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边底板素砼抗浮传力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5967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坑边底板素砼抗浮传力带结构,包括降水井井管、混凝土传力带、钻孔灌注桩、粘土球、滤料、过滤器和沉淀管;钻孔灌注桩和降水井井管设置于一基坑旁,降水井井管设置于钻孔灌注桩一侧并穿设固定于混凝土传力带内;混凝土传力带位置和厚度与基坑的基坑底板对应并部分嵌入钻孔灌注桩并连接基坑底板;基坑底板下方的降水井井管与井壁之间填充粘土球;粘土球下方的降水井井管与井壁之间填充滤料;降水井井管的底部连接过滤器,过滤器的底部设置有沉淀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基坑边底板素砼抗浮传力带结构,可有效提高抗浮质量和底板养护质量,可实现自我检验和水位调节。可实现自我检验和水位调节。可实现自我检验和水位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边底板素砼抗浮传力带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边底板素砼抗浮传力带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基坑边底板素砼传力带涉及基坑换撑设计施工。基坑工程流程较长较多,底板及其最下道支撑换撑阶段是基坑变形较大的阶段,风险也较大,尤其坑边底板处是受力较大地方,容易产生变形,导致地下水渗漏、底板裂缝或底板隆起等次生灾害。这样,基坑边底板素砼传力带和降水井的动态结合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坑边底板素砼抗浮传力带结构,采用基坑边底板素砼传力带和降水井的动态结合自动控制,有效提高抗浮质量和底板养护质量,可实现自我检验和水位调节。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坑边底板素砼抗浮传力带结构,包括一降水井井管、一混凝土传力带、若干钻孔灌注桩、若干粘土球、若干滤料、一过滤器和一沉淀管;所述钻孔灌注桩和所述降水井井管设置于一基坑旁,所述降水井井管设置于所述钻孔灌注桩一侧并穿设固定于所述混凝土传力带内;所述混凝土传力带位置和厚度与所述基坑的基坑底板对应并部分嵌入所述钻孔灌注桩并连接所述基坑底板;所述基坑底板下方的所述降水井井管与井壁之间填充所述粘土球;所述粘土球下方的所述降水井井管与井壁之间填充所述滤料;所述降水井井管的底部连接所述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沉淀管。
[0005]优选地,所述混凝土传力带嵌入所述钻孔灌注桩的凸出点150mm。
[0006]优选地,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基坑的含水层位置对应。
[0007]优选地,所述沉淀管设置于所述过滤器下方1m处。
[0008]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9]采用混凝土传力带和降水井的有机动态结合自动控制,有效提高底板素砼抗浮传力带抗浮质量和底板养护质量,可实现自我检验和水位调节,可减本增效,减少底板隆起裂缝风险,综合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坑边底板素砼抗浮传力带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坑边底板素砼抗浮传力带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根据附图图1~图2,给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功能、特点。
[0013]请参阅图1~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坑边底板素砼抗浮传力带结构,包括一降水井井管1、一混凝土传力带5、若干钻孔灌注桩2、若干粘土球6、若干滤料7、一过滤器8和一沉淀管9;钻孔灌注桩2和降水井井管1设置于一基坑3旁,降水井井管1设置于钻孔灌注桩2一侧并穿设固定于混凝土传力带5内;混凝土传力带5位置和厚度与基坑3的基坑底板4对应并部分嵌入钻孔灌注桩2并连接基坑底板4;基坑底板4下方的降水井井管1与井壁之间填充粘土球6;粘土球6下方的降水井井管1与井壁之间填充滤料7;降水井井管1的底部连接过滤器8,过滤器8的底部设置有沉淀管9。
[0014]混凝土传力带5嵌入钻孔灌注桩2的凸出点的长度为150mm。
[0015]过滤器8与基坑3的含水层位置对应。
[0016]沉淀管9设置于过滤器8下方1m处。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坑边底板素砼抗浮传力带结构,混凝土传力带5有效提高传力带质量和安全;混凝土传力带5处地下水水位自动控制,有效提高止水质量,可实现自我检验;确保基坑边底板素砼的养护质量。对基坑底板4下部含水层地下水水位控制做到更精准控制。
[0018]混凝土传力带5,厚度同底板,浇捣至钻孔桩边有效提高力的传递的质量和安全;
[0019]混凝土传力带5与基坑底板4同时施工,混凝土设计强度同基坑底板4,钻孔灌注桩2接触面凿毛并清洗干净,混凝土传力带5的混凝土浇捣至钻孔灌注桩2边,混凝土传力带5嵌入围护钻孔灌注桩2的凸出点150mm;
[0020]基坑3边降水井位于混凝土传力带5内,确保混凝土传力带5在干燥环境下养护,确保设计强度;
[0021]对基坑底板4下部含水层地下水水位做到更精准控制。
[0022]对地下室外墙与围护间肥槽的回填环境更干燥,提高围护稳定性。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坑边底板素砼抗浮传力带结构,其施工过程如下:
[0024]1、进一步查清场地地质情况、降水井、围护设计钻孔灌注桩2施工和基坑3环境,实施基坑底板4和混凝土传力带5,厚度同基坑底板4,浇捣至钻孔灌注桩2边,有效提高力的传递的质量和安全,明确基坑底板4和混凝土传力带5的分布。
[0025]2、事先设计施工基坑3边与地层对应的降水井井管1结构,基坑底板4下一部分在降水井井管1与孔壁间隙回填粘土球6止水,下部先填滤料7过滤地下水进入过滤器8,过滤器8安置与含水层一一对应,降水井井管1下部过滤器8以下1m为沉淀管9。
[0026]3、现场基坑3开挖前成孔成井,上部粘土球6止水,确保垂直度不大于1%。过滤器8、止水粘土球6和沉淀管9位置误差<30cm。动水回填滤料7,沉淀管9和沉渣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0027]4、洗井,做到水清砂净,基坑3边降水井各项指标符合标准。
[0028]5、明确基坑底板4板面标高,确保基坑底板4厚度,混凝土传力带5等同于基坑底板4厚度。
[0029]6、混凝土传力带5与基坑底板4同时施工,混凝土设计强度同基坑底板4,钻孔灌注桩2接触面凿毛并清洗干净,混凝土传力带5浇捣至钻孔灌注桩2边,混凝土传力带5嵌入围护钻孔灌注桩2的凸出点150mm。
[0030]7、基坑3边降水井位于混凝土传力带5内,确保混凝土传力带5的混凝土在干燥环
境下养护,确保设计强度。
[0031]8、基坑3边降水井地下水水位自动调节。确定抗浮地下水水位控制报警值和阈值。按需降水。
[0032]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边底板素砼抗浮传力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降水井井管(1)、一混凝土传力带(5)、若干钻孔灌注桩(2)、若干粘土球(6)、若干滤料(7)、一过滤器(8)和一沉淀管(9);所述钻孔灌注桩(2)和所述降水井井管(1)设置于一基坑(3)旁,所述降水井井管(1)设置于所述钻孔灌注桩(2)一侧并穿设固定于所述混凝土传力带(5)内;所述混凝土传力带(5)位置和厚度与所述基坑(3)的基坑底板(4)对应并部分嵌入所述钻孔灌注桩(2)并连接所述基坑底板(4);所述基坑底板(4)下方的所述降水井井管(1)与井壁之间填充所述粘土球(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成松李星王俊淞宋翔东盛旭圆秦才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