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枕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6266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汽车头枕用的模具。为提高汽车头枕的生产质量及生产良品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头枕模具,其包括静模、动模、底座和面套钩,静模上设置有静模腔,动模上设置有动模腔,静模与动模相对连接形成模体并安装在底座上,静模腔和动模腔对接形成容纳待生产汽车头枕的型腔;面套钩包括支座、旋转座和杆钩,支座安装固定在底座上,支座上设置有旋转轴,旋转座安装在支座上并可绕旋转轴转动,杆钩安装在旋转座上并与旋转轴垂直,杆钩上的钩体从模体的侧面穿过静模与动模之间的夹缝伸入到型腔中。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汽车头枕模具可提高汽车头枕的生产质量及生产良品率。头枕的生产质量及生产良品率。头枕的生产质量及生产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头枕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生产汽车头枕用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生产汽车头枕时,先将汽车头枕的面套放置在汽车头枕模具的型腔内,且面套呈自由状态存在;再向面套中注入形成汽车头枕用的发泡材料,由发泡材料自由膨胀成型。这样,由于没有外力固定,面套为自由状态存在,开口较大,导致自由膨胀成型的汽车头枕易产生蛇形,影响汽车头枕的生产质量。另外,由于面套处于自由状态,在向面套中注入发泡材料时,易出现溢料,进而导致自由膨胀成型的汽车头枕因溢料过多而报废,影响汽车头枕的生产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提高汽车头枕的生产质量及生产良品率,本技术提出一种汽车头枕模具,该汽车头枕模具包括静模、动模、底座和面套钩,所述静模上设置有静模腔,所述动模上设置有动模腔,所述静模与所述动模相对连接形成模体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静模腔和所述动模腔对接形成容纳待生产汽车头枕的型腔;所述面套钩包括支座、旋转座和杆钩,所述支座安装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支座上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座安装在所述支座上并可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杆钩安装在所述旋转座上并与所述旋转轴垂直,且所述杆钩上的钩体从所述模体的侧面穿过所述静模与所述动模之间的夹缝伸入到所述型腔中。
[0004]本技术汽车头枕模具上设置有面套钩,在使用时,可利用面套钩中的钩杆上的钩体拉住面套,使面套的开口张开并保证面套开口位置处的形状绷紧,从而使面套在注入到面套中的发泡材料在膨胀成型的过程中完全展开,避免膨胀成型形成的汽车头枕产生蛇形而影响汽车头枕的生产质量;在注入的发泡材料基本固化时将杆钩上钩体从面套上脱开,可避免面套钩在发泡材料膨胀成型形成的汽车头枕上产生压痕,影响汽车头枕的生产质量。同时,由于面套的开口张开,可在注入发泡材料时减少溢料,从而可提高汽车头枕的生产良品率。
[0005]优选地,所述旋转座包括旋转块和旋转框,所述旋转块上设置有穿设所述旋转轴用的旋转轴孔,所述旋转框与所述旋转块固定连接,且所述旋转框设置有安装所述杆钩用的安装通孔。这样,旋转座的结构简单,旋转框与安装在旋转轴上的旋转块固定连接,便于利用旋转座带动杆钩随旋转座绕旋转轴转动,从而方便用户在注入到面套中的发泡材料膨胀到固化状态时将杆钩的钩体与面套脱开,避免钩体在固化形成的汽车头枕上形成压痕,提高汽车头枕的生产质量。
[0006]优选地,所述杆钩上套装有锁紧块,该锁紧块位于所述旋转框中并贴近所述旋转框远离所述型腔的远端侧框,且所述锁紧块的侧面设置有锁紧所述杆钩用的锁紧螺栓。这样,在使用时,可利用锁紧块锁紧固定杆钩的位置,从而避免杆钩在注入到面套中的发泡材
料自由膨胀的过程中发生移位或错位,影响膨胀成型形成的汽车头枕的形状,即影响生产的汽车头枕的生产质量。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块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锁紧螺栓,且该两个所述锁紧螺栓在所述杆钩的两侧呈对称设置。这样,利用两个在杆钩两侧呈对称设置的锁紧螺栓锁紧杆钩,避免杆钩因受力相对锁紧块发生倾斜,影响面套的开口位置的绷紧度,甚至影响生产的汽车头枕的质量。
[0007]优选地,所述杆钩上套设有弹性套,该弹性套位于所述旋转框内并卡置在所述锁紧块和所述旋转框靠近所述型腔的近端侧框之间。这样,在利用杆钩的钩体拉住面套时,可通过弹性套的张力推动锁紧块,从而使杆钩拉紧面套。进一步地,所述杆钩远离所述型腔的一端设置有卡置球头。这样,在使用时,既方便操作人员握住卡置球头使杆钩的钩体拉住面套,又可以在弹性套推动锁紧块时利用卡置球头卡住杆钩,避免杆钩从旋转座上脱落,影响使用。
[0008]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两个支撑侧板,两个所述支撑侧板呈相对设置并垂直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两个所述支撑侧板位于所述模体的两侧。这样的底座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可保证模体在底座上的稳定性,避免模体在工作过程中受力发生倾斜,甚至倾倒,影响汽车头枕的生产效率。
[0009]优选地,所述支座包括固定板和两个旋转支撑板,所述固定板贴置固定在所述支撑侧板上并位于所述支撑侧板远离所述模体的原模侧面上,两个所述旋转支撑板在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呈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固定板垂直连接,所述旋转支撑板上设置有安装所述旋转轴用的旋转轴安装孔。这样,利用固定板和两个旋转支撑板连接形成的支座,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便于安装固定。
[0010]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脱钩驱动缸,该脱钩驱动缸的驱动杆位于所述杆钩的下侧,且当所述驱动杆伸出时抵住所述杆钩将所述杆钩的钩体从所述型腔中推出。这样,在使用过程,当注入到面套中的发泡材料膨胀到固化状态时,利用脱钩驱动缸的驱动杆推动面套钩中的杆钩,使杆钩上的钩体与面套快速脱开,既可以避免钩体在固化形成的汽车头枕上形成压痕,又可以提高杆钩与面套的脱开效率,进而可提高汽车头枕的生产效率。进一步地,所述脱钩驱动缸通过连接板安装固定在所述支撑侧板上并位于所述支撑侧板朝向所述模体的近模侧面上。这样,脱钩驱动缸的驱动杆靠近杆钩的钩体,方便脱开钩体和面套。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汽车头枕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的A

A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中的Q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图1至3,对本技术汽车头枕模具进行详细说明。
[0015]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汽车头枕模具包括模体1、底座2和面套钩3。其中,模体1安装底座2上并包括静模11和动模12,静模11上设置有静模腔111,动模12上设置有动模腔(图中未示出),且静模11与动模12相对连接形成模体1时,静模腔111和动模腔对接形成容纳待生产的汽车头枕用的型腔。优选地,动模12包括上动膜121和下动模122,且上动模121
位于下动模122上并通过铰链123与下动模连接。
[0016]如图1和2所示,底座2包括底板21和两个支撑侧板22,两个支撑侧板22呈相对设置并垂直固定在底板21上,且两个支撑侧板22位于模体1的两侧。这样的底座2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可保证模体1在底座2上的稳定性,避免模体1在工作过程中受力发生倾斜,甚至倾倒,影响汽车头枕的生产效率。优选地,底板21上设置有连接角板23,该连接角板23通过固定螺栓(图中未示出)固定在底板21上,且连接角板23的底面板231贴合在底板21上,连接角板23的侧面板232与底面板231垂直并在支撑侧板22的下端与支撑侧板22连接。这样,利用连接角板23连接底板21和支撑侧板22,连接简单方便,并可提高底板21与支撑侧板2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017]如图1至3所示,面套钩3包括支座31、旋转座32和杆钩33。其中,支座31安装固定在底座2上,且支座31上设置有旋转轴311,旋转座32安装在支座31上并可绕旋转轴32转动,杆钩33安装在旋转座32上并与旋转轴311垂直,且杆钩33上的钩体331从模体1的侧面穿过静模11与动模12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头枕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头枕模具包括静模、动模、底座和面套钩,所述静模上设置有静模腔,所述动模上设置有动模腔,所述静模与所述动模相对连接形成模体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静模腔和所述动模腔对接形成容纳待生产汽车头枕的型腔;所述面套钩包括支座、旋转座和杆钩,所述支座安装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支座上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座安装在所述支座上并可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杆钩安装在所述旋转座上并与所述旋转轴垂直,且所述杆钩上的钩体从所述模体的侧面穿过所述静模与所述动模之间的夹缝伸入到所述型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头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包括旋转块和旋转框,所述旋转块上设置有穿设所述旋转轴用的旋转轴孔,所述旋转框与所述旋转块固定连接,且所述旋转框设置有安装所述杆钩用的安装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头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钩上套装有锁紧块,该锁紧块位于所述旋转框中并贴近所述旋转框远离所述型腔的远端侧框,且所述锁紧块的侧面设置有锁紧所述杆钩用的锁紧螺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头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块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锁紧螺栓,且该两个所述锁紧螺栓在所述杆钩的两侧呈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龙莲赵红强於国华聂清江职彦山李双合李玉红刘俊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光赞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