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孪生的既有盾构隧道监测内力全局推演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5404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盾构隧道健康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既有盾构隧道监测内力全局推演方法,包括确定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关键断面,形成构关键断面设计有限元数值模型,在结构关键断面处设置传感器,计算得到管片厚度折减系数和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系数γ,在虚拟空间形成既有盾构隧道关键断面数值仿真模型,形成隧道管片厚度折减系数和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系数集,计算得到盾构隧道结构计算应力结果数据集,得到既有盾构隧道关键断面数字孪生模型,对应计算内力和位移为结构全局内力和位移。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盾构隧道结构监测内力仅能反应和展示隧道结构局部受力而不能反应和展示隧道结构全局受力的问题。能反应和展示隧道结构全局受力的问题。能反应和展示隧道结构全局受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数字孪生的既有盾构隧道监测内力全局推演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盾构隧道健康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既有盾构隧道监测内力全局推演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盾构隧道因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已经被广泛应用,然而,因盾构隧道结构为多块拼装结构,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盾构法隧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盾构隧道结构渗漏、不均匀沉降、地表沉降、净空收敛、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不符合要求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南方软土分布多的软土地区,盾构隧道出现病害现象尤为突出,已经引起运营企业及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0003]盾构隧道健康监测是及时发现隧道结构病害、保证运营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目前盾构隧道监测传感器多为点式监测传感器,如土压力计、位移计等,或者分布式光纤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都很难对盾构隧道病害进行覆盖式监测。同时,传感器精度高、制造要求高导致价格昂贵,盾构隧道监测传感器的高投入使企业难以招架。依据目前的现有传感技术不可能对盾构隧道结构开展全面监测。
[0004]目前对盾构隧道监测多选择典型断面开展结构监测,即使针对典型断面,也做不到覆盖式监测,仅选择关键测点开展监测工作。但是,盾构隧道埋置在土体中,由于土体的非线性和工程勘察钻孔有限,很难摸清盾构隧道周围的真实地层条件,同时管片拼装误差、管片后空洞、构件原始微裂缝等病害,也会危及盾构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仅仅根据计算或检测数据选择监测断面本身就忽略了很多风险因素。因此,仅仅依据盾构隧道局部监测点数据很难判断结构整体的健康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既有盾构隧道监测内力全局推演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既有盾构隧道监测内力全局推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根据既有盾构隧道设计计算内力、变形和日常巡检记录确定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关键断面,并依据既有盾构隧道设计资料和地质勘查资料,采用土木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既有盾构隧道设计映射,形成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关键断面设计有限元数值模型;
[0008]S2.在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关键断面处分别设置传感器,监测既有盾构隧道的结构受力状态、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结构完整状态和结构变形状态;
[0009]S3.建立管片厚度折减模型和管片受拉区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模型,参数化处理所监测的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完整状态监测数据,计算得到管片厚度折减系数和混凝土弹
性模量折减系数γ;
[0010]S4.以所述设计有限元数值模型为基础,依据所得的材料力学性能监测数据更新结构材料参数,完成结构材料状态映射,依据所得的结构变形状态监测数据输入结构变形,完成结构变形状态映射,依据所得的管片厚度折减系数和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系数更新对应参数,完成结构监测完整状态映射,在虚拟空间形成既有盾构隧道关键断面数值仿真模型;
[0011]S5.根据所述管片厚度折减模型中的弱病害调整系数δ的取值范围和管片受拉区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模型中的微裂缝调整系数λ的取值范围,计算机随机生成弱病害调整系数和微裂缝调整系数集,并根据所述管片厚度折减模型和管片受拉区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模型形成隧道管片厚度折减系数和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系数集;
[0012]S6.依次选取所述隧道管片厚度折减系数和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系数集中任一组数据,更新所述既有盾构隧道关键断面数值仿真模型对应参数,并通过土木工程分析软件计算得到盾构隧道结构计算应力结果数据集;
[0013]S7.计算应力监测点对应的盾构隧道结构计算应力与监测应力的标准误差,并求标准误差的最小值,以最小标准误差对应的计算模型为既有盾构隧道关键断面数字孪生模型,对应计算内力和位移为结构全局内力和位移。
[0014]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既有盾构隧道设计计算内力、变形从既有盾构隧道结构设计资料中获得,选取不利受力和变形断面作为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关键断面;根据既有盾构隧道日常巡检结果,选择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受损断面作为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关键断面;所述设计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商用土木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其中土层计算参数从地质勘查资料中获取,隧道结构参数从既有盾构隧道结构设计资料中获取。
[0015]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设置的传感器包括监测结构钢筋混凝土应力的传感器、监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的传感器、监测结构完整状态的传感器、监测结构变形状态的传感器,所述监测结构钢筋混凝土应力的传感器为钢筋应变计和混凝土应变计,所述监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的传感器为混凝土回弹仪和阳极梯,所述监测结构完整状态的传感器为裂缝计和结构雷达,所述监测结构变形状态的传感器为位移计和全站仪。
[0016]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建立管片厚度折减模型,将反应结构完整状态监测数据中的起皮、蜂窝、麻面、剥落监测数据进行参数化处理,计算管片厚度折减系数建立管片受拉区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模型,将反应结构完整状态监测数据中的裂缝监测数据进行参数化处理,计算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系数γ。
[0017]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盾构隧道管片厚度折减系数定义为:
[0018][0019]其中,管片迎水面面积为A0,管片起皮、蜂窝、麻面、剥落的面积分别为A1、A2、A3、A4,对应深度分别为t1、t2、t3、t4;δ(0.95<δ≤1)为弱病害调整系数,用于考虑起皮、蜂窝、麻面、剥落病害较弱状况对构件截面的影响,当δ=1时,说明公式考虑了所有起皮、蜂窝、麻面、剥落病害的影响,结构不存在没有监测的弱病害;
[0020]构件受拉区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系数γ采用等效弹性模量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行定义:
[0021][0022]其中,管片厚度为h,裂缝深度为C
d
,弹性模量为E,等效弹性模量为α=0.56e
25.92h
,β=

81.95h

8.06;λ(1≤λ≤1.1)为微裂缝调整系数,用于考虑小于0.1mm的微小结构裂缝的影响,当λ=1时,说明公式考虑了所有裂缝的影响,结构不存在没有监测到的微小裂缝。
[0023]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结构完整状态监测数据参数化具体分为两类检测项目:将起皮、蜂窝、麻面、剥落分为一类,将裂缝分为一类;通过盾构隧道管片厚度折减系数来考虑起皮、蜂窝、麻面、剥落病害的影响,通过构件受拉区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系数γ来考虑裂缝的影响。
[0024]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所述数值仿真模型依托商用土木工程有限元软件在虚拟空间建立,所述数值仿真模型是在设计映射构建的设计有限元数值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和依据现场实测数据建立的所述步骤S3中的折减模型完成结构材料状态映射、结构变形状态映射、结构监测完整状态映射的数值模型。
[0025]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既有盾构隧道监测内力全局推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既有盾构隧道设计计算内力、变形和日常巡检记录确定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关键断面,并依据既有盾构隧道设计资料和地质勘查资料,采用土木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既有盾构隧道设计映射,形成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关键断面设计有限元数值模型;S2.在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关键断面处分别设置传感器,监测既有盾构隧道的结构受力状态、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结构完整状态和结构变形状态;S3.建立管片厚度折减模型和管片受拉区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模型,参数化处理所监测的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完整状态监测数据,计算得到管片厚度折减系数和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系数γ;S4.以所述设计有限元数值模型为基础,依据所得的材料力学性能监测数据更新结构材料参数,完成结构材料状态映射,依据所得的结构变形状态监测数据输入结构变形,完成结构变形状态映射,依据所得的管片厚度折减系数和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系数更新对应参数,完成结构监测完整状态映射,在虚拟空间形成既有盾构隧道关键断面数值仿真模型;S5.根据所述管片厚度折减模型中的弱病害调整系数δ的取值范围和管片受拉区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模型中的微裂缝调整系数λ的取值范围,计算机随机生成弱病害调整系数和微裂缝调整系数集,并根据所述管片厚度折减模型和管片受拉区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模型形成隧道管片厚度折减系数和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系数集;S6.依次选取所述隧道管片厚度折减系数和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系数集中任一组数据,更新所述既有盾构隧道关键断面数值仿真模型对应参数,并通过土木工程分析软件计算得到盾构隧道结构计算应力结果数据集;S7.计算应力监测点对应的盾构隧道结构计算应力与监测应力的标准误差,并求标准误差的最小值,以最小标准误差对应的计算模型为既有盾构隧道关键断面数字孪生模型,对应计算内力和位移为结构全局内力和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的既有盾构隧道监测内力全局推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既有盾构隧道设计计算内力、变形从既有盾构隧道结构设计资料中获得,选取不利受力和变形断面作为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关键断面;根据既有盾构隧道日常巡检结果,选择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受损断面作为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关键断面;所述设计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商用土木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其中土层计算参数从地质勘查资料中获取,隧道结构参数从既有盾构隧道结构设计资料中获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的既有盾构隧道监测内力全局推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设置的传感器包括监测结构钢筋混凝土应力的传感器、监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的传感器、监测结构完整状态的传感器、监测结构变形状态的传感器,所述监测结构钢筋混凝土应力的传感器为钢筋应变计和混凝土应变计,所述监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的传感器为混凝土回弹仪和阳极梯,所述监测结构完整状态的传感器为裂缝计和结构雷达,所述监测结构变形状态的传感器为位移计和全站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的既有盾构隧道监测内力全局推演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霞周书名高国飞郑汉王洪亮高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