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红菌乙素在制备抗结肠癌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613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红菌乙素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抗癌药物用于治疗或者预防结肠癌;所述的抗癌药物以竹红菌乙素作为活性成分。试验结果表明,竹红菌乙素能抑制CRC细胞增殖,促进CRC细胞凋亡或者抑制CRC细胞的迁移,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的药物。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的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竹红菌乙素在制备抗结肠癌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红菌乙素在制备抗结肠癌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实体癌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呈稳步上升趋势,约占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的10%。全球每年报告有120万新增病例和60万死亡病例。其恶性程度极高,转移性强,治愈率较低且预后差,并且出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目前临床上结肠癌的常规治疗仍旧以手术和化学疗法为主。手术治疗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复发率高,依从性差。化学疗法可通过诱导DNA损伤或启动多种信号传导途径来诱导癌细胞死亡。对于I期和III期结肠癌患者,虽然辅助化疗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但是化疗仍会出现强烈的副作用,且患者容易复发,因此迫切需要寻求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来靶向治疗结肠癌。
[0003]竹红菌乙素(Hypocrellin B,HB)是分布于我国云南丽江这一特定地域的竹红菌的主要成分,其分子结构式如图1A,现在民间用作药物治疗胃痛和关节炎并且是治疗皮肤病、抗肿瘤、抗艾滋病的潜在的有效光敏药物。由于其能在特定波长激发下与肿瘤细胞底物酶产生高水平的R OS诱导细胞凋亡,HB作为一种天然的苝醌类色素且在正常组织中快速代谢并且毒性低,而被用作光敏剂广泛用于多种人类癌细胞的光动力治疗。HB的声动力作用可诱导HepG2细胞线粒体损伤、存活抑制和凋亡。此外,其他亚细胞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也都是下HB介导的声动力作用的靶点。
专利技术内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竹红菌乙素在制备抗结肠癌药物中的应用,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的药物。
[0005]一种竹红菌乙素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抗癌药物用于治疗或者预防结肠癌;
[0006]所述的抗癌药物以竹红菌乙素作为活性成分。
[0007]试验结果表明,竹红菌乙素可以抑制RKO细胞、h116细胞和DLD1 细胞的增殖,作为优选,所述的抗癌药物用于抑制肠癌细胞的增殖。
[0008]试验结果表明,竹红菌乙素可以促进肠癌细胞株的凋亡,作为优选,所述的用于促进结肠癌肿瘤的缩小。
[0009]试验结果表明,所述的竹红菌乙素可以抑制RKO细胞和DLD1细胞的迁移,作为优选,所述的抗癌药物用于抑制结肠癌的转移。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实施例1中竹红菌乙素抑制CRC细胞增殖的结果示意图;
[0011]图2为实施例2中竹红菌乙素促进CRC细胞凋亡的结果示意图;
[0012]图3为实施例3中竹红菌乙素抑制CRC细胞迁移能力的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
[0014]本实施例通过MTT实验检测HB对三种肠癌细胞(RKO,h116和 DLD1)的抗增殖作用。结果如图1B所示,HB在RKO,h116和DLD1 三种细胞中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分别是0.258μM、0.4067μM和0.268μM。而且我们展开细胞克隆实验考察HB对上述三肿瘤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以细胞集落形成率与集落形成大小表示细胞独立生存能力,结果如图1C所示,不同浓度梯度(0.5μM,1μM和2μM)药物处理后的集落形成结果显示,HB 可以抑制肠癌细胞株的克隆形成能力,并呈浓度依赖性。这些结果表明 HB可抑制CRC细胞增殖。
[0015]MTT实验:在96孔板中铺入细胞(3000

5000个/孔),待细胞贴壁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ypocrellin B(0,0.01μM,0.1μM,1μM,2.5 μM,5μM,10μM,50μM,100μM)药物作用48h后加入5mg/mLMTT溶液(25μL/孔)。避光孵育4h后,小心吸弃孔内上清液,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150ul/孔)溶解结晶,应用酶标仪在490nm波长上测定各孔吸光度,计算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结果如图1B所示。
[0016]克隆形成实验:肿瘤细胞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形成细胞集落,通过集落形成实验可以了解细胞增殖情况。在6孔板中铺入细胞(800

1000 个/孔),待细胞贴壁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ypocrellin B(0,0.5μM,1 μM,2μM),作用24h后撤去药物,加入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1周,待细胞形成肉眼可见的集落;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应用结晶紫溶液染色,比较各处理组集落的大小和数量,结果如图1C所示。结果显示,HB处理明显抑制CRC细胞的克隆形成数量和大小。
[0017]实施例2
[0018]进一步探究HB对CRC细胞株凋亡情况的影响。使用Hoechst 33342 对经过不用浓度梯度(0.5μM,1μM和2μM)的HB处理过的肠癌细胞进行染色,结果如图2所示,细胞发生凋亡时,会看到凋亡细胞的细胞核呈致密浓染,或呈碎块状致密浓染,荧光强度越强。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浓度增加,凋亡的细胞增多。
[0019]Hoechst 33342是一种可以穿透细胞膜的蓝色荧光染料,常用于细胞凋亡检测,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试验过程如下:
[0020]将CRC细胞铺于6孔板,待密度长到80

90%,加入,加入不用浓度梯度(0.5μM,1μM和2μM)的HB处理,12小时后弃掉培养基,用 PBS洗1

2次,然后加入少量Hoechst 33258染色液,覆盖住样品即可,室温放置3

5分钟。吸除Hoechst 33342染色液,用PBS洗涤2

3次,每次3

5分钟。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或封片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发生凋亡时,会看到凋亡细胞的细胞核呈致密浓染,或呈碎块状致密浓染。
[0021]实施例3
[0022]同时,运用划痕实验发现HB处理RKO和DLD1两种细胞,发现可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图3)。
[0023]划痕愈合实验:划痕愈合实验模拟了细胞在体内的迁移过程,可反映细胞的迁移
能力。当细胞生长融合成单层状态时,人为创建“划痕”,划痕边缘的细胞会逐渐进入空白区域使“划痕”愈合,在划痕创建开始和定期捕获图像以比较空白区域的大小,细胞迁移速率。在6孔板中铺入RKO,DLD1细胞(1
×
106个/孔),待细胞融合至80

90%时,用200ul 黄枪头划出划痕,用磷酸盐缓冲液洗去漂浮细胞后加入含2%FBS的新鲜血清以及不用浓度梯度(0.5μM,1μM和2μM),于药物作用0h、36h 分别显微镜镜下拍摄划痕区域,结果如图3所示。结果显示HB处理明显抑制了CRC细胞的迁移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红菌乙素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癌药物用于治疗或者预防结肠癌;所述的抗癌药物以竹红菌乙素作为活性成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红菌乙素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癌药物用于抑制肠癌细胞的增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红菌乙素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肠癌细胞为RKO细胞、h116细胞和DLD1细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红菌乙素在制备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乐和黄晓颖朱文静盛珏琦谢梦瑶吕烁烁程佳韵张璐瑶赵承光王良兴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