方的下层甲板连接并向上延伸,另一端与承载机构连接,利用支撑机构的支撑将承载机构设置在上层甲板的企口高度上。同时,进舱平台装置的重心始终位于支撑机构在下层甲板上的正投影围设形成的范围内。利用该进舱平台装置,可以对吊装中的待转运物品进行暂时搁置或者周转,同时,当待转运物品搁置在该进舱平台装置上时,操作人员可以采取适合的方式将其运输至邮轮内部,操作起来更加方便。操作起来更加方便。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舱平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进舱平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型豪华邮轮在船坞内建造阶段,需要将部分内装大件物资吊装运输至邮轮高层内部,再进行相应的安装,比如邮轮艉部餐厅内的中大件物资。目前采取的做法是,先在对应邮轮上层甲板艉部进行临时开孔,通过吊机等设备将该内装大件物资吊装至开孔附近某一区域,再通过一定方式将其放置在邮轮开孔内部。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预先将内装大件物资的结构组装完成且调整好位置,使得将其吊装至开孔附近时,可将其直接放置进入开孔内部,此种方式不但在吊装过程中不能中途搁置,也不利于物资的中间周转,操作人员将吊起悬空的内转大件物资放入邮轮内部时,操作也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内装大件物资在放入邮轮高层内部的过程中不能中途搁置及周转的缺陷,提供一种进舱平台装置。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一种进舱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舱平台装置用于转运物品至上层甲板,所述进舱平台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一端与位于所述上层甲板下方的下层甲板连接并向上延伸,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机构连接,所述承载机构与上层甲板的企口的高度平齐;所述进舱平台装置的重心始终位于所述支撑机构在所述下层甲板上的正投影围设形成的范围内。
[000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进舱平台装置的支撑结构放置在下层甲板上,并相对于下层甲板向上延伸,支撑结构的另一端与进舱平台装置的承载机构连接,确保承载机构在支撑机构的支撑下能位于一定的高度。同时待转运物品放置在承载机构的上方,将承载机构的高度设置与上层甲板的企口的高度一致,当待转运物品需要通过上层甲板的临时开孔放置在邮轮内部时,可以首先将该待转运物品通过吊装机构将其吊装至开孔附近,再将该物品吊装至进舱平台装置上,可以进行中途的暂时搁置或者周转。当待转运物品搁置在该进舱平台装置上时,操作人员可以采取适合的方式,比如在承载机构上放置滑轮或者直接通过叉车的方式将带放置物品运输至邮轮内部,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同时进舱平台装置的重心被配置为,当待转运物品被放置在承载机构上或者脱离时(即当待转运物品被放置或未被放置在承载机构上时),进舱平台装置的重心始终位于所述支撑机构在所述下层甲板上的正投影围设形成的范围内。通过该设置,使得整个进舱平台装置的重心能够稳定,在待转运物品放置在承载机构上或者脱离时,该进舱平台装置均能够稳定放置在下层甲板上,保证了该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0007]较佳的,所述支撑机构为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数量至少为三根。
[0008]在本方案中,支撑结构的具体结构为支撑柱,且支撑柱的数量至少为三根,进一步
的使得进舱平台装置的重心能位于支撑柱在下层甲板上的正投影围设形成的范围内,使得支撑结构能够稳定放置在下层甲板上。
[0009]较佳的,所述进舱平台装置还包括斜撑件,所述斜撑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承载机构。
[0010]在本方案中,通过上述结构形式,在支撑柱与承载机构中间设置斜撑件,使得斜撑件的一端设置在支撑柱上,另一端抵接于承载机构,利用斜撑件与支撑柱和承载机构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进一步使得进舱平台装置更加稳定。
[0011]较佳的,所述进舱平台装置还包括支撑垫,所述支撑垫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下层甲板连接的一端。
[0012]在本方案中,通过上述结构形式,在进舱平台装置与下层甲板连接的一端设置支撑垫,使得进舱平台装置与下层甲板柔性接触,降低进舱平台装置对下层甲板的压力强度。
[0013]较佳的,所述承载机构的结构为多边形板状结构,且边数至少为三边,所述承载机构通过所述支撑机构的支撑与所述上层甲板的企口的高度平齐。
[001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承载机构的具体结构为多边形板状结构,且边数至少为三边,使得承载机构能够稳定放置在支撑结构上,并利用支撑结构的支撑与上层甲板的企口的高度平齐。采用板状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待转运物资放置,达到物资暂时搁置与中转的效果。
[0015]较佳的,所述进舱平台装置还包括吊装机构,所述吊装机构设置在所述承载机构的边缘上。
[001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承载机构的边缘上设置吊装机构,通过吊装机构的设置,可以更好的吊运承载装置,方便承载装置的安装与拆卸,也可以用来调运整个进舱平台装置,方便进舱平台装置的移动,当待转运物资安装完毕后,可以利用吊装机构将进舱平台装置从邮轮上移走,放置在其他需要的地方,使得进舱平台装置的通用性增强。
[0017]较佳的,所述进舱平台装置还包括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设置在所述承载机构的边缘并向上延伸。
[001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承载机构的边缘上设置防护机构,并且防护机构相对承载机构向上延伸,使得在进舱平台装置使用过程中,能够防护待转运物资从进舱平台装置上滑落或掉落,保证进舱平台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0019]较佳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装配式护栏,所述装配式护栏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承载机构沿所述上层甲板的开孔方向上。
[0020]在本方案中,防护机构包括装配式护栏,装配式护栏可拆卸设置在承载机构沿上层甲板的开孔方向上,当待转运物资放置在进舱平台装置上时,装配式护栏固定在承载机构上,用来防止待转运物资从进舱平台装置上滑落或掉落。当待转运物资需要从承载机构上运送到上层甲板内部时,将位于在上层甲板的开孔方向上装配式护栏进行拆卸,方便待转运物资运输至上层甲板内部。
[0021]较佳的,所述进舱平台装置还包括筋板,所述筋板的一端嵌套在所述承载机构内侧,另一端与所述上层甲板的艉部固定连接;
[0022]所述筋板沿所述承载机构与所述上层甲板的艉部连接方向上等距排列,所述筋板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0023]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筋板连接承载机构与上层甲板,筋板的一端嵌套在承载机构内侧,另一端与上层甲板的艉部固定连接,可以在进舱平台装置放置在下层甲板上时,承载机构能够与上层甲板稳定连接,防止进舱平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与上层甲板脱离。通过筋板沿承载机构与上层甲板的艉部连接方向上等距排列,筋板的数量至少为三个,进一步的使得进舱平台装置与上层甲板连接的稳定性。
[0024]较佳的,所述进舱平台装置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筋板上方,所述连接板的形状与所述承载机构与所述上层甲板形成的间隙形状相匹配。
[0025]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筋板的上方放置连接板,连接板的形状与承载机构与上层甲板形成的间隙形状相匹配,当上层甲板艉部为曲线型线型时,承载机构与上层甲板连接后,中间会形成一定的间隙,通过设置筋板将承载机构与上层甲板连接,并在筋板上设置连接板,填补承载机构与上层甲板的连接的间隙,进一步方便待转运物资被运送至上层甲板内部。
[0026]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舱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舱平台装置用于转运物品至上层甲板,所述进舱平台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一端与位于所述上层甲板下方的下层甲板连接并向上延伸,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机构连接,所述承载机构与上层甲板的企口的高度平齐;所述进舱平台装置的重心始终位于所述支撑机构在所述下层甲板上的正投影围设形成的范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舱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为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数量至少为三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舱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舱平台装置还包括斜撑件,所述斜撑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承载机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舱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舱平台装置还包括支撑垫,所述支撑垫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下层甲板连接的一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舱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的结构为多边形板状结构,且边数至少为三边,所述承载机构通过所述支撑机构的支撑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云张理燕张海甬许智慧师浩翔王栋王晓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