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调节高精度矩形换位导线用辊压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597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调节高精度矩形换位导线用辊压成型装置,包括壳体组件、辊压组件以及控制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底板、壳体侧板和壳体面板,壳体面板和壳体侧板表面均开设有十字形开口,壳体底板设置有四列第一螺纹孔,壳体侧板上、下、右和左端面均开设有第一通孔,采用“十”字形壳体和模块组件,装置体积减小30%以上,减重效果显著,将尺寸控制组件设置于“十”字形壳体的缺角区域,即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便于操作和维护,又节省物理空间,工业产线的适应性较强。尺寸控制组件采用手轮调节方式,不需要借助专业工具进行尺寸调节,操作更加流畅,换产效率更高,更适合换位导线的定制生产模式。生产模式。生产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调节高精度矩形换位导线用辊压成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绕组线或特种线缆的加工制造
,具体指一种易调节高精度矩形换位导线用辊压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矩形换位导线因具有绝缘强度高、结构紧凑、导线阻值差异小等优势,逐渐成为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系统电抗器首选的绕组线类型,可显著改善提高电抗器绕组强度、效率、体积以及长期运行可靠性。
[0003]矩形换位导线规格多、尺寸精度高,基本都是定制生产,制造过程最关键环节是绞合换位成型工序,而绞合换位成型工序最核心工装是成型装置。传统的成型装置多采用矩形设计,比较笨重;控制组件需要借助专业工具进行操作,成型尺寸的调节过程繁琐且工作效率较低;辊压部件的位移控制方式采用普通轨道或凹凸槽式,成型尺寸的精度普遍不高。而且成型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辊压部件表面会出现损伤或磨损,通常需要整体拆装以进行修复,费时费力且容易降低零部件的装配精度,导致成型装置的辊压成型精度下降。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易调节高精度矩形换位导线用辊压成型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调节高精度矩形换位导线用辊压成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调节高精度矩形换位导线用辊压成型装置,包括壳体组件、辊压组件以及控制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底板、壳体侧板和壳体面板,壳体面板和壳体底板表面均开设有十字形开口,壳体底板设置有四列第一螺纹孔,壳体侧板上、下、右和左端面均开设有第一通孔,壳体侧板的上左、下右、右上、左下端面均开设有槽口;辊压组件包括辊轮、轴承组、连接轴、第三轴套、滚轮夹持位移件、上字位移工件、直线导轨一号和直线导轨二号,辊压组件共有四套,直线导轨一号包括导轨滑块一号、滑动导轨一号、轨道紧固螺钉一号和滑块紧固螺钉一号,滑动导轨一号通过轨道紧固螺钉一号固定在壳体底板的第一螺纹孔上,滑动导轨一号一侧滑动连接有导轨滑块一号,导轨滑块一号通过滑块紧固螺钉一号固定在上字位移工件上,上字位移工件底面开设有第二通孔,上字位移工件侧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导向孔,直线导轨二号包括导轨滑块二号、滑动导轨二号、轨道紧固螺钉二号、滑块紧固螺钉二号,滑动导轨二号通过轨道紧固螺钉二号与上字位移工件相连接,滑动导轨二号外壁滑动连接有导轨滑块二号,导轨滑块二号通过滑块紧固螺钉二号与滚轮夹持位移件相连接;辊轮两侧设置有轴承孔,轴承组包括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外圈过紧配合装配于轴承孔内,连接轴通过过紧配合装配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内圈,
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一轴承挡圈,滚轮夹持位移件两侧通过轴套紧固螺钉连接有第三轴套;控制组件包括有手轮、轴承套、第四轴承、丝杠、第二轴承挡圈、键块和轴承套紧固螺钉,控制组件共设有八套,每两个控制组件与辊压组件相对应,其中一组控制组件上的丝杠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第二螺纹导向孔咬合,其中一组控制组件上的轴承套通过轴承套紧固螺钉固定在壳体侧板的外壁,并且轴承套与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应,另一组控制组件上的轴承套通过轴承套紧固螺钉固定在上字位移工件的底部,并且轴承套与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另一组控制组件上的丝杠与第一螺纹导向孔咬合,丝杠通过第四轴承与轴承套构成转动连接,丝杠外壁通过开设键槽放置有键块,键块一侧连接有手轮,第二轴承挡圈套接在丝杠外侧并通过螺栓固定在第四轴承的底部。
[000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辊轮的外圆面宽度为T1,辊轮外圆面到滚轮夹持位移件的轴孔侧末端之间为T2,T1宽度≤T2宽度。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壳体底板和壳体面板通过螺栓与壳体侧板相互固定连接。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四只辊轮之间共同围成一个矩形辊压成型模口,并且四只辊轮与十字形开口相互对应。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十”字形壳体和模块组件,装置体积减小30%以上,减重效果显著。
[0011]2、将尺寸控制组件设置于“十”字形壳体的缺角区域,即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便于操作和维护,又节省物理空间,工业产线的适应性较强。尺寸控制组件采用手轮调节方式,不需要借助专业工具进行尺寸调节,操作更加流畅,换产效率更高,更适合换位导线的定制生产模式。
[0012]3、基于直线轨道的双层位移调节机制,实现辊压尺寸的精确控制。
[0013]4、辊压组件采用可拆装式轴套,在不拆卸壳体组件、控制组件以及辊压组件的滑动系统的前提下,可轻易实现滚轮的拆装、维护和更换,最大程度减少对整个装置核心零部件的配合精度,确保滚轮表面质量持续满足换位导线或其他特种线缆工艺要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易调节高精度矩形换位导线用辊压成型装置外形图。
[0015]图2为一种易调节高精度矩形换位导线用辊压成型装置内部结构图。
[0016]图3为壳体组件外形结构图。
[0017]图4为壳体组件前视图。
[0018]图5为辊压组件外形结构图。
[0019]图6为辊压组件前视图。
[0020]图7为辊压组件爆炸图。
[0021]图8为控制组件爆炸图。
[0022]图中:1、壳体组件;11、壳体底板;12、壳体侧板;13、壳体面板;2、辊压组件;21、辊轮;22、轴承组;221、第一轴承;222、第二轴承;23、连接轴;24、第三轴套;25、滚轮夹持位移件;26、上字位移工件;271、直线导轨一号;2711、导轨滑块一号;2712、滑动导轨一号;2713、轨道紧固螺钉一号;2714、滑块紧固螺钉一号;272、直线导轨二号;2721、导轨滑块二号;
2722、滑动导轨二号;2723、轨道紧固螺钉二号;2724、滑块紧固螺钉二号;28、轴套紧固螺钉;291、第一轴承挡圈;3、控制组件;31、手轮;32、轴承套;33、第四轴承;34、丝杠;35、第二轴承挡圈;36、键块;37、轴承套紧固螺钉;4、第一通孔;5、第一螺纹导向孔;6、第二螺纹导向孔;7、第二通孔;8、槽口;9、矩形辊压成型模口;10、十字形开口;100、第一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调节高精度矩形换位导线用辊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辊压组件(2)以及控制组件(3),壳体组件(1)包括壳体底板(11)、壳体侧板(12)和壳体面板(13),壳体面板(13)和壳体底板(11)表面均开设有十字形开口(10),壳体底板(11)设置有四列第一螺纹孔(100),壳体侧板(12)上、下、右和左端面均开设有第一通孔(4),壳体侧板(12)的上左、下右、右上、左下端面均开设有槽口(8);辊压组件(2)包括辊轮(21)、轴承组(22)、连接轴(23)、第三轴套(24)、滚轮夹持位移件(25)、上字位移工件(26)、直线导轨一号(271)和直线导轨二号(272),辊压组件(2)共有四套,直线导轨一号(271)包括导轨滑块一号(2711)、滑动导轨一号(2712)、轨道紧固螺钉一号(2713)和滑块紧固螺钉一号(2714),滑动导轨一号(2712)通过轨道紧固螺钉一号(2713)固定在壳体底板(11)的第一螺纹孔(100)上,滑动导轨一号(2712)一侧滑动连接有导轨滑块一号(2711),导轨滑块一号(2711)通过滑块紧固螺钉一号(2714)固定在上字位移工件(26)上,上字位移工件(26)底面开设有第二通孔(7),上字位移工件(26)侧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导向孔(6),直线导轨二号(272)包括导轨滑块二号(2721)、滑动导轨二号(2722)、轨道紧固螺钉二号(2723)、滑块紧固螺钉二号(2724),滑动导轨二号(2722)通过轨道紧固螺钉二号(2723)与上字位移工件(26)相连接,滑动导轨二号(2722)外壁滑动连接有导轨滑块二号(2721),导轨滑块二号(2721)通过滑块紧固螺钉二号(2724)与滚轮夹持位移件(25)相连接;辊轮(21)两侧设置有轴承孔,轴承组(22)包括有第一轴承(221)和第二轴承(222),第一轴承(221)和第二轴承(222)外圈过紧配合装配于轴承孔内,连接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军朱为坤余静成徐银林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尚纬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