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644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减少部件数量的结构体。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结构体,包含树脂成型体及扭力弹簧,所述树脂成型体包含彼此分离的前壁与后壁、以及将所述前壁与后壁的周围予以连接的周壁,所述树脂成型体包含第1板状部与第2板状部、以及铰链部,第1板状部及第2板状部通过所述铰链部彼此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铰链部通过使所述后壁向所述前壁凹陷以形成铰链凹部,并将所述后壁熔接于所述前壁而形成,所述扭力弹簧包含第1臂与第2臂、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弹簧圈部,第1臂由第1板状部可滑动地支撑,第2臂由第2板状部支撑,插入到第1板状部中以支撑第1臂的固定件的数量为1个以下。以支撑第1臂的固定件的数量为1个以下。以支撑第1臂的固定件的数量为1个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结构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作设置在车辆行李舱中的行李板等的结构体。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中,将构成板状部件的铰链机构的螺旋弹簧的一端插入到基材树脂及芯材中,并使另一端沿着设置于第1板状部的导槽配置,通过利用2个螺钉将配置成覆盖导槽的第1加强部固定到第1板状部,螺旋弹簧的另一端由第1板状部可滑动地支撑。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343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专利文献1中,为了支撑螺旋弹簧的另一端,使用了第1加强部、2个螺钉共计3个部件,希望减少部件数量。
[000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旨在提供可减少部件数量的结构体。(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结构体,包含树脂成型体及扭力弹簧,所述树脂成型体包含彼此分离的前壁与后壁、以及将所述前壁与后壁的周围予以连接的周壁,所述树脂成型体包含第1板状部与第2板状部、以及铰链部,第1板状部及第2板状部通过所述铰链部彼此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铰链部通过使所述后壁向所述前壁凹陷以形成铰链凹部,并将所述后壁熔接于所述前壁而形成,所述扭力弹簧包含第1臂与第2臂、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弹簧圈部,第1臂由第1板状部可滑动地支撑,第2臂由第2板状部支撑,插入到第1板状部中以支撑第1臂的固定件的数量为1个以下。
[0007]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体中,插入到第1板状部中以可滑动地支撑第1臂的固定件的数量为1个以下,因此相较于专利文献1的构成,可减少部件数量。
[0008]以下例示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可相互组合。优选地,在所述记载的结构体中,所述铰链凹部设置在第1板状部侧的侧壁与第2板状部侧的侧壁之间,第1臂通过设置在第1板状部侧的所述侧壁的插入孔插入到第1板状部内。优选地,在所述记载的结构体中,于第1板状部的所述后壁,在第1板状部内与第1臂相对的部位设置有抵接凹部。优选地,在所述记载的结构体中,第1臂包含基部及前端部,所述基部为连接所述弹簧圈部与所述前端部的部位,所述前端部相对于所述基部的角度为45~90度。优选地,在所述记载的结构体中,第1臂沿着设置于第1板状部后壁的外表面上的导槽配置,通过在第1臂配置于所述导槽内的状态下用板覆盖所述导槽,第1臂由第1板状部
支撑,通过将所述固定件插入所述板的通孔中而使所述板固定于第1板状部。优选地,在所述记载的结构体中,所述导槽包含彼此平行的第1槽部及第2槽部,第1臂包含彼此平行的第1部位及第2部位,第2部位为比第1部位更靠近第1臂的前端侧的部位,第1部位及第2部位分别配置于第1槽部及第2槽部。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体1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3是图2中的B

B剖视图。图4是图2中的C

C剖视图。图5是从图2拆下盲铆钉5后的状态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体1的与图2对应的图。图7是图6中的B

B剖视图。图8是图6中的C

C剖视图。图9是从图6拆下盲铆钉5及板6后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利用附图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各特征事项可相互组合。此外,针对各特征事项独立地成立专利技术。
[0011]1.第1实施方式利用图1~图5针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体1进行说明。结构体1可用作设置在车辆行李舱中的行李板等。如图1~图3所示,结构体1为板状,包含树脂成型体2、芯材3、以及扭力弹簧4。芯材3配置在树脂成型体2内。芯材3不需要时可省略。
[0012]如图1及图3所示,树脂成型体2包含前壁2f、后壁2r、以及周壁2s。前壁2f与后壁2r彼此分离,前壁2f与后壁2r的周围以周壁2s连接。树脂成型体2例如可通过将聚丙烯等聚烯烃所构成的一对树脂片予以成型而形成。此外,通过在将芯材3配置于一对树脂片之间的状态下进行成型,可在树脂成型体2的内部配置芯材3。
[0013]如图1所示,树脂成型体2包含第1~第3板状部11~13、第1及第2铰链部21、22。板状部11、12通过铰链部21彼此可转动地连接。板状部12、13通过铰链部22彼此可转动地连接。板状部13及铰链部22不需要时可省略。此外,结构体1可包含3个以上的铰链部。
[0014]如图1及图3所示,铰链部21、22可通过使后壁2r向前壁2f凹陷以形成铰链凹部21a、22a,并将后壁2r与前壁2f进行熔接(优选进行熔接且压缩)而形成。铰链部21、22优选为与板状部11~13一体地形成的一体铰链(integral hinge)。铰链凹部21a设置在板状部11侧的侧壁11d与板状部12侧的侧壁12d之间。侧壁11d、12d通过使后壁2r向前壁2f凹陷而形成。侧壁11d、12d优选为它们之间的间隔朝向后壁2r侧变宽的锥形。
[0015]如图2及图5所示,扭力弹簧4包含第1及第2臂41、42、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弹簧圈部43。弹簧圈部43配置在与铰链部21相邻的位置。弹簧圈部43优选为至少一部分配置在铰链凹部21a内。此外,在侧壁12d设置有与铰链凹部21a连接的收容凹部12e,弹簧圈部43可配置成横跨铰链凹部21a与收容凹部12e。扭力弹簧4构成为通过使臂41、42相对于弹簧圈部
43的中心轴相对旋转而产生旋转方向的复原力。利用扭力弹簧4的复原力,例如产生从使板状部11相对于板状部12沿图3中箭头X所示的方向旋转的状态(板状部11的前壁2f相对于板状部12的前壁2f呈倾斜的状态)朝向原始状态(板状部11的前壁2f与板状部12的前壁2f在同一平面内的状态)的复原力。
[0016]臂41由板状部11可滑动地支撑。臂41通过设置在板状部11的插入孔11a插入到板状部11内,从而被可滑动地支撑。如图5所示,臂41包含基部41a及前端部41b。基部41a为连接弹簧圈部43与前端部41b的部位。基部41a优选为直线状。此时,基部41a容易相对于插入孔11a滑动。基部41a优选具有即使板状部11相对于板状部12转动也不会脱落的长度。前端部41b为前端附近的部位,优选为直线状。前端部41b相对于基部41a的角度优选为45~90度,优选为60~90度。此时,可抑制臂41从插入孔11a脱落。该角度具体而言例如为45、50、55、60、65、70、75、80、85、90度,也可为此处所例示的数值中任2者之间的范围内。
[0017]如图3~图4所示,在板状部11内,于臂41插入的部位11b优选不存在芯材3。这是因为于该部位11b存在芯材3的话,则难以插入臂41,而且会有臂41被芯材3卡住,臂41无法顺畅地滑动的疑虑。
[0018]于板状部11的后壁2r,在板状部11内与臂41相对的部位设置有抵接凹部11c。抵接凹部11c可通过使板状部11的后壁2r向前壁2f凹陷而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结构体,包含树脂成型体及扭力弹簧,所述树脂成型体包含彼此分离的前壁与后壁、以及将所述前壁与后壁的周围予以连接的周壁,所述树脂成型体包含第1板状部与第2板状部、以及铰链部,第1板状部及第2板状部通过所述铰链部彼此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铰链部通过使所述后壁向所述前壁凹陷以形成铰链凹部,并将所述后壁熔接于所述前壁而形成,所述扭力弹簧包含第1臂与第2臂、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弹簧圈部,第1臂由第1板状部可滑动地支撑,第2臂由第2板状部支撑,插入到第1板状部中以支撑第1臂的固定件的数量为1个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体,其中,所述铰链凹部设置在第1板状部侧的侧壁与第2板状部侧的侧壁之间,第1臂通过设置在第1板状部侧的所述侧壁的插入孔插入到第1板状部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体,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末冈正章石田龙一今田贵志田中克树铃木健太
申请(专利权)人:林天连布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