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坑突涌抢险自平衡快速成井方法及降水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基坑突涌抢险自平衡快速成井方法及降水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6198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坑突涌抢险自平衡快速成井方法及降水井装置,步骤如下:S1、将内部装有滤水管的外套管压入土中,滤水管顶部外壁与外套管底部内壁之间连接有双重止水装置;S2、将临时钢管向下伸入外套管内并向下压紧滤水管;S3、将外套管向上拔起使得滤水管暴露在土体中;S4、回收临时钢管,留在土体中的外套管和滤水管作为降水井。与常规成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周期可以缩短2/3,能够迅速完成降水作业,为抢险工作争取宝贵时间;当向上拔起外套管后,一方面使得滤水管暴露于土体内,增加与地下水接触面积,提高降水速度;另一方面借助双重止水装置可以有效避免泥水从外套管和滤水管之间的缝隙进入中心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坑突涌抢险自平衡快速成井方法及降水井装置


技术介绍

1、基坑工程在开挖至坑底时,突涌情况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为了防止基坑突涌,目前大多采用降水方式。然而,常规的降水井成井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2、首先,常规的降水井成井采用钻机成孔后再下井管滤料成井的方式,成井工序多,需要耗费大量的泥浆和材料,而且泥浆排放还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其次,这种成井方式在成孔过程中对地层扰动大,反而更易导致基坑突涌。因此,在急需降水或抢险等情况下,这样的成井方式效率较低,人力成本相对过高,且容易耽误抢险时机,无法满足工程的需要。

3、综上所述,基坑工程中的降水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常规的降水井成井方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改进措施来提高效率和满足工程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坑突涌抢险自平衡快速成井方法及降水井装置,优点在于施工迅速、工艺简单、节能环保、节省材料、对地层扰动小以及双重止水装置的设计。这些优点使得本专利技术在抢险、基坑降水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具体方案如下:

2、一种基坑突涌抢险自平衡快速成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将内部装有滤水管的外套管压入土中,所述滤水管安装在外套管底部,且所述滤水管下端面设有同时封堵所述滤水管和所述外套管底部开口的密封装置,所述滤水管和所述外套管的中心孔相连通,所述滤水管顶部外壁与所述外套管底部内壁之间连接有双重止水装置;</p>

4、s2、将临时钢管向下伸入所述外套管内并向下压紧所述滤水管;

5、s3、将所述外套管向上拔起使得所述滤水管暴露在土体中;

6、s4、回收所述临时钢管,留在土体中的所述外套管和所述滤水管作为降水井。

7、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装置为锥形桩靴,所述滤水管上端面安装有圆孔金属板。

8、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由至少一节上下首尾连接的预制钢管组成,上下相邻的预制钢管之间通过法兰盘固定连接;

9、所述滤水管安装在最下节外套管内部底部。

10、进一步的,所述双重止水装置由内而外依次设有防水布及止逆钢板,所述防水布位于所述止逆钢板与所述滤水管中心孔之间;

11、所述止逆钢板由上止水环和下止水环组成,所述上止水环固定套装在所述滤水管顶部外壁,所述下止水环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套管的底部内壁,所述上止水环与所述外套管内壁之间、所述下止水环与所述滤水管外壁之间均留有距离;

12、所述防水布为折叠连接在所述滤水管外壁和所述外套管内壁之间的环形折叠橡胶防水布,所述防水布的内圈与所述滤水管顶部外缘密封连接,所述防水布的外圈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密封连接,且所述防水布的外圈位于所述外套管下端面以上;

13、步骤s3中将所述外套管向上拔起至所述下止水环和所述上止水环搭接连接并展开所述防水布。

14、进一步的,所述上止水环和所述下止水环为斜率相同且向上拱起的锥形环。

15、一种基坑突涌抢险自平衡快速成井的降水井装置,所述降水井装置包括有压入土中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底部设有暴露于土体中的滤水管,所述滤水管和所述外套管的中心孔相连通,所述滤水管外壁与所述外套管内壁之间连接有双重止水装置,所述滤水管底部开口连接有密封装置。

16、进一步的,所述滤水管为外径小于所述外套管内径的桥式滤水管。

17、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装置为锥形桩靴,所述滤水管上端面安装有圆孔金属板。

18、进一步的,所述双重止水装置由内而外依次设有防水布及止逆钢板,所述防水布位于所述止逆钢板与所述滤水管中心孔之间;

19、所述止逆钢板由上止水环和下止水环组成,所述上止水环固定套装在所述滤水管顶部外壁,所述下止水环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套管的底部内壁,所述上止水环与所述外套管内壁以及所述下止水环与所述滤水管外壁之间均留有距离,所述下止水环和所述上止水环搭接连接;

20、所述防水布为连接在所述滤水管外壁和所述外套管内壁之间的环形折叠橡胶防水布,所述防水布的内圈与所述滤水管顶部外缘密封连接,所述防水布的外圈与所述外套管的上部内壁密封连接。

21、进一步的,所述上止水环和所述下止水环为斜率相同且向上拱起的锥形环。

22、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3、1.施工迅速。与常规成井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施工周期可以缩短2/3,尤其在抢险争分夺秒的场景下,能够迅速完成降水作业,为抢险工作争取宝贵时间。

24、2.工艺简单。本专利技术的施工不需要大型设备,适用于基坑底部复杂场景低净空情况下的施工。这使得施工过程更加灵活,适应性强,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

25、3.本专利技术不产生泥浆,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泥浆污染环境,符合现代社会对环保的要求。

26、4.降水完成后井管可拔除,材料可回收利用,节省材料。这不仅降低了材料成本,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7、5.本专利技术的降水对地层扰动小,避免了常规成井在基坑突涌情况下对地层二次破坏,引起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甚至失稳。这使得基坑的稳定性得到了保障,降低了基坑事故的风险。

28、6.滤水管和外套管之间设有可展开的双重止水装置。当向上拔起外套管后,一方面使得滤水管暴露于土体内,增加与地下水接触面积,提高降水速度;另一方面借助双重止水装置可以有效避免泥水从外套管和滤水管之间的缝隙进入中心孔内,地下水只能从滤水管侧壁的孔洞进入中心孔内。这使得降水效果更加稳定可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突涌抢险自平衡快速成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突涌抢险自平衡快速成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300)为锥形桩靴,所述滤水管(200)上端面安装有圆孔金属板(2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突涌抢险自平衡快速成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00)由至少一节上下首尾连接的预制钢管组成,上下相邻的预制钢管之间通过法兰盘(102)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突涌抢险自平衡快速成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重止水装置(400)由内而外依次设有防水布(420)及止逆钢板(410),所述防水布(420)位于所述止逆钢板(410)与所述滤水管(200)中心孔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突涌抢险自平衡快速成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止水环(411)和所述下止水环(412)为斜率相同且向上拱起的锥形环。

6.一种基坑突涌抢险自平衡快速成井的降水井装置,所述降水井装置包括有压入土中的外套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00)底部设有暴露于土体中的滤水管(200),所述滤水管(200)和所述外套管(100)的中心孔相连通,所述滤水管(200)外壁与所述外套管(100)内壁之间连接有双重止水装置(400),所述滤水管(200)底部开口连接有密封装置(30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水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管(200)为外径小于所述外套管(100)内径的桥式滤水管(20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水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300)为锥形桩靴,所述滤水管(200)上端面安装有圆孔金属板(201)。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水井装置,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水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止水环(411)和所述下止水环(412)为斜率相同且向上拱起的锥形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突涌抢险自平衡快速成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突涌抢险自平衡快速成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300)为锥形桩靴,所述滤水管(200)上端面安装有圆孔金属板(2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突涌抢险自平衡快速成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00)由至少一节上下首尾连接的预制钢管组成,上下相邻的预制钢管之间通过法兰盘(102)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突涌抢险自平衡快速成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重止水装置(400)由内而外依次设有防水布(420)及止逆钢板(410),所述防水布(420)位于所述止逆钢板(410)与所述滤水管(200)中心孔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突涌抢险自平衡快速成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止水环(411)和所述下止水环(412)为斜率相同且向上拱起的锥形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翔东顾国荣杨砚宗李星瞿成松郭俊杰王俊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